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6部分(第1页)

虽然这“鸽”、“鹰”两派各有各的主张,但是在短时间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他就是伪齐的刘豫。

完颜昌对刘豫的厌恶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事情。

刘豫原本是完颜昌手下的降将。当初完颜粘罕横插一脚,要接管伪齐的业务,而刘豫见完颜粘罕势大,便顺势投入到粘罕处,所有钱粮财物的进贡全部都经由粘罕上缴金国,没有留给完颜昌半点油水。

如今完颜昌翻身过来,自然要对刘豫踩上几脚。

问题是,作为主战派的完颜兀术,常年与刘豫的伪齐军一起,在西北和江淮地区与宋军作战,多少都有些香火情谊,为什么会赞同完颜昌去废除刘豫?

《鄂王行实编年》中记载了一件岳飞的小事,而这件岳飞即兴而发的作品,恰好就是上述问题的答案。

根据以往几年的惯例,到了每年秋凉之时候,金国都会派出大军到南宋朝的边境来骚扰一番,看看有没有机会。

在绍兴七年的十月,完颜兀术的大军进驻了一个叫清河的地方,这处地方离两国的边境线已经很近了。

就在这个时候,岳家军偶然擒获了一名金人的斥候,将其五花大绑,押送到了岳飞的中军帐里。

在岳家军营这种地方,汇聚最多的当然是对女真人的仇恨。那名女真斥候也自知必死无疑,唯有不吭一声,但求死个痛快。

岳飞原本在帐中与诸位将军议事,见到女真人被押进来,满脸的愕然,失声叫唤道:“汝非张斌耶?本吾军中人也。”

众将见此情形,于是上前帮忙把女真人斥候身上的绳索解开。

斥候迷糊了,这到底是什么回事?

岳飞走上前去,把斥候扶起,带到了后帐的密室中问道:“吾乡者遣汝以蜡书至齐,约诱致四太子,而共杀之。汝往,不复来。吾继遣人问,齐帝已许我,今年冬以会合寇江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矣。然汝所持书竟不至,何背我耶?”

哇塞,原来岳飞与刘豫居然有密约。要共同谋杀四太子完颜兀术。

能够当斥候的,脑筋肯定非常灵活。

那名斥候断定岳飞认错人了。就顺着杆儿爬,答道:“信已经送到,完颜兀术也已经被骗到了清河,大功很快就要告成了。只是我回来时迷路了,阴差阳错,被兄弟们误会了。”

岳飞转怒为喜,说道:“八月交锋,我穷力相击。彼已不疑,江上之约其遂矣。事济,宋与齐为兄弟国。”

说完,岳飞又亲手做了一丸蜡书,交给斥候,喝道:““汝罪万死,吾今贷汝。复遣至齐,问举兵期,宜以死报。”

斥候当然是唯唯诺诺,不断点头哈腰,表示要尽力完成任务。

随后的发展,和三国时期蒋干偷了周瑜的密函后的进程大同小异。

这个故事的结尾部分。在《鄂王行实编年》中的记载是:“刲股纳书,厚币丁宁,戒勿泄,谍唯唯,拜谢而出。复召之还。益以币,重谕之。乃遣,至于再三。谍径抵兀术所,出书示之。兀术大惊,驰白其主,于是清河之警不复闻。豫以故得罪,遂见废夺。”

就这样,完颜兀术连夜撤兵了,清河的警报也消除了,而金国也开始着手了废除刘豫的行动。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之上策。

在战场上,岳飞是无敌的。

可惜的是,岳飞并没有把这种心思和计谋用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

金国人做事从来都不拖泥带水。

首先,金国给刘豫下了一道命令,令刘豫立即解散投降过来的原南宋淮西军!理由是,这支淮西军是诈降。

刘豫懵了,这怎么可能?有谁会拖男带女全家老小一起前来诈降,又谁愿意把父母老婆孩子的性命全部交到敌人的手中?

这可是一支以西北大汉为主的老牌劲旅。

把这支南宋朝廷的主力部队保留下来,然后让他们去攻打南宋朝廷的防线,这是个多么划算的买卖,多么快意的事情。

单是想想都能够让人兴奋。

可是,在金人的命令之前,刘豫不敢想,不敢违抗,只能选择乖乖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