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奋斗少年英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根基决定高度 堤溃始于蚁穴37(第1页)

考试全部结束后,紧接着就是估分、填报志愿。九号上午,十七班所有学生都到曾琼家里领取考试答案和《招生目录》。

高考前,学校统计购买《招生目录》的学生数量,辛则成为了省钱,于是和楚玉立共同购买了一套。

辛则成一本正经地问曾琼:“曾老师,今年的预估投档线出来了没有?”

曾琼看了一眼辛则成,认真地说:“一本是576,二本是525,专科批次的都到成绩出来了。”

辛则成还没来得及说话,楚玉立便笑着说:“曾老师,我想考军校,有没有哪个学校好考?”

曾琼笑着说:“军校的分数都不太高吧?我之前有两个学生,一个考到了南京,一个考到了武汉,他们每年来我这的时候,我看他们连个穿的衣服都差不多。”

楚玉立接着说:“那军校有没有专科啊老师?”

曾琼若有所思地说:“专科的话可能没有,我也没仔细看过这本《招生简章》,要是想上军校的话,仔细研究研究,今年招生的学校都在这上面。”

辛则成和楚玉立从曾琼家出来,匆匆赶到操场,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一道题一道题地对着。

没出辛则成意外,他的文科综合的选择题终究还是错了十二道,辛则成认为后边的题做的还不错,最终的估分是480分左右。

楚玉立拿着答案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翻了翻准考证上记录的答题记录,不耐烦地说:“哎呀,我估460。”

辛则成有些惊讶,问道:“你不一道题一道题过一遍吗?”

楚玉立皱了皱眉头说:“估个啥啊则成?现在估分是让那些学习好的人报学校的,咱顶多考个大专,25号分数就能查到了,7月份大专才让报考。”楚玉立说完,斜着眼看了看辛则成。

辛则成想想也是,但还是不甘心,难道我努力了三年只能读个大专吗?照楚玉立的说辞,今年本科批次的志愿我都不用报了。

按照刚才曾琼的说法,辛则成今年过不了本科二批最低投档线,即使报了本科志愿,也未能被录取,但仔细想想,如果不报还是不甘心。

楚玉立想报军校,他翻开《招生目录》,提前批次栏里的军事院校倒有几所:南京政治学院,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SJZ陆军指挥学院等。

其实,在高考之前,辛则成和楚玉立已经上网查过了,南京政治学院近两年在宁江省的录取分数线,过了二本线的只要符合条件都能上,其他军事院校有的已经标明了,要求本科一批分数线以上。

除了这几所军校,还有宁波海事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虽然是警校,可一旦被录取,便有了军籍,专业是部队后勤管理。

在宁江省提前批志愿表上,警校和军校是不能兼报的。辛则成已经选择了南京政治学院,自然也就放弃了宁波的那所警校。

楚玉立报的是SJZ陆军指挥学院,那一年,没有哪所军校在宁江省招专科生。

辛则成认为自己报考南京政治学院肯定考不上,在《招生目录》上没有找到在宁江省招专科的军校,于是找到楚玉立去网上查查,楚玉立便答应给了。

两人走到教学楼前,楚玉立说:“你别管了则成,只要我能留在部队,将来你孩子当兵的事我都包了!”

辛则成听完大笑起来,然后一本正经地说道:“先别说那么远了,你说《招生简章》上都没有的学校,如果网上有,咱能去上吗?”

楚玉立淡淡地说:“那咋不能上了,我听说有的学校都不用考试。”

辛则成警觉地问:“听谁说的?哪个学校?”

楚玉立看了看辛则成,不耐烦地说:“听我同学说的,哎呀,别问了则成,查查再说吧!”

高考前,辛则成的父母为了让他能考个军校,还特意从老家跑到县城的大药房,买了两盒清华眼宝给辛则成送过去了。

那天中午,张有志和辛则成去餐厅吃饭,刚走出校门,辛则成的父亲就喊道:“给你买回来了成成。”

辛则成一看是父亲来了,手里还拿着用塑料袋包裹着的两个盒子,往旁边一看,母亲和妹妹辛则丽也在。

辛则成赶紧过去,问道:“买的啥?”

辛则成的父亲说:“清华眼宝,不让你的眼近视,才买回来,二百多哩!”

辛则成的父亲一边说一边解开给辛则成看,辛则丽的脸热的红彤彤的,她站在一边笑着,顺势挽住辛则成的胳膊。

辛则成问道:“你们怎么来的?”

辛则成的母亲说道:“走路过来的。”

辛则成看了一眼妹妹,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金州县城到二中,六七里地的路程,坐出租三轮车每人一块钱,这让辛则成再一次深深感到中国的老百姓太苦了,一股热流用上了心头。

自那以后,辛则成每天都倍加用功去复习,每当想放松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在烈日下辛苦劳动的场面。可是自从辛则成坐在了教室前边,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之前的绝地反击的斗志了。

张有志蹲坐在曾琼家门口的石板上,双手抱着膝盖,目不转睛地看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