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部分(第1页)

陈欣有些莫明其妙,不是说来学手艺的吗?怎么就去洗菜了呢。可,好吧,洗就洗吧。她拿了淘箩走到井边,井边就有水桶和吊绳。她打了水洗菜。不一会儿,何大娘拿了两张小矮凳来了。一张塞到陈欣屁股底下让她坐了,一张她自个坐了。

“谢谢何大娘。”陈欣有些意外,她还以为何大娘见她是新来的便好欺负了,其实不然。

“姑娘家的,多大了。”何大娘拿了些菜一道洗了,说是一会儿要给窑场那些人做些蒸菜饼。陈欣便答有一十五了。“良生说你是明州人上林乡人,可到临安来做甚。一个姑娘家的,不学学女红,学这些粗男人做的活做甚。”何大娘手脚麻利,将陈欣没洗好的菜都给洗了择了,甩甩水放于淘箩。

陈欣只好实说是徐大人让她来学的。说她爹本就是一个制瓷艺人,可前不久死了。她举目无亲,便来投奔徐大人。徐大人便让她到此来。

“宁儿,何大娘问你,你可知道燕大人的事?”何大娘又将淘箩挎在腰间,准备回灶间去,又叫上陈欣同去。陈欣起身拿了那两张小矮凳跟上何大娘。

“燕大人?可说是原来此窑的正职监造?”见何大娘说是,陈欣道,“宁儿不知燕大人的事。”陈欣想自己还是不要说在朝上发生的那些事吧。

“燕大人是个好官啊。”何大娘摇头,略有可惜地叹了口气道,“到不是说徐大人不好,徐大人也可。可是燕大人与徐大人不同。”

“哪不同了。”陈欣跟何大娘走进灶间。里头还有一个大娘,何大娘管那人叫王大娘,是个烧火婆子。何大娘对王大娘说这是来学手艺的姑娘,叫吴宁儿。王大娘听闻陈欣是来学手艺时同样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更听闻徐大人现在是这里正职时,说了句与何大娘同样的话。“王大娘,何大娘,何为你们二人都说燕大人是个好官。既然燕大人是个好官,徐大人也是好官。有何区别。”

何大娘有些为难地说道:“宁儿,这事得自个体会,他人之言无法言喻啊。窑场里的人都知道,燕大人与徐大人表面是上和睦相处,可背地里却在暗斗。就那上次那些瓷器来说——”

“何大娘,还是快些了做了面饼,这些事不必再多说。”王大娘怕何大娘对生人说多了反到不好,便不让她说了。何大娘恍悟了,连声笑着去和面。说怕窑场里的那些人饿着了,还让陈欣来帮着一起和面。

这是怎么了,明明不是有话要说的吗?为什么又不说了呢?到底燕大人与徐大人之间有何过结啊?表面上和睦,背地里却在暗斗,那是什么心态才会如此。看燕锦其与徐嗣州都不像胆恶相之人,怎么会结下梁子。

一边揉着面粉,一边在想,难道就在此过余生?在这窑场——陈欣望向窗外,那片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徐嗣州是何用意将自个安排在此……她眼角的余光见何大娘与王大娘在窃窃私语,想是有些话不能让她听到,可嘴巴又控制不住不说了吧。

她想想也是,自个是外人,那二人怎可对一初见之人掏心掏肺呢。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ˇ春心ˇ 最新更新:2013…12…17 12:00:00

按着徐嗣州长原本的用意,是让陈欣来窑场里学些手艺的,说是让她跟着罗良生,可罗良生却并无想教她的意思。这几天她就跟着何大娘和王大娘在厨房里做做帮厨。几天接触下来之后,陈欣与两位大娘熟络了些,有些话何大娘也与她讲了。

陈欣这才知道,原是那燕大人与徐大人在关于瓷器的问题上有些歧义。说是赵官家生辰时按着娘娘的意思是想用一批青瓷。并让徐大人去找寻民间上好的青瓷制品。可燕大人说白瓷更好,并说民间再也找不出如唐朝时出产的秘色瓷,这种瓷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早已失传。

徐大人便到民间去走访,还果真还来几个瓷器。燕大人说这是唐朝之物,并非出自本朝。陈欣道:“那些瓷器确为我爹所制。”原来如此,说来那是燕大人错了。秘色瓷的工艺并无失传,吴山便会。可现在吴山死了——工艺仍在啊,相信有些造诣的制瓷匠人,再加些时日定可制出秘色瓷。

陈欣不由去摸自己怀中藏着的东西,她留着那才是真正毁了这门手艺。可该给谁呢,寄托给谁才是出处。她想到了袁争阳,袁争阳跟吴山学过手艺,虽说时日不多,可也算得上是徒弟。可袁争阳偏偏是个辽人。能给吗?

“宁儿姑娘,快随我来。”罗良生匆匆从外小跑进来,一来便让陈欣跟他走。陈欣还没弄明白出了什么事,只得跟着走了。

“师傅,何事匆忙?”陈欣问道。

罗良生便道:“宁儿姑娘,这事只有你才能劝得了徐大人。窑场里的这些人当中,只有你才你说得动徐大人了吧。”陈欣看他焦虑神情,心想为何要说自己才能劝得了徐大人,她是何得何能,一个来投靠徐嗣州的人,哪有本来让他听自己的劝。但想想,劝不劝是自个儿的事,听不听是徐嗣州的事了。

罗良生将陈欣带到一间屋外,只听到里头传来几个人说话的声音,像是有些争执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说话时明显有些激动了,嗓门又粗又高:“不行,这事万般不能如此。大人也是懂制瓷之人,可择地再建窑炉只是劳力伤财,就连徐大人也不能保证,新窑炉可以烧出大人所言的瓷器。”

陈欣看了眼罗良生,罗良生马上解释道:“徐大人说要封了老窑炉,再建个新的窑炉。说此般才能烧出秘色瓷。”

这和窑炉有关系吗?陈欣想那本小册子中记载的,最为关键的,是胚土釉色配方啊。话虽如此,也有可能就算改建窑炉算什么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知道嘛。好待会儿就拿这个说点劝徐嗣州。

“本官说了话,谁敢在此反驳,要做便做了,不要做的卷铺盖,本官不留你。自会有人要来。”陈欣听徐嗣州说话的语气有些暴躁啊,心想她还没见过徐嗣州发火呢,听着有些怕人了。怎么着还要劝他吗?

徐嗣州的话说完,便有个老者从屋里出来,一脚跨过门槛时老者回头说道:“如此一来,这个窑场早晚毁在你手中。”老者转过身,见到罗良生,罗良生忙上前劝说。

“李伯。”

“良生,你看看。徐大人要新建一个窑炉,说要制出秘色瓷来,可要制出秘色资与新建一个窑炉何干。老伯怎说徐大人都听不进去。”李伯气不打一处来,想他在宫窑里做了也有些年头了,在窑场里也有一定的说话分量,先前燕大人在时,也会有制瓷的问题上向他请教。李伯说了此话,反到把徐大人惹怒了,便说了上面那番话。

“我让宁儿姑娘去说说。让徐大人消消气,指不定会改了主意。”

李伯抓住罗良生的手灰心摇头:“多说无益,我们只管照徐大人说的做罢。能制得最好,制不成,也没有办法,听天由命了。”

罗良生不肯,让陈欣进去再劝劝徐嗣州。陈欣有些为难了,她还没劝呢,就知道这事劝不成。陈欣进了门,见徐嗣州坐在椅上:“呃,徐大人——那个——”陈欣确实不知如何劝人。再说了,她凭什么劝服徐嗣州。“造新窑的事——”

“宁儿来得正好,本官有话要问你。”徐嗣州见陈欣来了,让她坐到一边说话。陈欣坐到一边的椅子上,发现手心竟有些出汗了。“宁儿,你来了几日学了些什么。”

啊?这个啊?陈欣头皮发麻,果然徐嗣州是上司,真讨厌这种被问话的感觉。陈欣只好支吾着说道:“宁儿在帮厨,还不曾到窑场学手艺。”这话也不能造假,说自个儿学了些什么吧。

徐嗣州听后摆出一张若有所思的脸。“宁儿,今日随本官回府上去,有些事,想与宁儿细说。”

这话让人想入非非了吧,“想与宁儿细说”,是何话要细说,还不是在此说,还得回去细说。“徐大人,方才罗师傅说大人要新建一个窑炉,宁儿想新建便建吧,何故要将老的窑炉给封了。徐——”她发现徐嗣州眉头深锁,似有难言之隐。“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