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杨度诗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部分(第1页)

“请问皙子先生,照你的主义,不必推翻满人的朝廷?”孙中山的身子向前倾,两眼望着杨度发问。

“如果满人朝廷同意开国会制定宪法,也可以不推翻。”杨度肯定地回答。

“不推翻满人的朝廷,也就是仍在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统治下实行宪政?”孙中山再次追问。

“只要他们真心推行宪法,也未尝不可。”杨度的身子离开了矮几,不知是受不了孙中山咄咄逼人的气势,还是换一个姿势舒展一下。

“皙子先生,恕我直言,你的这个主张,我完全不能赞成,因为事实上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孙中山放在矮几上的两个手掌突地变成了两个拳头,只是没有捶打而已,看得出来,他心里已憋满了怒气。他有意识地停一下,将自己的怒气压下去,待恢复常态后,他望着杨度说,“皙子先生,有一点你是清楚的,那就是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年之久的满人,已经把中国拖到了民穷财尽、国将不国的地步。”

杨度点点头,表示赞成。

“一方是专门掠夺别人子女玉帛的强盗,一方是失去了人格尊严的奴隶,双方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你要满人答复召开国会制定宪法,给汉人以自由平等么,这是决不可能的事!早年入关的屠杀不去说了,就说七年前的戊戌政变吧。康梁谭嗣同等人并不要他们让位,只是希望他们开恩给汉人一点点好处。结果如何呢?慈禧是吃人的魔鬼,光绪也不是好东西,能对他们抱希望吗?要救中国,第一步就要推翻满人的朝廷,将他们投之荒坂之外,再不能让他们拱手垂裳坐在中国人的金鉴宝殿上了。满人下台了,方可言宪政,否则什么都谈不上!”

孙中山气势雄壮的一番讲话,正如大炮筒一样:直截了当,火药味十足。杨度一直带着微微的笑意听着,他等孙中山说完,用平静的口气说:“中山先生,满人是够糊涂够混账的了,但你将他们排斥在中国人之外,我不能同意这种说法。清取代明不是亡国,而是换朝,正像汉取代秦、唐取代隋一样。”

“你错了!”孙中山不能容忍杨度为满人做这样的辩护。“满人在关外自建清国,与明朝分庭抗礼,这在他们的文献中有明文记载着的。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承认是中国的属下,你何必硬要将他们扯进中国人的行列!”

“这是他们震慑于中国君臣大义之说,乃自矫为一国,称中国为其所灭,逃掉以臣篡君的谴责。实际上努尔哈赤本人就受封于明朝的龙虎将军,这是史册上的明证。”

“皙子先生,你这是书生之见,努尔哈赤这样做,正是为了麻痹明朝廷,好为篡位做准备。”

孙中山揭露努尔哈赤的阴谋似乎一针见血,杨度一时语塞,稍停一下说:“这个问题有多半是属于学人之间的争论,且不说罢,我以为救中国的关键在立宪。若宪法可立,君主也可,民主也可,世界上有君主立宪优于民主立宪者,如英与法之比,也有民主立宪优于君主立宪者,如美与德之比。立宪又有彻底与不彻底之区别。彻底则国强,不彻底则国弱。比如英与德同为君主立宪,英强于德;美与法同为民主立宪,美强于法。其原因就在英、美立宪彻底,德、法的立宪还不够彻底。所以我认为,作为政体的立宪与专制,才是国家的实质,至于作为国体的民主或君主,那只是国家的形式而已。”

杨度的话不无道理,孙中山的语气和缓下来:“欧美国家的确是民主、君主国都有,也都把国家建设起来了。不过中国不同,中国不能走君主立宪的道路,姑不说慈禧、光绪这些君王是暴君昏君,即使再出现康熙、乾隆那样的能干人也不行了。这原因是今天的汉人都己明白不能再俯首听命于满人,满人再君临天下,汉人心不平气不服,都认为是民族的耻辱。在这种情绪下还能够去谈立宪吗?”

“好,孙先生谈事实,我也谈事实。从今日事实而言,中国不能无君主而行民主,假若行民主立宪,则有三大困难不能解决。”跪得太久了,杨度觉得两腿麻木,他从棉垫上站起来,孙中山也跟着站了起来,两人都离开矮几,各自慢慢踱步。杨度继续说,“一为满人的文化不能等于汉人。想要他们与汉人并立,五族平等,共选议员,共举大总统,这在他日或可行,在今日必不可行。既然不能,则汉人组织共和国,满人无复有土地可守,则必起而反抗,再有别族人效法而以民族主义闹独立,则中国分裂了。二为汉人的兵力不能骤及于蒙回藏地。因为旧政府初灭,新政府未强之时,其兵力必不能制服各族。蒙回藏建立的小国家,汉人也不能用兵力讨平。第三大困难最为严重。要推翻满人,必然要打仗,满人拥有军队,汉人没有,得边打边建,因此满汉之争,将是惨烈而长期的。中国人民已穷困到了极点,还受得了兵荒马乱的摧残吗?外国列强一向对我国虎视耽耽,总想瓜分豆剖,变为他们的殖民地。中国一旦内乱,则对外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野心实现。古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今日形势正是如此。为中国谋利益者,不能没有此远虑。”

杨度刚一停口,孙中山便停止踱步,针锋相对地说:“皙子先生,你的三大困难均不能算作困难,尤其是前两点,完全是杞人之忧。君不见,汤武革命,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今日中国亦如此。汉人只要举起革命大旗,就能形成浩浩荡荡的大势,一切阻挡它的反动逆流,都将被它打倒,一切污泥浊水均将被它所扫荡。四万万人团结一心,其力量足可以移泰山填东海;其兵力可达百万千万,不要说国内的反对力量,就是英、美等大邦也不是它的敌手。汉高祖当年不过一亭长出身的专制帝王,尚且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宏伟气魄,何况有四万万人作后盾的革命者!皙子先生,你多虑了。”

杨度虽不能为孙中山的道理所折服,却被孙中山吞吐宇宙的气概所震慑,他不自觉地停住脚跟,伫立恭听。

“至于你所说的第三点也不必担心。自古以来打仗总要流血死人,中国历史上战争一直绵延不绝,并未见中国灭族灭种。事实上每一次大的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就会向前推进一大步,况且我们的战争乃是为民族争权利,为人民争尊严,是天地之间最正义的战争,天道人心是在我们一边的。流血死人不要紧,我们中国人从来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血性,为了民族和国家,即使死了也是值得的。佛教中有凤凰涅槃的故事,在血与火之中,凤凰获得了新生。我们中国也是一只凤凰,她也将在血与火中获得新生。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外人固然在觊觎我们,虎视我们,企图瓜分我们的国土,那是因为我们处于委靡软弱的状态。我们四万万人现在好比一头睡狮,革命排满将是一声惊雷。惊雷炸裂,睡狮猛醒,它将张牙舞爪,狂啸山林,哪个洋人还能在它面前扬武耀威,哪个强盗还敢取它的一根毫毛?皙子先生,我劝你丢掉这些不必要的顾虑,放弃君主立宪的空想,和我们一起高举革命大旗,共同为建设民主共和的新国家而斗争吧!”

孙中山说得激动起来,紧紧抓住杨度的手,那一股烈火般的热情,仿佛要把这位湘中才子熔化似的。

“两位先生,已到吃晚饭的时候了。”女侍者弯腰站在他们的身边,指着矮几说,“我中午给你们送来的饭菜,你们一点也没动,要不要我替你们热一下。”

女侍者轻柔的声音使两位中国汉子大为吃惊:什么?中午饭早就送来了?现在已经是吃晚饭的时候了?他们什么都没有察觉出来,时间如同在他们面前凝固了一样。

孙中山掏出怀表来,拍着杨度的肩膀笑道:“已经是下午五点三刻了!”

“哈哈哈!”杨度也大笑起来,他转脸对女侍者说,“请把中午饭菜拿去热一下,再给我们一壶鹿岛老酒!”

一会儿,酒菜都端了上来。杨度端起两杯酒,将一杯递给孙中山,满怀敬意说:“三日来,我与先生探讨国是,虽所见未尽相合,然平生畅快,未有过于此时。先生宏论伟议,渊渊作万山之响,汪汪若千顷之波,语言恳诚,气宇阔大,我遍视天下人才,无出先生之右者。虽然,我信奉君主立宪已久,不能骤改,櫜鞬随公,窃愧未能。今日与先生约:我主君主立宪,必为之在中国实现而努力,若我的事业成功了,愿先生帮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若先生事成,我将尽弃自己的主张,竭诚以帮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