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节(第1页)

&esp;&esp;

&esp;&esp;郑三捏下了一小块饼子,从水囊倒出点水将它浸润了,软化了之后,才小心地喂到小女孩嘴里。

&esp;&esp;见她喉头微动,不自觉地咽下去之后,又喂了几口水下去,才靠着墙原地坐下,开始吃自己的那一份饼子。

&esp;&esp;并不很好吃,干干的梆硬,还有点剌嗓子,这种干粮毕竟是行路上吃的,能保持干燥不坏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起码用料扎实,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难得的食物了。

&esp;&esp;今日运气倒也不错,原本他只是想偷偷跟在队伍后面,趁他们夜晚休息,最警惕放松的时候,偷偷看看有没有机会摸点吃的回来。

&esp;&esp;毕竟他们都是那个老头捡来的乞儿,学了些行窃的技能,其中他是最会嘴上花花的,极擅长和人交谈间引开对方的注意,趁机偷走钱袋,郑四却是手上功夫最好的,而且年纪小,不引人注意。

&esp;&esp;原本他们俩远远看去,还以为这车队只是寻常的商队,便商量着一起偷摸点吃食,却没料到还没靠得多近,立马就被护卫发现了踪影,特别是那个绿眼睛的,明明年纪差不多,力气恁大。

&esp;&esp;郑三不自觉摸了摸额头,那里感觉磕在地上都撞出了一个包,他嘴里骂骂咧咧的,还好没把自己的手给折了,那不得亏死。

&esp;&esp;其它几个小孩也凑了过来,看了看这个不太熟悉的妹妹,眼神有些担忧,“三儿哥,她,二十三是不是醒不过来了啊。”

&esp;&esp;那老头没什么文化,捡来的小孩都随他姓,也不会取什么正经名字,就按捡来的顺序来一个个叫下去,叫这个刚捡来没多久的小孩二十三,当然也不是真说老头只捡了这么二十来个孩子。

&esp;&esp;其实还有更多,但是死得也多,甚至还有那种病得要死,老头刚捡回屋子里就咽了气的,所以老头往往先不给他们名字,等过段时间见人立住了才取个名字。

&esp;&esp;这个小女孩自然也是老头前些日子不知从哪里捡来的,但是跟他们这些被扔掉的,家里人死光了上街乞讨的不一样,看上去白白净净的,手里也没什么茧子,一看就是那些富户家里好好养着的小姐。

&esp;&esp;只是不知为什么被老头捡到了,身上还穿着明显不是很合身的旧麻衣,捡来时还发着高热,老头倒是给她买了一剂退烧的药,嘴里嘀咕着,能不能活下来看她自己的造化。

&esp;&esp;最后这小孩倒真是挺过去了,不过老头也没真想让她留下来,毕竟这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说不得就是被人贩子偷来的,老头还去寻了认识的人去衙门里打探消息,只可惜衙役都说如今青州城里没有哪户大人家中丢了孩子。

&esp;&esp;老头便暂时将她留了下来,还没等想好该怎么安排她,城里便闹了瘟疫,老头也中了招,躺在屋子后头气都喘不上来。

&esp;&esp;屋子里的人吓得要死,一下子偷摸走了许多,只剩下他和郑四,还有几个年纪小点,不知道怎么办的小孩,他倒是也想走,毕竟城里的死人实在是太多了,街尾那个卖菜的,前一天还见过,看上去精精神神,没啥毛病的,结果

&esp;&esp;朝廷派来了赈灾救疫的队伍这事,自然也是早就派人传信来知会过的,因此知州早早便派了人在城门前等候,远远地一见到这只队伍的身影,便立马有人去通知了城里的大小官员。

&esp;&esp;因而,一行人来到城门前时,城内的官员便已经穿戴整齐,恭敬地等候着他们来到。

&esp;&esp;站在最前方的知州许方回看上去便是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模样,留着长须,明明还算端正的脸上却是一副苦相。

&esp;&esp;他一路做官做到知州的位置上,已经十分心满意足了,皇城内势力盘根错节,勾心斗角,不是他能趟的混水。

&esp;&esp;如今他是一方大官,虽则不在京城,但是青州距京城也不远,可不是那等偏远州府,护卫京都,执掌一方,正是圣上看重他的表现啊。

&esp;&esp;原本他只盼着任上不要出什么大事,届时知州任满之后,圣上或许会想起他,将他调回京城,不说入阁拜相,能安稳得个尚书便已足够了。

&esp;&esp;可是,谁能想到,自己再过不久便要任满,连上书的折子都写好了,这种紧要关头居然出现了瘟疫,一下子扩散得那么快,官府甚至都来不及反应。

&esp;&esp;他实在是觉得自己太过晦气,当然,也要怪通州的那个段礼康,明明可以早早告知自己此事的,居然如此胆大包天,瞒下了这么大的消息,还连累自己的州府,遭了这么大的难,真是可恶至极。

&esp;&esp;如今陛下派了国师及四皇子前来的消息,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前些时日突然册封国师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四方,看陛下的样子,似乎连偏远州县也派了人前去告知,着实是看重此人。

&esp;&esp;许知州倒是将信将疑,毕竟青州地处便利,他的消息自然也是灵通得很,此事一出,他便去了信询问了还在京城里的亲朋好友,得到回信之后自然也是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