足迹
盛唐小女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第1页)

王维转头看向三娘,笑道:“你都给贺学士他们讲过了?”

三娘用力点了点头,对的,她都讲了。

向来从容淡然的王维一时都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好。

好在三娘是不可能让场子冷下来的,她和王维这个状元本元探讨起状元的考法来。

考状元是怎么个流程?你平时都读什么书?除了读书以外你还做些什么?

这可是活生生的状元郎,而且中状元的时间比贺知章近得多,很有参考意义!

钟绍京几人都觉得很有趣。

只要她不是向自己提问,看她吧啦吧啦扔出一堆问题问得人不知该如何回答还是很有意思的。

王维明显脾气极好,耐心地把她的问题一一答了。

科举制度起于隋朝、盛于大唐,大唐的科举远不止进士一科,囊括明法、明算、明经等科目,听科名就知道主要偏重什么内容:明法是学律法的,明算是学算术的,明经则是研究经籍的。

律法、算术向来不受重视,明经科也已经没落了,主要是朝廷通过实践发觉明经科选出来的大多是死读书的酸儒,渐渐地就不怎么看重明经科。

如今进士科可谓是一骑绝尘,旁的科目根本追不上,所以它是竞争最激烈的。

时人其实不怎么讲究状元不状元的,常科考试往往连殿试都不怎么展开,只需要本届省试主考官敲定了名次即可,得了进士科第一的一般叫“状头”,也就是三娘心心念念的状元了。

对于想法十分务实的大唐朝廷来说,状元什么的一点都不重要,新科进士全是刚考上来的愣头青,排第一和排第一百又有什么区别?甭管你是状头还是状尾都得先观察个一年半载,再通过吏部铨选决定给你授个什么官。

没错,考上科举不是马上能当官的,还得再继续考试!

这段进士考察期特别考验你的社交能力以及慧眼识靠山能力,你要是个不会来事的,又没有位高权重的前辈格外欣赏你隐藏得挺深的内在美,那还是趁早歇了入仕为官的心吧,否则等着你的只有巴山楚水凄凉地。

诸科之中当属进士最难考。

总的来说,要考状元那是非常考验综合素养的,你不能像明经科那样只读几部经籍,天天捧着书念之乎者也。

进士要考经学、考时务策、考诗赋,明经科要学的,进士科要学;明法、明算科要学的,进士科业要学(需用于时务策的分析与应答);同时还要擅长诗赋的创作,不仅要临场发挥好,平时也要注重经营自己的才名。

也就是这些年逐渐流行起来的科举风气:行卷。

须知大唐科举是不糊名的,考官评定等次的时候会参考考生平时的作品质量,美其名曰是要综合考虑考生的个人水平、不能考一次考试定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