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陈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4部分(第1页)

王次翁进了皇宫,对高宗皇帝启禀道:“我们国家重建。治国的大方针却一直不能坚定下来。每次遇到小的事件,就马上改换宰相。而后来的事实却证明了,新换上来的宰相未必胜得过原来的那一位;而且每一次领导班子的变动,都会带来很多的朋党纷争,让朝廷的局势更加的震荡,希望陛下引以为戒。”

对于王次翁的进言,高宗皇帝连声称是。

由此,“桧位遂安,公论不能摇矣。”

秦桧由于任然得到高宗皇帝的信任。再也不用担心来自最上层的解职,也就是说,只要秦桧本人能够顶着住来自御史台的弹劾,他就能顺利熬过了这一关。

当前线的第二份战报送进朝廷时,秦桧的考验时候到了。

第二份战报汇报的是前线宋军不战而降的消息:首先是在开封府汴梁城:完颜宗弼率领十数万精兵前来攻打,队伍没有排列好,战鼓也还没来得及擂响。东京留守孟庾就举着白旗,开城投降了。

而由李成攻打的西京洛阳城,留守李利用刚刚听说金国大军前来攻打的消息后,便连夜逃的没了踪影。

在这轮攻势中,最出风头的还要数年纪轻轻的葛王完颜雍,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小尧舜”的金世宗。

完颜雍带着一千余骑金兵前去攻打归德府。在半道上被南京留守路允迪拦住。完颜褎正要抽刀迎战,路允迪大声喊道:“葛王且慢,我是来投降的,不是来打仗的。”

说完,路允迪就将南京留守的大印双手献给完颜褎。

等等等等

这就是高宗皇帝和宰相秦桧派到黄河以南的守将。

不堪一击、贪生怕死。

高宗皇帝和秦桧这对搭档根本就没有做抵抗的打算。秦桧是故意的,而高宗皇帝呢?大概是是蠢吧。他完全相信议和是真的,金国人不会兴兵。

对于这一份战报,高宗皇帝说出来的话竟然是:“想不到,堂堂的一个大金国皇帝,竟然也如此的言而无信。”

该怎么去评价这个已经当了十几年皇帝的男人呢?

愚蠢乎?幼稚乎?

又或者,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厮就是大SB一个。

紧接着,高宗皇帝又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敌人不知信义,无足怪者。但士大夫不能守节,乃至投拜,风俗如此,极可为忧。”

敌人不懂得信义,这没办法去怪他们,毕竟他们还刚刚从大山里走出来,文明尚且没有得到开化;但我们的士大夫却不能保住自己的节操,还没见到敌人的影子,就纷纷投降,而且竞相成为风气,这才是我最忧心的。

见皇帝如此,秦桧当即展示了他深厚的表演功底。

只见他突然换上了一幅忧国忧民的表情,先是痛斥了金人的背信弃义,接着又转换话题,假惺惺地叹息道:“自靖康以来,卖国之人,皆蒙宽恩,故习熟见闻。若惩革之,当自今日。”

自靖康之变以来,但凡投敌卖国之徒,全都得到皇恩宽恕,以致于出现今天这种投降成风的局面。要制止这种情况,必须要从今天起,凡是有过投降史的人,一律加以严惩。

这样的言论,居然出自秦桧之口,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事实上,秦桧的岳父王仲山、秦桧老婆的伯父王仲疑、秦桧的妻弟王涣都是在靖康年间投降过金人,做过金朝的鹰犬。而在秦桧得势后,这些人全都跑回来,还当上朝廷的高官。

秦桧的所作所为,明显是要转移大家的视线,以掩饰自己在和议上的罪行。

对于秦桧的信口雌黄,有人实在看不过眼了,就出手戏弄秦桧一番。

这个人就是工部尚书廖刚。

当然,秦桧如今位高权重,廖刚不愿意直接黑他,就把板砖拍向了秦桧的小兄弟兼亲戚郑亿年。

廖刚指着郑亿年说道:“郑大人,你不是说愿意以你家百口性命来担保金人是诚心诚意讲和的吗?如今金贼已经背盟,你将置你家中百口性命于何地呢?

为什么廖刚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