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故城印雪肉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部分(第1页)

系紧张的时候,用来藏匿日本特务的。林鸿文想起那些透过缝隙露出来的光,觉得藏匿特务这件事是很有可能的。然而再怎么怀疑也没有用,山田早已不知所踪,只留下一个带不走的商行给他们。俄军遍寻山田无果,最终枪毙了两个日本特务。

冬天终于过去,毛毛雨一下,树又绿了起来。哈尔滨的春天很短,林鸿文来了几年,总觉得雪刚停没多久,就到夏天了。他记得诗里说“二月春风似剪刀”,他想那一定不是东北的春风,东北的春风要是像剪刀,那估摸着得是七尺长的大剪刀。

这天风也很大,天有些阴,商行没什么生意。林鸿文本来好心让徐卿之早点回去,谁知一会儿的工夫,雨就大了起来。大风卷着雨无孔不入地在街上横行霸道,徐卿之撑着一把油纸伞,一路上好几次差点被掀过去。身上基本全被浇湿了,也不知道这伞打不打有什么区别。

好不容易走到医馆门口,刚想进去却发现屋檐下躲着一个人。那人蜷缩着,衣服破破烂烂,上面似乎还有血迹。徐卿之走过去轻轻推了推他,那人抬起头来,立体的五官、浅棕色的眼珠、煞白的皮肤看得徐卿之一愣。

“你……是中国人吗?”徐卿之试探着问道。

那人点点头,徐卿之看他可怜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从哪儿来?”

“我叫沈烈”,那人开口道,声音沙哑得厉害,“从旅顺来的。”

“旅顺?”徐卿之激动地问道,“那边怎么样了?”

沈烈摇摇头,“能逃的全逃了,逃不了的都死了。”

徐卿之一想那种惨状,就不自觉地叹气。他伸手去扶沈烈,“哈尔滨的春天不比旅顺,冷得很,你穿成这样会冻死的。我看你衣服上还有血,是不是哪里受伤了?”

“我、我没有钱,付不起诊金”,沈烈有些尴尬地说。

“不要紧”,徐卿之说,“救死扶伤是医家的本分,总不能看着你冻死在这儿吧。”

沈烈被他拉了起来,比徐卿之还高出一块来。徐卿之打量了他一眼,心说这个头跟林鸿文应该不相上下。

“你长得真像洋人”,徐卿之再次感叹道,“鼻梁和眉棱都很高,眼睛颜色也比一般人浅,你父母都是中国人吗?”

沈烈摇摇头,“我娘是中国人。”

沈烈说了半截不说了,徐卿之也没有继续问。东北管沈烈这样的叫二毛子,称呼里就带着蔑视之意。兵荒马乱的年代,很多混血都是妇女被洋人强奸所生的,这样的孩子自然也不愿意提起身世。

进了医馆,徐世淮给沈烈检查了一下,外伤都不严重,就是一路忍饥挨饿瘦得厉害。冯婶儿见他可怜,便去厨房给他热了些剩饭剩菜。沈烈虽然饿,但也没有狼吞虎咽,徐卿之眼睁睁地看着他一大口一大口地吃完了三大碗米饭、两个馒头还有两盘子剩菜。

吃饱喝足休息了一会儿,徐世淮便让他去洗澡,又让徐卿之找两套旧衣服给他。徐卿之找了两套自己穿着有些宽大的衣服,可谁知沈烈换上后手腕和脚踝都露在外面,徐卿之笑着跟冯婶儿说,“我看他这个头跟鸿文差不多,去给他找两套鸿文的衣服吧,应该合身。”

冯婶儿想了想说,“之前收拾鸿文那屋的时候,剩下几件衣服好像让我收柜子里了,我这就去找找。”

果然,林鸿文的衣服沈烈穿就合适多了。徐卿之打量了他一下,如今脸洗净了,头发梳好了,又换上了合身的衣裳,眼前的沈烈跟之前衣衫褴褛时简直是判若两人。

冯婶儿忍不住道,“这孩子长得真白净,比鸿文还要白上几分。”

“你好久没见他了”,徐卿之说,“他这两年总在外面跑,没有那么白了。”

“大小伙子,黑点结实点也没什么不好”,冯婶儿说道。

徐卿之笑笑又转头问沈烈,“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沈烈一路逃过来只想着活命,根本不曾想过活下来之后要干嘛,他有些无助地看着徐卿之,“我、我还没有想过,但我会尽快找事做的。”

徐卿之想了想又问,“你之前在旅顺是做什么的,识字吗?”

“之前我在一个俄国人的店里做伙计,不过后来打仗,他被炸死了”,沈烈说道,“我识字的,只是没正经念过书。”

“你给俄国人做事,你听得懂俄语?”徐卿之问道。

“能听懂一些常用的”,沈烈如实答道,“但如果说得太快,我就听不懂了。”

徐卿之在心里打着算盘,如今合众商行的生意做大了,林鸿文一天要跑好几个地方实在疲累。如果能找个得力的人来中国大街这边,林鸿文至少不用傅家店、中国大街两头折腾,也就不用那么累了。

“我看这样”,徐卿之说,“你可以先来我们商行做事,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一直做下去。如果觉得别的地方更好,也可以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