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猪肉大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部分(第1页)

山僻壤来投资,可以考虑适当的提高一点你们的贷款额度……”

“那在利息方面,他们有没有说给我们什么优惠呢?”刘邦问道。

伍行长被问得一愣,拿眼光去看了看伍信贷员,伍信贷员赶紧上前去将刚才的谈判情况跟他说明了。伍行长听后,眉头拧成了一个结,他忍不住很有领导风度地点燃一根烟抽着,似乎在思考着。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吐出一阵烟雾道:“确实是有这么一个政策,不过那政策也规定,贷款的年限最多是两年,如果超过两年不还,那可要收惩罚性利息,比普通的利息高出两倍不止,你确定要这样吗?”

“啊?”刘邦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优惠条件,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三下两下就将刘邦的招给化解了。不过刘邦原本就不准备将这钱借太久的,毕竟是三人共同投资办的养猪场,有了利润,自然是优先偿还债务。所以他在略为惊讶之后,便很爽快地道:“没问题,我们马上办手续吧,贷款什么时候可以领到呢?”

“明天下午吧,我们其实比你们还急,毕竟这事在这里拖得太久对谁都没有好处,对不对?”伍行长道,“你们跟小伍过去办手续吧,再不办好手续,又要到下班的时间了。哎,真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啊,一天都做不了什么事。”

刘邦偷偷地翻了个白眼,像这样在空调室里享受几个小时的冷气,每个月便可以享受到可观的薪水了,这种好事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求不到的啊!而他,居然还在叹气,还在埋怨,甚至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更大的利益,真可谓是人心不足啊!然而这样的事却不是他这个小生意人所能管得了的,就算是国家总理见了这样的事,恐怕也要大喊头疼呢,已经是多年积存下来的顽疾了,想要治愈它就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既然条件都已经谈好,各方面的关系又都已经打通,办些手续自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事,而且它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而已。

………【第一百一十六章 钱的用处】………

却说刘邦和孙家两人从银行里借了十五亿VND,然而根据他们跟伍行长先前的协议,这十五亿VND他们是不可能全部拿完走的,得留下4。5%(也就是六千七百五十万VND)作为伍行长他们的“辛苦费”。现在刘邦他们拿到手的,有十四亿三千二百五十万VND,加上先前征地、租地剩下的两亿伍千伍百万,他们手头上共有约十六亿八千七百五十万VND,再除去一些交际的费用,最后能用来修建猪舍和购买猪仔的,仅有十六亿五千万左右了。

按计划,普通白猪的猪仔市场价大约是四十五万VND,购进四百头所需的款项约为一亿八千万VND;琼山土猪的猪仔市场价大约是六十万VND,购进两百头所需的款项约为一亿二千万VND;野猪的猪仔市场价大约是一百万VND,购进一百头所需的款项约为一亿VND。合计购买猪仔所需款项为四亿VND。

另外,预计修建猪舍所需花费的费用约为十亿VND。其中,修建围墙约需一亿二千万VND,修整分隔带及清除林子里过高过密的杂草约需九百万VND,修建水槽及开挖一个用来处理猪粪用的大池子约需六千万VND,引溪水至猪舍附近及在其附近修建一个水池约需三千万VND……至于猪舍的修建,由于所养猪的数量众多,所以也需要一笔庞大的投入,他计划中的猪舍是:四周用三米高的围墙围起来,每隔几米远便用一根四米高的混凝土柱子支撑着,屋顶上就用石棉瓦覆盖,为了防热,刘邦还要求在石棉瓦上盖一层茅草,同时在未到顶的那一米装上纱窗,以防山蚊的大规模袭击。在猪圈里面,同样修建一米高的砖砌混凝土墙,将猪群五头五头地分隔开,这样虽需要多占一些空间,修建的成本也要高些,却有利于猪群的成长、喂食和管理。另外,对于猪群所产生的废物的处理,刘邦也想好了,就在猪舍两边的背后挖一道沟槽,铺上混凝土,猪群排泄的废物,直接通过连接到沟槽里的每个小猪圈里都有两个的排泄孔排到沟槽里面去,然后由人工或冲水或打扫到巨大的化粪池里。而粪池里的东西,也是有用的,沼气池暂时还建不了,但可以人工挑去淋山谷里种的十几亩红薯、木薯、玉米之类,做到生态循环。

到此,一个梦想中的养猪场便算是建成了,剩下的,只是一些需要修修补补的细节罢了。比如,刚开始的时候,饲料是需要购买的,普通白猪自然是吃普通饲料,这个是不必说的了,但那琼山土猪和野猪的饲料却是必须先从村民那里购买的,比如红薯苗、木薯、玉米等。购买了这样的有机生态饲料之后,阮姐和顺子却说如果不用粉碎机将这些原料粉碎,猪吃进去后是很难消化的,刘邦没有法,只得又去购买一台专门用来粉碎红薯苗、玉米茎、木薯茎甚至甘蔗之类的,另外木薯、红薯、玉米、稻谷、黄豆等,同样是需要粉碎,猪才好消化的,不然的话,它们吃进去,还没消化完便拉出来了,那可就太浪费了。所以除了粉碎茎、苗的粉碎机外,同时还得再购一台农村普遍在用的碾米机。

而且,在这个时候,刘邦也考虑到了,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存放饲料是不行的,总不可能在猪要吃食的时候,才到外面购买饲料回来喂吧!他不得不再要求在猪舍的旁边另起一栋总共两百多平方的两层小洋楼,以供工人住宿和存放饲料。碾米机、粉碎机及薯苗等有机饲料自然是存放在用墙隔开的一楼的,而二楼,则是住人及存放那些容易受潮的普通饲料了。

到目前为止,所有需要用钱的大项目,基本上都做完了,而那用来修建猪舍的十亿VND,也已用得七七八八,其中修猪舍用了四亿五千万VND,建两层小洋楼(尚未进行贴磁砖等装修)用了三亿VND,而购买粉碎机和碾米机则用了三千万VND。

最后在修建猪舍的十亿VND预算中,还剩下二千万VND,这些钱是不是就剩下来了呢?其实不是,其实如果认真考虑的话,他们还有许多东西尚未购买。其一便是种田用的生产工具,刘邦是准备用那十几亩地来种红薯、木薯之类的,所以他必须得有工具来进行翻地,用传统的牛耕或人工翻么?这显然不合实际,人工翻地效率太低,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做这种事了,而用牛耕呢?同样是需要购买一头牛和犁、耙之类的,不仅购买牛的费用高,而且以后还需要专人饲养牛,即使在不用牛耕地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刘邦不得不购买一部打田机,当然还有锄头、铁铲、桶、粪箕、扁担之类的生产工具,没有这些生产工具,养猪场的正常运转还真的难以进行的。有了生产工具,没有动力却是不能运转的,刘邦不得不从村里接来电,购买一些汽油回来备用……

刘邦想了想,工具之类是都准备齐全了的,但作为使用这些工具的主要因素:人,却还没有招聘好。招聘不到工人,养猪场同样是无法运行的。为此,刘邦不得不回城里一趟,除了原先准备好的将阮大大及其特有的书籍、瓶瓶罐罐一起运到琼山地区来以外,还将周奇村里会计的女儿——周小雪,也一起运来了。

那周小雪可是很不愿意离开城里到这种穷山僻壤来的,刘邦使出了浑身招数,连哄带骗的,承诺她到琼山地区只是做一些会计、晚上燃些艾草帮猪驱蚊和给水槽加水等轻松活,而且还给她加一些出差补贴及每个月可回城里或家里一次等。这才终于把她给骗到养猪场来了。

但养猪场只有这两人是根本不行的,因为这两人都不干那种粗重活。刘邦只得按照协议,让阮姐和顺子在本村找几个比较老实且勤快的人。在乡下,这样的人是不难找的,他们很快就找来了四个人,在谈好工资待遇等条件后,刘邦对这六个人的职责重新进行了划定——阮刘氏(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妇女),主要负责猪舍卫生的打扫、冲水等;阮叔(一个沉默寡语的矮个子中年男),主要负责翻地、淋水、施肥等;伍地(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主要负责碾米、粉碎饲料等,另外他还负责辅助阮叔种地;阮时(一个据说是村里最能干的姑娘),主要负责跟周小雪进行饲料等原材料的采购,同时协助阮刘氏照料猪群。在这些人当中,最悠闲,领的工资最高的无疑就是阮大大了,但人家是技术人员,负有培育香猪的伟大神圣使命,是别人羡慕不来的,本来刘邦还想让他兼任兽医的角色的,但他死活不干,说那有损他的声誉,刘邦只得作罢。

………【第一百一十七章 买剩肉的女警(上)】………

却说为了办养猪场的事,刘邦已经在琼山地区耽误了一个星期之久,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他以前到什么地方去,顶多也就两三天,因为他实在放心不下他那猪肉生意呀。所以琼山这边的养猪场刚可以放一下手给阮姐他们去忙活,他便匆匆忙忙地赶回M市去,这M市的猪肉超市才刚开张,他还不知道它的生意经营得如何呢。

在人事的安排方面,刘邦自然不敢将全部的新人都安排在新超市的,他将钟伯、小倩的大嫂等老员工调过来支援新超市,而新员工中的小陆(王皂的挑夫兄弟之一)和周朵朵,则被调去曾经的生态鲜肉铺和旧的猪肉超市去帮忙。

幸运的是,王皂的挑夫兄弟之二——老吴,是懂得开汽车的,所以他每天都跟钟伯、王皂、刘海等人去杀猪、送猪肉,在匆匆地忙完了N市的送肉任务之后,他又得跟钟伯将杀好的猪肉送到M市的新猪肉超市来,这一切都是在每天的早上3:00~7:30之间完成的,所以他们每天像个陀螺似的,不停地转呀转,直到中午时分才能休息一下,如果他们不是一直以来就习惯了受苦的话,还真有些吃不消呢。

不过他们虽然辛苦一点,却保证了各个猪肉超市都能正常运行,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确实是不错的。不过刘邦还是不怎么满意,他觉得应该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的,所以他回到M市的第二天,什么地方也不去,只待在新超市里观察它的营业情况。

上午七点半,小陆和钟伯准时将猪肉从N市送达,如果按照从M市到N市的车程,是需要40多分钟的,那么他们在六点五十以前在N市便需要完成以前七点半甚至八点才完成的送肉任务,时间确实是非常紧的,但在刘邦没有增加汽车或增设屠宰场之前,他们只得以勤快去弥补,去跟时间赛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