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9部分(第1页)

于是乎。高宗皇帝顺应群臣的意见,给岳飞写了一封亲笔信:“近来淮上探报紧急,朕甚忧之,已降指挥,督卿全军东下。卿夙有忧国爱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卿宜悉之。”

好一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这个时候的高宗皇帝,倚飞何重!”

高宗皇帝的这封信虽然让岳飞出兵,但出兵的路线和李纲、沈与求等大臣的意见相距甚远。

李纲他们的建议是让岳飞北上。直接攻打汴梁城;而高宗皇帝是叫岳飞东进,以岳家军区区三万人,去打退金、齐十五万联军。

这个高宗皇帝也太看得起岳飞了把!

岳飞很快就收到了高宗皇帝的手诏以及朝廷颁布的命令。

说实在的,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安排。

朝廷在长江的上游拥有十五万多的大军,却停滞不前。反而要让驻扎在长江中游的岳家军去入淮做战。

这岂不是用远水来救近火吗?

按照刘光世和张俊等人的做法,肯定是先拖上一段时间。容后再说。

但假如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岳飞就不会成为以后我们所熟知的岳飞了。

岳飞闻命即动,没有丝毫的拖延。一边集结兵力渡江,一边先期派出徐庆、牛皋率领两千骑兵去援救最危急的庐州。

按照之前朝廷与岳飞商定的结果,岳飞的大本营设置在鄂州,而徐庆和牛皋等将领驻扎在了江北的襄阳六郡。

这两千骑兵已经是岳飞先期所能派遣出来的最大的兵力了。

虽然多出了张琦的几千兵马,庐州城的保护战还是打得异常艰难。

双方的兵力太过悬殊了,虽然庐州城的城墙还算牢固,但敌军的抛石机和攻城车等让守军吃足了苦头。

仇悆还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因为庐州城久攻不下,伪齐的元帅刘麟亲自率领大军来到庐州城下指挥作战。

这时候的庐州城已经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从孤岛变成了一叶轻舟。

十二月十八日,凶煞宜忌:土府血支天吏归忌血忌天刑这一天早上,仇悆登上城门观察敌人的动向,忽然有一支骑兵部队来到城下,细看之下竟然是岳家军的旗号。

仇悆想都没想就打开城门,来得正是牛皋和徐庆一行两千骑兵。

仇悆对周围的将士说道:“这是牛皋牛观察,我们如今有岳家军相助,势必一举破敌,庐州守得住了。”

牛皋和徐庆还没坐稳,就有五千名敌军骑兵逼近。两人立即出城迎战。

岳家军的行为把庐州的守军都吓了一跳,兵力严重不对等,岳飞的部下都是些什么人,这是勇敢还是狂妄?

在城外,淮西深冬的寒风里,大群敌骑渐渐逼近。

牛皋命令士兵展开“岳”字旗和“精忠岳飞”旗示敌,五千敌骑大为惊愕,他们料想不到会在此地出现岳家军。

牛皋一边带头冲锋,一边大声喝道:““我牛皋也,尝四败兀术,可来决死!”

岳家军在淮西的首战很快就结束了,以岳家军的大胜告诉终。

在敌我人数相差甚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以少胜多,还追逐敌兵三十多里,沿途敌方人马自相践踏,死伤甚多,其余则皆狼狈逃窜。

这一战还有另外一个成果,把完颜兀术在历史上的地位给降低了一个级别。

古语有云:兵对兵,将对将。

在此战之前,完颜兀术的对手还是诸如吴玠、岳飞等主帅级别的大将,而在此战之后,完颜兀术被降低了一级,成为了牛皋的对手。

PS:圣诞旺季到了,又到了出货的时候,陈豆可能每周只能三、四更了,请各位书友原谅。

第三百零二章打脸

岳家军刚刚抵达庐州城的第一天,便首战告捷。

牛皋和徐庆指挥的这场战斗,不但以小胜多,而且胜得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庐州城的守军们看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