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2部分(第1页)

奏章中写道:“臣待罪二府,理有当言,不敢缄默。夫虏情奸诈。臣于面对,已尝奏陈。切惟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以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以行赏论功。取笑夷狄。”

今日之事,可忧而不可贺。勿宜论功行赏,取笑敌人。

从取笑后世到取笑敌人,岳飞对高宗皇帝的说法,言辞愈渐犀利。高宗皇帝和秦桧的反应当然是大为扫兴,恚怒不已。

相对于岳飞的上书斥驳,韩世忠的行动更加激进。他派出了一支小队,要在半途中截杀金国的特使张通古。

只要金国的特使在南宋的境内意外死亡,双方签订的和议书失踪,这议和的事情也就自然是烟消云散了。

一大帮武艺高强、身经百战的士兵埋伏在洪泽镇,每个人的头上都系上一方红领巾,诈称是红领巾大侠,准备收拾张通古。

韩世忠的安排非常精确,可恨的是军中出了奸细郝卞,那家伙胳膊肘往外拐,秘密告诉韩肖胄,韩肖胄把前往金国的路线改掉,改走张俊的防区。

韩世忠等了几天,没见到半个使者,后来才知道是郝卞搞的鬼,抓起来一刀砍了。计策扑空,韩世忠只得作罢。

对于岳飞和韩世忠的种种无礼行为,高宗皇帝非但没有怪罪下去,反而要对他们进行嘉奖。

哦,不单是岳飞和韩世忠,这回是人人有份。

赵构迅速向岳飞、韩世忠、张俊、吴玠等各大战区司令发去公文,说已经和金国签订了和议,里边没有一点过分的要求,只是把河南诸路还回来。而所有的这些,都是首相经办的,我并没有参与,也没有给国家丢脸。之所以能获得这些好处,都是因为爱卿等忠勇护国。因此要嘉奖你们。云云。

岳飞、韩世忠、张俊、吴玠这四大将、外加禁军杨沂中、已经退伍的刘光世,以及其他的统制、统领、正将、副将、准将等等,各进秩一等。

对于高宗皇帝的这个举动,绝大部分的军官们都懂,这是皇帝给的封口费,想收的收下,不想收的也得收,同时还要把嘴巴封得严严实实的。

这既是给军官们的封口费,也可以算是他皇帝自个的遮羞费,为的就要获得军方的支持。

而对于战斗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岳飞,高宗还另外亲自下了一道诏书。

在诏书中,皇帝一个劲儿表扬岳飞为宋金和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将他比作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东汉的岑彭、贾复。

不但如此,在诏书的结束部分,高宗还总结道:“卿等戮力练兵,国威稍振,是致敌人革心如此”、“卿等扶危持颠之效,功有所归,朕其可忘。”。

多亏你们努力练兵,振作国威,这才彻底改变了敌人对我们的看法,现在和平既已经到来,你们功不可没,我一定不会忘记的!

送给岳飞的这顶大帽子,可费煞了高宗皇帝的不少心思PS:谢谢靓女007大大、hans2006大大和嫣然一笑无间大大的评价票

第三百四十二章:双输的协定(十一)

面对高宗送来这么一份厚礼,换了谁都会给先给皇帝一个面子。

中国毕竟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俗话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出手送礼的那位还是当今的皇帝陛下?

可偏偏岳飞不会。

对于皇帝送过来的安抚诏书,岳飞愤然对幕僚们说道:“犬羊安得有盟信耶!”

狼和羊之间签订的盟约可信吗?

这个道理是如此的浅白,为什么高宗皇帝就不明白呢?

众幕僚受岳飞的感染,一个个议论纷纷,激愤不已。其中张节夫更是借岳飞的“犬羊”之语大加发挥,当场泼墨挥毫,慷慨草就了一封谢表。

“…夷虏不情,犬羊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这篇谢表的文字固然是慷慨激昂,锵锵有力,但是就效果而言,非但不能够唤醒皇帝的血性,更增添了高宗对于岳飞的厌恶。

将心比心,热恋贴在了冷屁股上,而且那冷屁股还是自己的臣下,换做你是高宗皇帝,又将会如此自处?

当然,对于岳飞的这样的反应,高宗皇帝也是有心里准备的。只见他将谢表胡乱一塞,回信坚决要岳飞接受这份功劳,服从朝廷的封赏。

在高宗皇帝的心目中,这已经不是一个赏赐的问题,而是臣下对皇帝的命令是否愿意服从的问题。

但是。倔强的岳飞继续对皇帝说不。

岳飞视封赏为耻辱,继续上奏力辞道:“事关国政。不容不陈,初非立异于众人,实欲尽忠于王室。欲望速行追寝,示四夷以不可测之意。万一臣冒昧而受,将来虏寇叛盟,则似伤朝廷之体。”

万一臣冒昧而受,将来虏寇叛盟,则似有伤朝廷体面。

这个岳飞。太不识抬举了!

虽然岳飞做出了激烈的抗争,但是对于一个既定的政策,高宗皇帝和秦桧又岂会轻易做出改动。

又过了六天,朝廷如期把京湖宣抚使岳飞的官阶晋升为正一品的开封府仪同三司。从宋朝的官制而言,岳飞在官场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他的恩师宗泽,达到了种师道的那种殿堂级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