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杨度诗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4部分(第1页)

是通过绘画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和艺术鉴赏力,从而把戏唱得更好。因为各类艺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相通的。”

“皙子先生,您真是哲人,这话说得好极了。”

梅兰芳说完将自己带来的画展开,齐白石和杨度都来看。梅兰芳画的多为兰草梅花,虽只寥寥几笔,却也生动,看得出画者的聪明机灵。

齐白石对梅兰芳说:“画得不错,我拿到画室去再细细地看。你和皙子都是大名人,一见面就很投缘,你们先聊吧!”

说着带上画进了小画室。

梅兰芳说:“皙子先生,前几年您为国事奔波,这两年又皈依了佛门。不少人说,您参佛参出了天机。哪天有空,我要请你上我家做客,给我传授点佛门机奥。”

杨度笑道:“你也想得到佛门天机?好哇,我以后给你讲讲无我宗。”

梅兰芳认真地说:“我对佛学懂得很少,但有兴趣。我是个唱戏的,若要我不唱戏,专门去参佛,我做不到,也不想那样做。社会还是要有人唱戏的,就好比需要有人做工,有人经商,有人做官一个样。这些事都不做了,都去礼佛,那社会就不成为社会了,和尚们也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香烛供佛祖了。若把佛学作为修身养性的学问来研究,能像佛那样做到破除妄念,静心澄虑,则无论对从事何种职业的人来说,都可以净化其人品,精进其技艺。只是如何能做到破除妄念,静心澄虑呢,我却不知道。皙子先生,你是佛学专家,您一定探出了它的法门,我想请

您给我传授这个天机。”

杨度听后,一时沉默着说不出话来。眼前的这个翩翩美少年,无疑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中之杰。他是个艺人,不是哲学家,更不是佛学家,这几句普普通通看似站在佛学门槛外的俗家之言,却给自称是无我宗创始人的虎陀禅师以巨大的启示:艺人以唱戏为本职,学佛只是为了去妄念净思虑,如此可把戏唱得更好。对一个政治活动家来说,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佛来去妄念净思虑,从而把国事办得更好呀!为什么一参起佛来,就非要遁避世界看破一切不可呢?唱戏和参佛可以并行不悖,并借参佛来促唱戏,那么政治和参佛也应该可以并行不悖,并借助参佛来促进从政。这两三年来的行为,是否有点矫枉过正、走火入魔了呢?

“哥,家里来了两个客人,说是从南边来的,有要事找你。”

杨钧突然出现在白石书屋门口,将杨度的思路打断了。他正要把这个重大的思路好好理一理,便借着这个机会暂时中止谈话。他把杨钧介绍给梅兰芳后说:“梅先生,你方才这番话说得很好。我研究佛学多年,看来并未得佛门天机,倒是你的这几句话挨到了边。今天来了远客,恕我不陪了,过几天我去拜访你,我们专门来谈谈这个天机。”

梅兰芳的脸上露出动人的笑容,说:“皙子先生,您太谦虚了。下次我在正阳楼订一桌酒席,请贤昆仲和白石师赏光,那时您一定得把佛门天机传给我!”

杨度和齐白石打声招呼后,匆匆离开了白石书屋。一路上想,南边来的客人会是谁呢?找我有什么大事呢?近来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再次就任大总统,莫非是中山先生派人来与我联系?这样的念头刚一闪过,便马上又自己否定了:我现在身负帝制余孽、佛门居士两个与革命相差万里的身份,中山先生有事也不会来找我呀!不是中山先生,又会是谁呢?难道南边最近又出了别的大事?

三 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抱负本无垠

其实,杨度没有猜错,南边来的人正是孙中山派出的。

孙中山在张勋复辟之乱平定后,由一部分忠于他的海军护卫着从上海南下广州,并邀请黎元洪及被解散的国会议员一道南下,在广东重新组织政府。孙中山揭橥的旗号是维护民国元年制定的临时约法。孙中山的基本军队,是前海军总长程璧光和现任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所掌握的海军舰队。黎元洪没有南下,原国会议员陆续来到广州的有一百五十余人。于是以这批议员为基础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了一个名叫《军政府组织大纲》的条例,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云南督军唐继尧为元帅。军政府设财政、外交、内务、陆军、海军等六部。这样,中国又出现南北两个政府了。

以正统自居的段祺瑞政府当然不能容忍广州的军政府,他想通过控制湖南来征战两广。于是,南北两方在湖南摆开了大战场,结果北军失利,导致段内阁倒台,总统冯国璋委任北洋元老王士珍为国务总理。王士珍只当了三个月的总理,便又被段祺瑞挤下台,段再次复出就任总理。这时,进攻湖南的曹锟及其部下吴佩孚屡屡获胜,段封曹为川粤湘赣四省经略使。曹锟督直而经略四省,成为民国以来地方官员权力最大的人。吴佩孚也被授予孚威将军、援粤军副总司令。吴原以为打下了湖南,可以做湘督,但湘督却让张敬尧抢去了,心中不快,虽挂了个援粤军副总司令的名,但安坐衡阳,并不南下援粤。段祺瑞武力征服南方军政府的目的未能达到。半年后,段又下台。北方政府的总统换成徐世昌,总理换成钱能训。

南方的军政府内部也不团结。陆荣廷、唐继尧并不是孙中山的同志,不情愿处于孙之下。孙除部分海军外并无其他军队,敌不过陆、唐。于是,军政府由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制。这七个总裁是:陆荣廷、唐继尧、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林葆怿、岑春煊,由岑担任主席总裁。孙中山遭排挤,遂离开广东来到上海。

居住上海期间,孙中山致力于革命政党的改造,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党”的前面加上“中国”二字,为的是区别于民国元年的那个国民党。他又撰写出版了《孙文学说》一书,阐述革命理论,为国民革命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时,随着曹锟、吴佩孚实力的加强,他们与段祺瑞派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曹锟是直隶人,曹派被称作直系。段祺瑞是安徽人,段派被称作皖系。北洋军便正式裂变为直、皖两系。在东北,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已迅速崛起,成为东北三省的土霸王。张作霖是辽宁人,张派被称为奉系。曹锟与张作霖联合通电讨段,奉军入关,直奉联合打败了皖系。不久,直奉之间又因分赃不匀火并。结果奉系大败,退回关外。

南方军政府也因为派系矛盾,随着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相继辞去总裁终于全盘瓦解。

中国实际上已处于无政府状态。于是不少省倡导联省自治,即像美国联邦自治一样,各省由本省自己管理,在省之上有一个松散的联盟组织,用以对外。这个倡议以湖南叫得最响,还居然制定了一个湖南省宪法。当然,这个省宪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此时,在广东省崛起一个年轻的军事实力人物,此人名叫陈炯明。他一九○九年加入同盟会,两年后辛亥革命成功,年仅二十四岁的陈炯明便做了广东省的副都督,不久又做了都督。一九一三年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陈炯明也参加了,失败后逃亡海外。一九一五年,陈回国参加讨袁行列,组织粤军,自任总司令。袁死后,陈公开拥护孙中山。

革命成功前的老同盟会员,两次反袁的经历,使得孙对陈很是信赖,引为自己的革命同志。当陈炯明的军队控制了广东的政局后,电邀孙中山回粤,孙欣然离沪回穗。

其实,陈炯明并非中山信徒。他邀孙回粤,只是想利用孙的崇高威望为自己撑脸面。孙中山回到广州后,立即着手重新组建政府。陈是赞成联省自治的,他一心只想做广东王,对孙中山统一全国的主张甚为反感。但他拗不过孙,只得勉强同意。在二百二十个非常国会议员的拥戴下,孙中山再次当选大总统。于是中国大地上又有了两个总统:一是北方的徐世昌,一是南方的孙中山。

孙中山的政府也只设六个部,六个部的部长只有四个人,伍廷芳外交兼财政,陈炯明陆军兼内务。陈一身任两部外,还兼任广东省长及粤军总司令。孙中山决定北伐,在广西桂林组织大本营,委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李烈钧为参谋长、胡汉民为文官长。

控制着广东实权的陈炯明对北伐很冷淡。为保证北伐的后方供应,孙不得不撤去了陈的广东省长及粤军总司令的职务,任命伍廷芳为省长。陈因而怀恨在心,秘密与吴佩孚及同属直系的赣督陈光远联络声息。当许崇智率领粤军第二军进入江西的时候,陈炯明的部队竟然围攻广州总统府及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

孙中山在侍从的保护下来到海珠海军司令部,登上楚豫舰,第二天转登永丰舰。孙中山在永丰舰上一边督率海军炮击叛军,一边部署各路人马回援广州。在获悉陈炯明勾结直系军阀企图扑灭北伐军的电函后,为制止直系军阀与陈联合行动,孙中山给同盟会的老同志、与曹锟曾有过交往的刘成禺写了一封信,要他全权办理此事。此时刘成禺住在香港,接到孙的亲笔信后星夜启程北上。在长沙候车时,偶遇赋闲乡居的刘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