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国色天香52度价格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部分(第1页)

马主任回办公室不久,便打电话唤小尹过去。两人办公室面对面,但大多通过电话联络,这是机关里的通行作法,主要是屁股懒。

小尹兴冲冲地进去,端坐在马主任对面。马主任把下乡调查的情况简单地向小尹作了个通报,迟疑了半天,说:“监狱局的那件调查报告,洪书记已经看过了。”

“他没说什么吗?”小尹睁大眼睛问。

“没有。”马主任从旁边拿过一个大信封,从里面抽出一份打印稿,随便翻了翻,说,“他没有任何意见。”

小尹接过文稿翻阅,上面果然未批一字。又拿起信封,看自己写的那7个书法字,终于看到了些花头。“洪息烽”三个字被画了个圈圈,下面一条线引向空白处,写道:“退省纪委信访室。洪息烽。”

“退?”小尹觉得脑袋有些沉,“退是什么意思?”

“我也在想这事。”马主任的表情更凝重了。然后找出前几次的批件,说,“以前洪书记都是写‘请交省纪委信访室’,这次却改成了‘退’。值得反省啊。”

“会不会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小尹想到了对自己不利的方面。

“你看看你写的,再看看以前我写的。”马主任话里有话。“我写的是‘洪息烽书记’,你写的是‘洪息烽副书记’。可能,问题就出在这里。”

“当时我脑子里也闪过一念,是不是要写这个副字。”小尹辩解道,“口头一般都称书记,可写在字面上,觉得还是加个副字妥贴。”

“写在信封上,又不是写在文件上,报刊的报道上。”马主任开导道,“如果在文件和报道上副的写成正了,不但你错了,他本人也会不高兴。但现在只是一个信封而已,何必一定要加个副字呢?部队里正就是正副就是副,连称呼都得喊清楚,可地方上不同,副字非常忌讳,可以不加的尽量不要加,除非一定要加,那是没办法。”

“那他也太计较啦。”小尹轻声道,似乎怕隔壁政法大楼里的洪息烽会听到,“我们不过是多写了个副字,他就用‘退’字来对付我们?我可从来没见哪个领导用‘退’字的,这太生硬啦。好像是嫌我们写的东西不好,他退还给我们似的。”

第六部分 6。碰头会议(6)

“那倒不是。”马主任道,“领导批示是有‘退’字批法的,但通常不用,这次用了,说明领导可能还是有些想法。已经退了,有什么办法,下次注意吧。”

第二天,马主任又下乡了。小尹呆呆地坐在办公室里,不时想起洪息烽的批字。那个冷冰冰的“退”字,让他联想到了洪息烽对师毕节的态度、师毕节的仕途变化、师毕节的绝情一跳。原本指望洪息烽给他的仕途带来光明,没想到自己一时马虎,竟铸成如此大错。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小尹从此也开始失眠,茶饭不思,面容消瘦。不论小韦如何问,他就是不答,主要是不想让她知道自己的粗心,还有仕途上的无望。

几天下来,胃开始疼了,心脏和大脑消极怠工,不愿意配合他继续逍遥人间。

当省纪委办公厅的机要秘书送来一份重要文件时,小尹正捂着肚子,脸色铁青。

机要秘书说:“尹主任,虞书记让你马上去大楼小会议室开会。”

“什么内容?”

“具体我也不知道,虞书记刚才从政法大楼开碰头会回来,好像是洪书记有什么新的指示。虞书记回来后就风风火火地对我说,赶快把信访室的小尹叫来开会。”

小尹一听这架势,心里一抽搐,当场栽倒在地。

“尹主任,你怎么啦?要不要我送你去医务室看看?”

“不用不用,把我包里的药拿出来,吃下去就好。”

机要秘书帮小尹拿出一瓶药,又去办公桌上取开水。

这时,小尹忽然想起一件事,问道:“你是机要秘书,有件事肯定比我们清楚。领导在批示里面,为什么要用‘退’字?‘退’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这是领导批文的一种批法,也是有内部规定的。但是,以前领导都不太使用,怕人家不高兴。最近省委办公厅出了个文,特别强调了领导批示的规范性。所以,领导用‘退’字批文就越来越多。今天我就收到三封,都是领导‘退’给各室厅的。”

小尹慢慢爬起来,靠在沙发上喝了几口水。机要秘书把药递过来,小尹像是刚从阴间还魂,长长吐了口气,说:“不想吃了,突然觉得好受了一些。走,赶紧去大楼开会。”

第七部分 1。熟人社会(1)

纪委机构相当复杂。各地方党委都按党章规定外设一个相对独立的地方纪委。以地方纪委为核心,从上一级级顶到最高领导机构中央纪委,从下一层层管到最基层的乡镇纪委(少数地方的行政村也设纪委)。地方纪委在部门单位还有下属机构,大的系统设纪工委,有党委的部门设纪委,只有党组的就设纪检组。同样是纪检机构,又分派出的,派驻的。究竟哪些是派出、哪些是派驻,为什么分派出、派驻,纪委内部都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至于纪检组领导的称呼,更是别扭。从中央机关到县级部门都设有纪检组,组长的职级,中央为副部,省为副厅,地市为副处,县为副科。但中国人一向重官,喜欢把人家往大叫,纪检组长是挺大挺重要的一个官,喊人家组长肯定不礼貌。于是,从中央到省市县,纪检组长成为一大怪,人人都不喊某组长,而喊作某部、某厅、某局,或者某书记。

好在公安机关没人埋怨组织部门缺乏创意、连个官职都编不好。公安是个机构庞大的单位,设有党委,自然有纪委。岭西省公安厅的老厉,人人都喊他厉书记,且字正腔圆,不像喊别人时那样含糊,这让他和纪检组长们一起开会时,听着特别受用。

因为省纪委同时上了好多个案子,办案力量捉襟见肘,曾在案件检查室干过的小尹便被领导临时抽去,负责办理省公安厅缉毒处处长师毕节的案件。小尹只是个副处,老厉是个副厅,可今天的小尹代表省纪委办案,老厉只是协助,整天围着小尹搞外围服务工作,这让小尹突然找到了一种领导的感觉。

其实就省纪委这拨人而言,办案能力超过小尹的并不多。曾经的办案高手,整天忙于信访接待,至多偶尔搞点信访调查,看上去是把人才用错了地方。其实不怪领导,也不怪干部室,是小尹自己有顾虑:一是纪检机关办案,关键不在于某个人办案水平的高低,而在于纪委这块牌子硬不硬,整个组织强不强。现在纪委把办案当作重中之重,调配了许多精兵强将到办案一线,全力对付已露出尾巴的对手。他们再狡猾,也难以逃脱纪委这个强权组织的雷达网。二是办案部门不宜久待,久待必然有损身心健康。近年来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执纪办案工作逐步走向依法文明。但与腐败分子钻研出的腐败新花样相比,纪委办案手段还略嫌落后,受人病诟的“两规”便是无奈之举。所谓“两规”便是让嫌疑人“在规定时间、地点讲清问题”,说白了就是软禁,而纪委办案时所谓的“谈话”,也不乏火药味,真正心平气和的谈话是很难拿下案子的。要办案,就得常和人“谈话”,拿对方开火,同时也拿自己的心脾肝开火。时间一久,纪委的办案人员就和派出所的一线干警一样,脾气越来越坏,两眼发红发绿,会把周围的任何人都看作坏人,让人着实恐怖。那年,小尹就是在杂志社朋友的善意提醒下离开办案室的。正好遇上竞争上岗,就去填了信访室副主任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