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斜截式方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部分(第1页)

第十八章(1)

宗雪竹回到家里才知道,宗四并没有按照他的吩咐行事,临时雇请一个族人代他管一管家里的事情,而是在不知疲倦的劳碌中,既把粮行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又把家里的事情摆布得井井有条。对此,不只宗老夫人心花怒放,就连宗怀孝都口无遮拦地说四叔比爸爸强多了,因为四叔顶多会把他死死夹在膝盖中间训斥他说,他如果连四叔都不如,把一本薄得可怜的《三字经》背得丢三落四、支离破碎,他就别想从四叔的膝盖中间逃之夭夭,可是爸爸在家的时候,却会毫不犹豫地把他饿上一天一夜。

对儿子的归来,宗老夫人起初高兴得像个孩子。可是没过几天,她突然卧床不起,而且又像往常遇到不遂心意的事情那样,又一次拒绝吃饭了。这在宗四主持家务期间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把宗雪竹吓了一跳。他觉得自己才进家门,还没有机会犯下足以叫母亲绝食的错误,于是就认为母亲真的病了。他慌忙来到母亲的床前,征询母亲的意见,是不是把郎中请到家里来。宗老夫人向隅而卧,起初一言不发,听他说起郎中,就立即翻过身来。

“妈可没病,这都是你自己的病!”

宗老夫人接着便滔滔不绝地说,读书人著书立说并不是过错,因为那是读书人的本份,可是在客居北京的日子里,他却只顾了读书人的本份,忘了父亲的责任,他那双双远嫁省城的女儿们在那些日子里相继喜得贵子,而他明明有了两个外孙、当了姥爷,居然浑然不知,这事别说已在女儿们的心里留下了委屈,恐怕连迟迟得不到姥爷祝福的外孙们都啼哭不止呢!

听着母亲的数落,他连连点头。结果,母亲一发不可收拾,越说越多,越说越激动,说到孤身一人在省城求学的宗怀元时,都声泪俱下了。

“快去看看你那可怜的儿子吧!他长得快跟你一般高了,可你却把他远远地撇在省城,让他在那里受苦。我可怜的元儿啊!”

面对突然嚎啕大哭起来的母亲,他还没做出前往省城看望女儿、外孙和儿子的决定,宗四便把礼物——用白银打造的长命锁——送到了他的面前。于是,第二天,他又一次离开了雍阳。

到了省城,他分别在两个亲家逗留的日子尽管十分短暂,但是除了喜极而泣的女儿们,两个亲家也都高兴坏了,因为前者终于盼来了她们的父亲,让她们的儿子戴上了娘家送来的长命锁,后者则不仅如此,还终于盼来了他呕心沥血许多年的《雪竹堂文集》。

看望了亲家、女儿和外孙们,他就去看望寄宿在一所中学堂的宗怀元。正如母亲所说,宗怀元果然快跟他一般高了。不过,宗怀元在这里求学的日子却远远没有母亲说得那么可怜。相反,大姐、二姐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叫宗怀元自己给自己洗衣服的机会都没有出现过一次。宗怀元不仅长高了,说起话来也像大人一样有板有眼。当宗怀元突然向他问起,旷日持久的白朗究竟是替天行道的义军还是祸国殃民的匪患,他还吃了一惊。

“你说呢,元儿?”他反问道。

“不伦不类。白郎倒像一条行侠仗义的好汉,可他的手下却良莠不齐,既像义军又像匪患。”

“义军就是义军,匪患就是匪患,不伦不类的是他们煞有介事的政见和奸淫掳掠的暴行相互映衬的怪诞。”

“爸爸认为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匪患?”

“你说呢?”

“原来他们也是不吃窝边草的兔子!难怪有人说他们是义军,有人说他们是匪患。”

“好在这只兔子就要身自异处,死在窝里了。”

宗怀元吃惊地看着父亲。倒非父亲的预见毫无根据,却是因为父亲的预言如此自信而具体。他知道,出于同样的原因,河南都督张镇芳被革了职,而河南护军使赵倜却被革职留用了。他甚至还知道,赵倜率领着一支军队一直都在追剿着白朗,由河南追到陕西,由陕西追到甘肃,再由甘肃追到陕西,而这时正由陕西逼近河南,因此确有一种可能发生,这便是根除这一匪患的地方恰巧是白朗赖以发迹的地方。可是,父亲不但把这种可能看做了现实,而且把白朗的结局也说得明明白白,宗怀元就不禁难以置信了。

回到雍阳,宗雪竹把《雪竹堂文集》的绝大部分用于馈赠,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往库房里存放《雪竹堂文集》这一天,面对自高祖父起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大量遗存,他忽然想到,如果没有一座永久性建筑即一座专门用于传世的藏书楼的话,包括自己的著述和收藏在内,不定哪一天,所有的遗存就会因为一个意外事件而灰飞烟灭。

他怀着这一忧虑若有所思,门房佣人跑来告诉他,家里来了一个年轻人,说是拜访他,现在正端坐在门房等候接见。他先让门房佣人把客人请进书房以礼相待,接着又继续想了一想藏书楼的事情,然后才来到了书房。他没想到,端坐在书房里的年轻客人并非专程上门讨要《雪竹堂文集》的莘莘学子,而是宁城新一代的父母官——一个叫孟宪梓的年轻知事。

第十八章(2)

裕民粮行在斜街大获成功的事实,不仅引起了粮商们的惊讶和关注,后来还让孟知事刮目相看,他一连三次到斜街私访,每次的发现都触目惊心。物以类聚的道理在斜街变成事实的先兆,是短短几日就遍布斜街的土木工程。当其他街区的粮行纷纷张贴迁址启事,而斜街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大小小十几家粮行,斜街先是成了镇上的粮食中心,继而又成为方圆百里的粮食集散基地。孟知事终于发现,纷至沓来又各奔东西的商贾无不喜气洋洋,而喜气洋洋的斜街似乎就是陈规陋习开始被新鲜事物潜移默化的一块福地。他于是又认为,凡是可以出售的东西一旦广泛流通,不但可以兴利,人们因此而东奔西跑忙个不停的时候,陈腐朽烂的丑恶现象还势必被他们不知疲倦的脚步踢破踏碎。

这是他上任以来第四次坐着火车来到雍阳。他不认识宗雪竹,但出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上任伊始便对宁城所有的绅士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宗雪竹虽对一个年轻客人的来意始料不及,却对他主动相告的身份毫不奇怪。他们在书房里的会见过程十分短暂。宗雪竹不等他发出邀请,便主动说自己很乐意陪他到镇上走一走、看一看,顺便再帮他找一找他准备登门拜访的人。于是,仿佛一对忘年交,他们一边交谈,一边朝镇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