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奋斗少年英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序言(第1页)

我叫辛则成,从小生活在宁江省北部的金州县,年少无知,初中时因贪玩没考上重点高中,赋闲在家其间,爷爷郑重地跟我说:可不能不上学啊,找个学校上吧。

爷爷出生在抗战初期,念过几天私塾,虽然不懂当今的教育,但我从爷爷语重心长的话语中能深深体会到在他的认知里,上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我当时默不作声,因为我无能为力。

万念俱灰中,父亲坚持拿出一万元的顶额高价费让我去金州二中读书。一万元究竟是什么概念?在当时乡政府副科级干部的工资是每个月800元左右,而我家全是农民,一亩地小麦产量八百多斤,一斤小麦的价格不到五毛钱,我们家只有四亩半地。

在金州,一中、二中、六中是全县的重点高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金州师范学校,后来被华兴市改编为华兴市第二实验中学,就这四所普通高中算是不错的。

我深深记得我上高中是我本家的叔叔帮我联系的,父亲一直想让我去六中,我们到了六中之后,人家因我的分数太低给钱都不收我,这位叔叔又带着我和父亲去了二中,一路上,我的心情糟糕透了,感觉自己像路边的垃圾被人嫌弃。

二中接受了我,我的父亲和那位叔叔都很开心,从学校出来的时候,叔叔还跟我说:开学了可得好好学啊,这都赶上你爸爸一年的积蓄了,三年后你考上重点大学了,这个钱还会退还的。

由于我的底子薄,学习很吃力,经常晚上梦见自己坐在车上马上就要被摔下来了,可我死死的抓住汽车不放。这样的梦境一直持续到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

在文理分课的时候,我选择了文科,我的家人都执意让我学理科,以后报考医学专业。而我却想让自己以后从政,让更多的穷人富起来,让他们的孩子不再饥饿中念书。在初中校园里,我经常看见身边的同学为了省钱,早上只到餐厅买两个馒头夹一张辣片,中午的时候吃一包方便面就过去了。这样的生活我也深有体会,从那一刻起,这颗理想的种子一直根植于我的心里。

初中毕业那年,我在同学录中写的人生理想是为人民服务,大家看过之后哈哈大笑,说我连教室的卫生都不打扫还为人民服务?但我却是万般郑重。

后来,我在二中认识了张有志等同学,在高中校园里,我懂得了搞好同学关系,学会了珍惜时间和刻苦奋斗,我能把所有励志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中。

一次又一次高考都没有让我的梦想破灭,因为没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只要我活着还有一口气,我就会为我的梦想誓死奋斗着。兜兜转转,我终于进了大学校园,传说中的空虚在大二让我有了体会。

纵观我奋斗的路,总有那么一条线贯穿着,它指引着我一直向前走,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让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一次次跌倒又站了起来,它就是我的梦想,在初中时就生根发芽的那个为人民服务的梦想。倘若没有它,恐怕在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就另谋人生他路了。

我把我的故事甚至一些散落的文字记载交给了作者,我希望经过作者的妙笔,能把我艰辛的奋斗历程以及纵观其中的精神支柱刻画出来,激励一代又一代像我这样农民出身的孩子在人生的迷茫和挫折中不迷失自己,勇敢地走出一团又一团迷雾。

虽然我国的高考竞争几近白热化,每年都有很多人在为宁江鸣苦,但也正是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让一个又一个像我这样普通家庭的孩子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最后,我想用《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序,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里的“好事”是指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下苦功夫,练就真本领。只有这样,无论是在高考、考研、工作还是更长的人生路上才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才会把命运的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叫辛则成,从小生活在宁江省北部的金州县,年少无知,初中时因贪玩没考上重点高中,赋闲在家其间,爷爷郑重地跟我说:可不能不上学啊,找个学校上吧。

爷爷出生在抗战初期,念过几天私塾,虽然不懂当今的教育,但我从爷爷语重心长的话语中能深深体会到在他的认知里,上学才是我唯一的出路。我当时默不作声,因为我无能为力。

万念俱灰中,父亲坚持拿出一万元的顶额高价费让我去金州二中读书。一万元究竟是什么概念?在当时乡政府副科级干部的工资是每个月800元左右,而我家全是农民,一亩地小麦产量八百多斤,一斤小麦的价格不到五毛钱,我们家只有四亩半地。

在金州,一中、二中、六中是全县的重点高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金州师范学校,后来被华兴市改编为华兴市第二实验中学,就这四所普通高中算是不错的。

我深深记得我上高中是我本家的叔叔帮我联系的,父亲一直想让我去六中,我们到了六中之后,人家因我的分数太低给钱都不收我,这位叔叔又带着我和父亲去了二中,一路上,我的心情糟糕透了,感觉自己像路边的垃圾被人嫌弃。

二中接受了我,我的父亲和那位叔叔都很开心,从学校出来的时候,叔叔还跟我说:开学了可得好好学啊,这都赶上你爸爸一年的积蓄了,三年后你考上重点大学了,这个钱还会退还的。

由于我的底子薄,学习很吃力,经常晚上梦见自己坐在车上马上就要被摔下来了,可我死死的抓住汽车不放。这样的梦境一直持续到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

在文理分课的时候,我选择了文科,我的家人都执意让我学理科,以后报考医学专业。而我却想让自己以后从政,让更多的穷人富起来,让他们的孩子不再饥饿中念书。在初中校园里,我经常看见身边的同学为了省钱,早上只到餐厅买两个馒头夹一张辣片,中午的时候吃一包方便面就过去了。这样的生活我也深有体会,从那一刻起,这颗理想的种子一直根植于我的心里。

初中毕业那年,我在同学录中写的人生理想是为人民服务,大家看过之后哈哈大笑,说我连教室的卫生都不打扫还为人民服务?但我却是万般郑重。

后来,我在二中认识了张有志等同学,在高中校园里,我懂得了搞好同学关系,学会了珍惜时间和刻苦奋斗,我能把所有励志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中。

一次又一次高考都没有让我的梦想破灭,因为没有什么比生死更重要,只要我活着还有一口气,我就会为我的梦想誓死奋斗着。兜兜转转,我终于进了大学校园,传说中的空虚在大二让我有了体会。

纵观我奋斗的路,总有那么一条线贯穿着,它指引着我一直向前走,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让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一次次跌倒又站了起来,它就是我的梦想,在初中时就生根发芽的那个为人民服务的梦想。倘若没有它,恐怕在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就另谋人生他路了。

我把我的故事甚至一些散落的文字记载交给了作者,我希望经过作者的妙笔,能把我艰辛的奋斗历程以及纵观其中的精神支柱刻画出来,激励一代又一代像我这样农民出身的孩子在人生的迷茫和挫折中不迷失自己,勇敢地走出一团又一团迷雾。

虽然我国的高考竞争几近白热化,每年都有很多人在为宁江鸣苦,但也正是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让一个又一个像我这样普通家庭的孩子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最后,我想用《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序,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里的“好事”是指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下苦功夫,练就真本领。只有这样,无论是在高考、考研、工作还是更长的人生路上才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才会把命运的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