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千金填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部分(第1页)

若水努力想憋住笑,却怎么也没有憋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薛明远被若水的开怀大笑笑毛了,连声问道:“你笑什么呀?”若水抓住薛明远的胳膊,不让他转身,撒娇道:“这怎么挥毫泼墨还写到屁股上了,让我看看是什么大作。”

薛明远“啊”了一声,慌忙的用手遮掩,使劲的转身不让若水看。若水撅着嘴说道:“这么瞒着,什么机密不成。不给看,我不看了!”一屁股坐在床上脱衣服就要睡觉。

薛明远复又开始哄若水,说了些好话,“不是不让你看,我不是不好意思吗。哎呀,你怎么说生气就生气。我不好我不好,我不该冲你大声。”最后迫不得已转身厥着屁股让若水看个究竟。薛明远的身材决定他的屁股足矣印下之上所有内容,若水倒是看了个真真切切。

内容让若水惊异不已,那上面居然是两首诗。这薛明远还看古诗词了?要是薛明远读一些兵法运用到行商方面若水也能理解,哪怕读个史记以史为鉴也行。但是他读的是历代诗人的诗词,莫非薛明远开始读诗书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若水连忙摇了摇头,别自己吓唬自己。薛明远的那得受多大的刺激,才能这么“正常”。

若水微笑着说道:“这怎么自己一个人还看起诗词来了。”

薛明远有些不自然的说道:“那个……不是想多学点东西么。”

若水却略有些好奇的反问道:“你不是不喜欢这些东西么,学他干嘛,又用不到。”

薛明远笑道:“那个……突然就喜欢上了,抽空就研究研究。”

若水想了想,追问:“这几天你都一直在看这些东西来着?”就是因为看这个弄得一副倍受打击的模样?

薛明远点点头,“恩,我这么大的人,在研究这些觉得有点丢人,所以就说有事情要忙。”

若水却觉得薛明远绝对不会喜欢这种东西的,这是性格使然。就像自己看不进去那些佛经一样,再有人它修身养性,自己也读不进去。但是自己念过,当时是特殊情况为母亲祈福。那么薛明远强迫自己有时为了什么呢?

若水没有马上就深究,笑着说了一句“你喜欢就好”就将此事轻轻掀了过去。现在或许不是问这个问题的最好时机,薛明远很明显连他看诗书都不想让自己知道,更何况是研究诗书的原因呢。

八月份骄阳似火,周大人一家的心情跟着太阳一样,也是**辣的。他们马上启程进京述职了,跟若水见了一面,把明年孩子们上书院的推荐信送了过来,又特意跟书院的山长打了招呼,明年开春孩子就可以直接入学了。

孩子们一入学自然意味着启蒙课程的结束,家里的两个先生也到该离开的时候了,若水准备了丰厚的谢师礼给两人。朱秀才这边拿了今年的工钱,明年就要进京赶考了。在离开之前,既然不用再在这做工了,朱秀才决定要以抒胸意,不为结果只为表达,因为他骗自己或许那次若水没有明白自己的诗里意思呢,也许是自己那首诗太含蓄了吧!

☆、美娇娘

朱秀才定了辞馆的时间,给孩子们教课的时间也在倒数。终于到了教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按照规矩,聘请西席的主人家夫妇会在站在后面听先生的最后一节课,以示对先生的尊敬。大体都是先生讲完课了,就是正式辞馆,这时候主人家会上前表示感谢,对先生的授课进行各种夸赞。

表示自己听了先生的课也是受益匪浅,孩子们也舍不得这么好的先生离开,但是出入种种原因,咱们的雇约只能到此,祝您前程似锦。最后的时候双双在友好祥和的气氛中结束这一次为期几年的东家与西席先生的关系,将来要是有人功成名就了,咱也是故人。

薛明远也是按照规矩,带着若水站在书房的后面,听了朱秀才的最后一堂课。朱秀才这节课论证了尊师重道、刻苦读书以及考科举的重要性。这个题目非常好,用来作一个先生的辞馆最后一节课是非常合适的。薛明远的若水面带微笑带的听着。

朱秀才拿着一本书站在两个孩子面前,慷慨激昂的说着:“我朝用科举制度让寒士有机会进入政权,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故人有诗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就是我们学子目标,登入朝堂

为国出力,为君献计献策。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从今往后你们真正的步入了学堂,更要同功读书,不可偷懒。才不枉为师教导你们一会。”朱秀才站在前面谆谆教导。孩子们在下面认真地点头。若水和薛明远也很满意,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偷懒用功都是对的。

朱秀才说完这些话,若水以为是结束了,正要开始感谢。只见朱秀才话锋一转,突然说起了行商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人说铜乳之臭,不屑一顾。可见行商之事并不为人所推崇。迫于生计或许可暂且行事,却不是正途。至于读书科举才是世间正途,万网切记。”

若水皱着眉头看着朱秀才,自己还疑惑过,朱秀才教两个孩子也算是用心,这就说明做事倒也认真没有眼高手低,而且讲解也清楚明白,才华不错,那么为何不得先生青睐,弄一个国子监的名额呢?那样就不用如此为钱财犯愁了,还耽误了一段时间。这就是原因,眼镜没长对!

你以为为官只要学识好就万事具备了么,大错特错。俗语说得好不打笨的、不打懒的、就打那不长眼的。朱秀才就是那典型的不长眼的!就这样进了京,哪怕是最后当了官,估计没几天就得叫人弄下来或者弄到一个没人愿意去的地方。才气那种东西有时候最不值钱,才高八斗又怎么样,才高九斗的皇上也见过。

就像你这样的,行商的主人家还在后面站着呢,你就开始大肆批判行商这不好那不好,纯粹给人添堵呢么不是。若水偷偷看了一眼薛明远,薛明远倒是面色如常。从小时候还是行商,这样的话语估计是不知听了多少吧。若水悄悄叹了一口。

朱秀才最后结束自己的演讲以一首名句作为结束“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然后目光澄澄的看着若水,眼神里全是我懂你我懂你……若水接受到朱秀才自以为深情的目光,只感到胃里一阵一阵犯恶心。

薛明远恶补诗词还是有用的,知道这句诗词的来历。看向朱秀才,薛明远目光一沉,用身体挡住若水的身影,微笑着看着朱秀才。这结束了,主人家还得跟先生走一走过程,道个别啊。不过若水现在是一点也不想见朱秀才那双眼睛。薛明远微笑着跟朱秀才客套了几句,然后说道:“在下朱先生前程似锦,早日金榜题名、抱得美娇娘衣锦还乡。”

朱秀才看着若水躲避自己的目光,不死心的继续说道:“才子佳人、花前月下,聊聊诗词聊聊将人生。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此乃人生一大快事也,这可惜学生无福,不得美人青睐。将来学生高中之时,但愿不是美人后悔之时啊。”

“先生仪表堂堂,一定会找到心仪的美人的。”薛明远笑着恭维道。

朱秀才觉得若水还是没有给出反应,暗自神伤,苦笑道:“可惜没人如今都不爱那青吟之声,只喜那靡靡之音。罢罢,人心不古,能不看中家世只看重人品的女子已不多见了吧。”

薛明远微笑着安慰,朱秀才却觉得薛明远是嘲笑自己,更加抑郁。

晚上吃晚饭的时候,若水气呼呼的坐在桌前,重新给两个孩子洗脑。“你们要记住人要有自知之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是最难的,最难得是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已近而立之年还要老父母供养,花光家里的积蓄一次又一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进京赶考。将来你们要是学成那样,乘早给我离开家门。”

两个小孩子捂着嘴嘻嘻的乐着,薛明远在旁边的把话题往回收:“咱家又不是没有钱,供不起孩子们读书。相进学总归是件好事,又不指着他们挣钱。”

若水立眉道:“多少个人一辈子就这么耽误过去了,最后一事无成。他俩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天地吧。总要做的像个男儿样,养得起妻儿吧。你俩也别乐,到时候要是要真像我说的那样,我就拿扫帚把你俩撵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