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奋斗少年英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自强不息人生路 铮铮誓言天地间(第1页)

到了高三,每天上午下午上课之前,全体学生都会以班为单位起立宣誓。带领宣誓的是团高官付光军。付光军和辛则成、孙少华、张有志、楚玉立、毛文平都是一个宿舍,别看付光军每天说话有气无力的,可在关键时候总是气宇轩昂,让人振奋。

付光军家是金州老县城的一个村子里的,距离金州二中不远,平时付光军都是骑自行车来上学,这让辛则成羡慕不已,想想自己上初中时候也是骑着自行车上学回家,方便还不用花钱,再想想自己年幼的妹妹,辛则成深深地感到离家近真好。

每次预备铃声响起之后,付光军就会缓步走上讲台,开始领着大家宣誓:“遵守纪律,自强不息,勤学苦练,绝不退缩,付出就有回报,努力就有收获,我坚信,我能行!我一定行!”宣誓完之后,午间的疲惫完全消失了,一个个精神抖擞,准备接受新的冲刺。

这样的课前宣誓看似是搞形式,其实还真有效,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和任务,不仅能磨炼一个人,也足以把一个心神不定的人击垮。

“付出就有回报,努力就有收获”这句誓言虽让人振奋,也就是说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回报、没有收获,说明你没有付出、没有努力。同时也告诉在座的所有同学你们的付出必得到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多,告诫那些在班级里不学习、整天睡觉、上课说话的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其实,辛则成高昂的学习热情是他的老班主任马军军其发出来的。在高一下学期的时候,由于刚刚文理分课,马军军满腔热血,一心扑到了教学工作当中,总会时不时地给班里的学生打气,讲述一些某某同学原来成绩不好,最后经过努力考上一所二本等等,辛则成从马军军讲述的案例当中仿佛看到了自己,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将来就会考上自己想上的学校。

其实,马军军也是寒门出身,他有一个弟弟叫马小军,马军军的父母都是庄稼人,只会在家里种地卖粮,家里的积蓄全都供应马军军上学了,弟弟马小军初中没毕业就去深圳打工了。后来,马军军考上了华兴师范学院专科班师范专业,毕业之后来到金州二中任教。

马军军上大学的三年时间里,为了减少家庭压力,摆过地摊、举过广告牌、做过家教,还在学校申请了勤工俭学的岗位,曾在大一暑假去华兴一家KTV应聘保安,却因个子太矮被老板否决了。能挣钱的出路几乎做遍了,尝尽了挣钱的艰辛,毕业后的这份工作比起以前既轻松又有尊严,马军军非常珍惜,他的珍惜表现在了敬业奉献上。

马军军来金州二中工作,是事业全供编制,也就是金州体制内的人了,马军军的爱人王梦晗和他是大学同学,马军军学的是地理信息教育,王梦晗学的是语文教育,在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系的人是最多的。

然而就在当年,金州引进高中教师的条件,语文、数学和英语都得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这个条件却把王梦晗拒之门外。

金州出教师引进公告那天中午,马军军带着王梦晗去华兴师范学院1号餐厅吃饭,马军军:“你看今年华兴市的高中招教都出公告了,市区那几个咱都报不了名,现在只剩下金州和山北了,金州你没法报,这可咋办?”马军军说完,一脸无辜的看着王梦晗。

王梦晗看了一眼马军军,说道:“现在毕业不如前几年了,前几年都是学校争着要,现在毕业生多了,工作不好找了,既然金州你符合条件,你就去,先不要管我。”

马军军疑惑地问:“你这是什么话?这么多年我啥时候丢下过你?”

王梦晗笑了,盯着马军军看了半分钟,问道:“那你说咋办,总不至于咋俩都这么死耗着吧?”

马军军欲言又止,顿了顿说:“那。。。那。。。”

王梦晗斩钉截铁地说:“你去金州吧,我再等等今年的特岗考试,如果金州有名额,我就报金州。”

马军军:“那要是金州没名额呢?”

王梦晗双眼一瞪,问道:“马军军你什么意思,你不希望我去金州工作吗?”

马军军赶紧解释:“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如果金州今年不招特岗老师,你有啥打算?”

王梦晗一脸怨气,向上翻了翻清澈的白眼,说道:“金州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还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我就不信金州不缺中小学老师,往年金州都没招教,补充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只通过特岗这一条路径,我大不了去农村小学,又能咋滴!”

马军军满脸堆笑道:“是是是,总有一条路适合咱的,只要能进体制就行,体制外的生活太不容易了,都说千里马好,在我看来,只要能跑千里,又何必局限于马呢?千里猪、千里狗也未尝不可。”

王梦晗故作生气,指着马军军大声道:“你才是猪!你才是狗!”

王梦晗说完,马军军大笑起来。

班里的很多同学陆续听说了马军军的经历,不禁为自己的马老师能有今天而感到自豪。辛则成听说马军军的经历也觉得不容易,从而对马军军的态度里多了一份敬重,敬重马军军从穷困潦倒中走出来的信心、决心和意志。

其实,回过神来仔细想想,全班86个人,有几个不是从农村出来的?可又有几个人听说马军军的经历之后想起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呢?

马军军刚接手十七班的时候,他参加工作整整三年。就在这一年春天,马军军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准备考专升本。当时,马军军很自豪地在班里说起自己要考试的事,有同学好奇地问:“考的哪个学校?”

马军军爽快地说:“华兴师范学院!”全班同学一阵狂笑。在金州人的意识里,华兴师范学院是没人上的学校,如果谁考上了华兴师范学院都羞于说出口。

在华兴市,有华兴师范学院、华兴大学和华兴工学院三所二本院校,辛则成清楚的记得,高一数学课上,冯国强说:“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上什么大学?上华兴大学?毕业后来做我的同事?”

当时冯国强说完,班里的学生都笑了,辛则成根本不知道华兴大学有多不好,直到高三才明白,自己意识里的“烂学校”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起码得是班里的前十名!

在狂笑的骚动中,全班只有辛则成一个人沉默不语,他面目呆滞的看着讲台上的马军军,想起来两年之后的自己。要知道,华兴师范学院可是宁江省的一所二本院校,想考上这个学校,必须得进入全县前1000名,在班里也就是前10名的成绩!别看像华兴师范学院这样的普通二本学校每年第一志愿报都招不满,可是达不到本科二批最低投档线人家也是不会录取的!

刚才笑话马军军的这些学生,有几个人能考上华兴师范学院?同学们笑了,马军军也笑了,身高一米六二的马军军挺着肚子,笑起来很像弥勒佛,他开口便笑,笑的却是天下可笑之人。

马军军年近三十,人生已过三分之一,他依然站在讲台上,勇敢地说出不被别人看好的梦想,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马军军依然奋斗在高考的路上,他的原生家庭不好,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和自己所承载的梦想。这样的马军军,一个地理专业的学者,却足以把学生带进政治课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