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奋斗少年英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致富不惜寻仙问道 矛盾只为庭院三分(第1页)

辛则成的老家黄家镇辛家庄距离县城35公里,黄家镇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金州,但从直线距离上讲,黄家镇距离秋渠县更近,秋渠县经济发达,全国著名的防腐基地,除此之外,还有大规模的起重机械设备制造商。

然而,辛则成家里的亲戚都在金州,所以和金州来往较多。黄家镇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经有多个帮派林立,辛则成小时候,黄家镇还有寨门、城墙,后来被改造的改造,慢慢地演变成现在的黄家镇,全镇下辖五十个行政村,其中就包括辛家庄。

辛则成老家的邻居是一对60多岁的夫妇,是辛则成的本家,男的叫辛嘉庚,家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辛大军在后院,辛嘉庚夫妇和二儿子辛小军住前院。由于大儿子结婚早,还生下个儿子,这个人家的老太太王美玲总是教唆着大儿媳替村里有钱有势的人家干活、助威,以讨得人家的好感,将来有事好商量。

辛嘉庚穷了一辈子,平时没事的时候总是找别人给自己看院落,有一次请了个先生,先生在院子里转了一圈说:“你家得改门口走向啊!你看你这门向西,属于西南门,西南门可是不如东南门好啊!”

辛嘉庚半信半疑地说:“还有这说法?我们村西南门的院子也不少啊,也没见着他们怎样。”说完,疑惑地看着先生。

先生坚定地说:“你听我的改门吧,你说的那些院子现在没怎样,不代表以后不怎样。”

先生一边说一边进屋,看了看辛嘉庚打了补丁的劳动服,继续说:“另外,你的这个院子家里穷啊,富不起来,你看啊,北边宽,南边窄,大门在南边,呈簸萁状,只出不进。”

辛嘉庚跟在先生的侧面,饶有兴致地问:“那你说怎么就有钱了?”

先生捋了捋头发,卖着关子说:“这个嘛。。。也不是没有办法,有两个方法,一个是你把堂屋拆了盖两层小楼就会好些。”

辛嘉庚瞪着眼睛,心想:这可是我半辈子的积蓄盖的,我的二儿子刚在这娶了婆娘,你说拆就拆吗?于是好奇地问:“另一个是啥办法?”

先生咳嗽了两声,环顾了一下周围,把嘴凑到辛嘉庚耳边说:“另一种办法不用你翻新房子,成本比较小,就是你得起个早。”先生说完,盯着辛嘉庚。

辛嘉庚不假思索地说:“那倒没事,你说吧,咋弄?”

先生爽快地说:“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你这样啊,明天早上天还不亮的时候,你带上五斤肉和五百块钱到我家,记住,别让其他人知道。”

辛嘉庚在村子里穷了一辈子,过年的时候都不舍得吃一次肉,这个先生一开口就是五斤不说,还得五百块钱,这五百块钱可是自己从地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不去吧心里膈应,去吧还要花钱。辛嘉庚一时间没再说话,微笑着,若有所思的样子。

先生一直观察着辛嘉庚的表情,看辛嘉庚一直没答应,对辛嘉庚说:“嫌钱多?这总比你翻新房子省钱吧,再说了,问个路还得让根烟呢,更何况这了,你这是发家致富的哩!”

辛嘉庚笑了笑说:“这个。。。这个我跟小孩他娘商量一下。。。”

辛嘉庚还没有说完,先生便打断了他的话,说道:“这事只能咱俩知道,你不能和任何人商量啊!可得记好,要不然我就帮不上你了。”

辛嘉庚笑了笑叹息道:“唉!我在这活了大半辈子,除了穷点,别的也没觉得不好,这样吧,要不你今天先回去,等过段时间家里的粮食卖了我再去找你。”

先生有些失落,但坦然自若地说:“那也可以,这种事越早越好,老弟我可不想让老兄你整天过苦日子啊!你再考虑考虑吧,今天我先回去,等你消息,记住,只能咱俩知道。”

先生走后,辛嘉庚无奈地摇了摇头进屋了。大床上的东西凌乱着,灶台上布满了灰尘,旁边堆了一大堆木柴,仔细看看老两口住的这间屋,再没别的东西了。

起初,他的家庭还算和睦,自从二儿子辛二军结婚之后,二儿媳何丽芳特有主张,总想着怎样摆脱自己婆婆的束缚,何丽芳先把是把辛嘉庚夫妇从家里赶了出去,辛嘉庚坚决不同意,于是家里大吵一场。

辛嘉庚一向暴跳如雷,他在大街上叫嚣着:“我辛辛苦苦一辈子了,费尽心血把儿媳妇娶到了家,没想到一年没到就要把我这把老骨头从这个院子里轰出去,我不走!我不走!不走不走。。说什么都不走,要走你走!我不走!”

辛嘉庚气的脖子上绷着青色的筋,面目通红,眼睛里还带着血丝。正好被辛则成的爷爷辛嘉舜听见,辛嘉舜走到辛嘉庚旁边小声说:“嘉庚,你咋说话哩?就算你俩搬走也不能让你儿媳妇走,你想想你这大半辈子辛辛苦苦,还不就是为了让二军子早点娶个媳妇儿孙满堂吗?以后不能再说这话啊!”

辛嘉庚为了要这个院子,当初分家的时候就和他的二兄弟大打出手,当时辛嘉庚正值26岁。后来,辛嘉庚的父亲为了能让他留住媳妇,劝说辛嘉庚的二兄弟把这个院子让给了辛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