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奋斗少年英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59(第1页)

正月初六上午,辛则成提着行李返回清渠一中求学,金州县城的大街上依旧年味很浓。在金州,过了元宵节还有一个庙会,金州县城的庙会是宁北地区正月里的最后一个庙会,在金州还有“不过正月不叫过年”的说法。

农历的正月初六正是阳历的二月中旬,距离高考不足四个月了,也就意味着辛则成在清渠生活的日子不足四个月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这最后一次高考吗?虽然说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可谁不想考个好大学?谁不知道考个好大前途更加乐观?

俗话说“十年寒窗”,辛则成这已经不止十年了,这些岁月像一条锁链紧紧地束缚着辛则成,除了学习、考试,辛则成没有别的任务。

辛则成渴望脱离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跳出这样的火焰圈就意味着自由和解放、意味着美好和光明,殊不知跳出一个火焰圈还有更多的火焰圈等着,甚至有的是烈焰阵。人这一辈子就是这么不停歇地跳着一个又一个火焰圈的。

按照国家放假安排,正月初八就要正式上班了,此时正值返程客流高峰,从华兴开往清渠、河谷方向的大巴车都是满满的,这些年查超载查的很严,大巴车一路不停地狂奔着。

辛则成吃过早饭,乘坐7路公交车来到长途汽车站门口,由于开往河谷方向的客车都不进金州汽车站,坐车的人只能在车站门口等。

辛则成在金州长途汽车站门前整整等了两个小时,他心急火燎地凝望着远方,恐怕一不留神跑过去一辆大巴车。

正当辛则成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中年男子走过来,问道:“去哪儿啊?”

辛则成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清渠。”

那个中年男子看了看周围,说道:“50块钱走吧?在这做不上车的,这两天坐的都是满满的。”

辛则成摇了摇头,笑着说:“我再等等吧,太贵了。”

那个中年男子无奈地走开了。

辛则成心想,平时坐车15块钱,就算是春运高峰,也不能翻一番啊!这可是我一个多星期的生活费啊!

原来,他是个私家车司机,趁着春运时候拉人赚点钱,虽然运管部门查私家车载客很严,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刚过完年就出来了,靠拉零客一天天过着,实在不容易。

辛则成眼看着一辆辆公交车路过,就是见不到河谷方向的车过来,无奈地转过身看了一眼正在旁边拉客的刚才那位私家车司机。

没过多久,刚才那个私家车司机又向辛则成走来,小声说道:“25块,坐上走吧?他们两个每个人50块。”一边说着顺手指了指站在不远处一男一女的两个年轻人。

辛则成心中窃喜,毫不犹豫地跟着向那辆私家车走去。与其说辛则成没再犹豫,倒不如说等车心切、求知心切,车上另外两个人比辛则成大不了多少,他挨着那个女人坐着,洁白的羽绒服包裹着丰满的身躯,乌黑油亮的头发散发阵阵阵清香,车载音响正播放着《最浪漫的事》,辛则成的呼吸几近紊乱。

春寒料峭,在金州长途汽车站门口整整等了两个多小时的辛则成并没觉得冷,只是当车载暖风开启的时候,辛则成感到很温暖,这种温暖的感觉来自每一寸肌肤,他渴望得到这种温暖。

辛则成几次转头看身边这个女人,都能看见车内后视镜里司机的那双眼睛,于是马上把眼神缩过来,不由分想,如果她也在一中上学该多好!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回今生的擦肩而过,那自己和身边的这个女人在前世回眸了多少次呢?

辛则成乘坐的这辆私家车在213省道疾驶着,把公路两侧光秃秃的树无情地甩在了后面,广阔的麦田似乎要吞噬掉这辆轿车,初春的阳光格外明媚,蔚蓝的天空中仿佛闪烁着彩色的光环。

辛则成坐在疾驶的车里,心如秋天落叶一般静美,他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似乎这两私家车载着自己前往梦的远方。

透过车窗望着两侧光秃秃的树,辛则成越发觉得像自己,除了干巴巴的躯体,其余什么也没有。

辛则成心想,什么是光棍?光棍就是没有枝和叶的树干!辛则成越想越气馁,越想越失落,不知不觉,这两私家车已经驶出了皇家镇,进入清渠地界。

辛则成到达清渠一中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了,他整理完床铺,半躺在床上休息,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宿舍,辛则成感到格外清新。

他一个人静静的躺在床上,他不想说话,也没人说话,更无话可说,只想静静地躺着,任思绪飘飞。

清渠聚集了工业机械和医疗器械制造、防腐蚀和餐饮行业,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清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同时也改变了过去清渠人四处逃荒要饭的命运。

清渠地处黄河沿岸,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河泛滥季节河滩经常被淹没,那些拖家带口的逃荒人,承载着背井离乡的痛苦,在外地做起了买卖,他们走遍千山万水,说破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自己及家人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清渠人富了起来,在海南三亚就拥有两套住房的清渠人不在少数,清渠一中的学生中间有相当比例的富二代,这些富二代们学习不好但仍继续坚持读书,辛则成一直不得其解。

家庭条件这么好,为啥不经营自己家的生意,反而选择寒窗苦读呢?既然选择了读书,为什么不做“高考移民”?

辛则成忽然想起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古训,瞬间有种被敬仰的快感,仿佛读书是穷人和富人公认的光明大道。

其实,辛则成读书是为了从政,一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二是立志改变苍生的命运,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

然而,清渠的那些富二代们读书也有自己的哲学,他们的父辈祖辈在外边做生意也不容易,有时候为了寻找客户托关系送礼不但不被重视,还经常被坑被骗,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没有文化的痛苦,在他们眼里,金钱不是万能的,谁都可以赚到。

他们为了不让自己孩子重踏自己的覆辙,下决心让孩子读书,甚至不惜花重金来改变命运,让人失望的是这些富二代们有恃无恐,整天潇洒自如,心思几乎不用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