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左财右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章完结阅读88(第1页)

价格跟上回一样,忙高兴的点头:“中,中。xzhaishu”要知道现在全村都养上鱼了,出的泥鳅那么多,价格下降了不是一块两块,现在张平肯用上回的价儿收鱼,那他林锐祥的鱼比起罐头厂来收的价儿都要高出三块钱来,怎么能不高兴?

周围围观的农户有的不知道上回林锐祥出鱼的情况,小声的跟那些知道情况的嘀咕了,顿时都眼红起来,乖乖,都是一样劳心劳力的侍候了,凭啥他林锐祥每斤鱼就要比自家多赚三四块钱那??

商量好了价钱和分法,各个老板带来的人就开始帮忙出鱼和上称了,因为人多,三个大棚的鱼和菜很快就出完了,各个老板也都是带了现金来的,最后林锐祥一合计手中的钱,竟有一万五六儿的数儿,顿时心里更加美滋滋了。

要知道,这三个棚虽然出鱼肯定比第一棚的多,但其中被林锐祥挑走了五分之一的好鱼作种鱼去了,所以出的数儿能值这么多钱,还是很让人高兴的。

围观农户里有有心眼儿的,暗暗算了这两天林锐祥卖鱼苗和鱼,菜能进的帐目,暗暗眼红的同时不禁与周围人也讨论了起来,顿时,望向乐呵呵站在人群中央林锐祥的眼神更加红通通起来。

只是众人只顾眼红,都没有发现,林锐祥这些天又要操心棚里,又要操心家中鱼苗,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精神也差了许多。

这次出鱼,林锐祥进帐两万多,多半年的努力终于见了成效,高兴之余又在打算盖厢房的事儿。这鱼苗子即然是个赚钱的营生儿,以后发展的重点当然要转向鱼苗子,大棚那里么,如果忙不过来顾个人去照顾也是可以的。

现在鱼苗子养在家里也不是个长远的事儿,还是需要再加盖厢房的。但林锐祥估摸了一下,现在院中已有一个厢房,再加盖一个,虽然院中晕窄挤,也算是能走得开人。但问题在于,养鱼苗的数量还需要再扩大,就算再加盖一间厢房,也是不够用的。

要说光这两间厢房吧,其实赚头也不少,但村中人现在都眼巴着他家的鱼苗,到时给哪家,不给哪家都不好,这问题倒一时真难住了林锐祥。

这回倒是李素云出了个主意,那厢房盖好之后,是个平顶的,到时在厢房旁弄个楼梯出来,房顶上再弄个保温的板屋,不就有空间了?这样两间厢房变四间,还愁什么地方不够的??

主意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在果元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家中想要加盖第二层房子的话,首先要取得后屋的同意,也就是说,如果这家的后屋怕这家盖二层之后影响光照不同意加盖,那么想盖二层的这家,是不可以盖的,即使动工了,后屋的人也可以找村委来强制拆除的。

如果想在厢房上加盖板屋,虽不住人,但也算是二层,只不过因为厢房在主屋前面,影响光照也只会影响到林锐祥家,不会影响到后屋的光照。再说林家与后屋孙家不但是邻居也是地邻,关系一向也不错,或许去问一问他们会同意也说不定。

于是,这天饭后,林锐祥提上两斤水果,就去了孙家串门子。

后屋孙家住的是五十多岁的两口子,家里两个女儿,大的一个三十了,脑子不太好,傻傻呆呆的,有上门说亲的不是残缺就是脑残,老两口怕傻女儿嫁去了被欺负,所以不想叫她嫁出去,干脆留在家里让老两口养活着,若是老两口没了,就让二女儿养着。

但是,这样一来相当于取了他家女儿就得多出一个要养的老人,所以二女儿二十五六了也是没找到合适的人家。为了多给两个女儿留些钱,老两口也是整日里拼死拼活的,能在田里多留一分钟就决不提前回家。孙家两口子现在也在养鱼,刚出了鱼赚了不少钱,正处在高兴劲儿上。

林锐祥提着水果上了门,与老两口客气了一番,便说明了来意。怕两口子不愿意,又分析了不会影响光照的事,又讲,如果不盖厢房,那鱼苗子不够村里人用,说不准哪家就抢不上,话语间把‘抢不上’的这家把孙家也包括了进去。而如果孙家愿意让自家盖厢房,那以后鱼苗肯定先紧着孙家用,而且价格上也可以给些优惠。

林锐祥讲到想盖厢房但不会影响自家光照时,两口子还在犹豫,但当他讲到鱼苗子有关的事情时,两口子就动摇了。那抢鱼苗子的场面他们离得林家这么近,不是没见过,村里人就差把他家拆掉了,最后没抢到的那三家,那神情那动作,跟家里死了人似的,两口子想想都后怕。

如果他家盖了厢房,自家肯定得沾些光,好苗子要先留给自家的。而如果不盖厢房,他的鱼苗下一批还是不够村里人抢的话,那指不定这没抢到的就轮到了自家。还有一个问题,那林锐祥家盖不上板屋,是自家不同意的原因,到时鱼苗子不够,抢不上的那些人家儿,还不得把怨气撒到自已家头上来??那到时自已老两口还不就成了全村儿的公敌啦?那二女儿嫁人的事儿可就更没着落了。

老两口在厨房里商量了半天,终于出来答应了林锐祥家盖板屋的事。

第一百四十九章风景秀丽,毛山村

林锐祥家的板屋很快就盖好,里面养着一些挑出来的种鱼,四间板屋可出的鱼苗数可想而知,供给全村人使用也是绰绰有余。

余出来的量在张平那里恰好能消化得完,也算是物尽其用。

果元村的泥鳅出棚之后,村民们的腰包都鼓了起来,积极的准备着下一次养鱼。而村中那些这次没参加养鱼的农户们也眼馋的很,纷纷到村委要求也要改大棚。牛善光统计了一下,全村只要是在家务农的农户,这次全部都来村委报了名,如果都养起了泥鳅赚钱,那果元村就是名副其实的‘泥鳅养殖专业村了’。不过牛善光并没有急着叫这一部份农户也养上鱼,而是不急不徐,叫他们先在村委中学习。

牛善光毕竟是个书记,头脑是个活泛的,要是全村的农户都挤在一批上养鱼,那出鱼时也是同时出的,到时一下子卖,鱼多价格低不说,忙起来也要忙死人,平时不出鱼时,市场上价格再高也只能眼馋着。所以他想,正好借这次农户们重新报名,错开村中农户养鱼的时间,让第二批在第一批之后一个月再养鱼。

这样时间一错开,出鱼的时间和数量就平均了,价格也能提上来,也能时时的供给商户们的需要,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正好可以给第二批农户学习,倒棚和改棚之用,算是一举三得,牛善光每天都乐滋滋的,感觉自已这村支书当得是越来越称了。

果元村养鱼发了财的消息叫附近几个村落的村民和村委们也个个都眼红了起来,他们村若是这样干上几年,那经济不只是翻几翻的问题了,到时这个经济最落后的小村,可就是他们仰目而不可超越的对像了。

其它的村委一合计,这样可不行。市里虽然下了文件,养殖有扶助补贴,但他们几个村子,大半的地都卖出去盖厂房了,再上哪儿弄地来养殖?于是只好将村中的地再卖一部分出去,以期多收些地租,多少提高一下村中经济。

而果元村一出完鱼,就已然五月中旬了,林沛沛早就约好了李素云的弟弟李素天,要带‘陈朝夕的亲戚’去他们村看场地盖养猪厂的事,鱼一出完,她就请了个假,从劳务市场雇了个人冒充‘陈朝夕的亲戚’,带着一起,跟李素云去了她的娘家,毛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