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们的世界大战观后感200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部分(第1页)

海军舰队下水了无数新舰,成了在太平洋上在局部地区足以抗衡大明水师的强大力量。

“战争,就必将有损失!这是朕父亲告诉给朕的真理,长门号战列舰的沉没,是一个意外的损失,虽然沉痛,却需要我们承受!”这位英武的日本天皇陛下将双手按在桌子上,轻缓但是却非常坚定的说道:“东乡君并没有战败,只是这场战局从开始到现在,并没有之前我们估计的那样乐观罢了。”

在座的都是策划这场金国与大明之间战争的元凶,他们当然知道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与其说这是一场关乎到金国叛军的命运之战,不如说是日本崛起的国运之战更恰当一些。只要将辽东的乱局彻底确定下来,日本才能勉强说是安全了一些,才有可能积蓄更多的力量,去和大明帝国在海上一争长短。

“海军方面!再建造4艘战列舰的议案,内阁想想办法,尽快实施吧……即便与大明帝国展开军备竞赛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可我们也必须坚持下去。”天皇陛下一边说,一边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一直信任有加的海军大臣织田武博。

织田武博站起身来,点头承诺道:“天皇陛下!我等必为大日本帝国效死……”

“陛下!这个时候再增加海军方面的军费,那辽东方面的陆上战局,难保不会受到一定影响啊。”听到天皇陛下又要增加海军建造战舰的军费,陆军大臣佐藤文咬着牙劝谏道:“陛下,陆军的军费,已经连着两年只涨300万金币了。”

玉武天皇叹息了一声,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无奈,他两只手按在一起,放在胸前的桌面上,开口对自己的陆军大臣解释道:“我国不如大明幅员辽阔,军费已经是连年在涨了,我国民众为保海疆,节衣缩食,就连朕……已经三天才见一次荤腥了。”

他说的时候几个大臣陪着擦拭眼角,主管财政的几个官员都已经在抱怨说军费开支过大了。几个军方的大员只好暂时闭上了嘴巴,这陆军军费增加的事情,也就随之不了了之了。

……

就在日本君臣开会商讨辽东战局的时候,大明帝国河北省天津港内,嘈杂声已经连成一片。大量的军用汽车还有马匹堆挤在这个帝国大港之内,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混乱大多数都是来源于港口内的码头工人以及各种船只上的水手的,而那些拥挤在码头上等待上船的士兵们,却很少有人无缘无故高声喧哗的。

“咱们大明的军队,要是都如同这些士兵一般,想必这些年的败仗,怕是要少吃一半咯。”一名水手一边帮默不作声的士兵将一箱一箱的弹药抬上自己的轮船,一边对身边的船长感叹道:“也不知道是哪支部队,纪律如此之好。”

“听说是朝廷的新军……”那船长是个见多识广的,常年在辽东湾内讨生活,回到天津卫也见过新军征调兵丁的模样,看得那省略了撞角的钢盔,便已经猜到了这些军队可能是新编练的那支部队。

“呜!”正说话间,远处码头上一艘轮船已经拉起了汽笛准备了,这艘原本用来运送辽东货物的轮船,现如今上面挤满了调往辽东的士兵。

这些士兵经过了苛刻的训练,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和大明多数地方部队有着云泥之间的区别,同时随着这支部队登船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牵引式火炮,新装备的汽车还有大量用于机动的挽马。

所以这支部队虽然只有不足两万人,却动用了天津还有辽东湾内,各种各样的客运货运船只,让庞大的天津港也一时间拥堵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就在这些士兵正在忙着登船出海的码头远方,一艘接着一艘的大明帝国海军战舰正在烧热锅炉,这些战舰的烟囱里喷出了滚滚黑烟,在远方的海面上形成了一团壮丽的乌云。呼伦湖号巡洋舰的侧后方,华山号战列舰的舰桥之上,北海水师司令张如德傲然而立,正在指挥舰队从锚地开拔。

“此次护送这支部队远去辽东,诸位一定要谨而慎之,不要出了什么差错,让这些为国而战的好男儿,寒了心!”他背着手,一边看着远处正在起锚的衡山号战列舰,开口告诫自己的手下道:“起锚!”

……

这个时候,已经进了锦州城的王珏笑着对自己的参谋王琰指了指前方的旷野,透出了自己这一次的计划来:“叛军和日本人想绕道锦州,我却要从营口断他们的后路,这辽东之战谁胜谁负,现在才开始争啊!”

47校场仪式

出了紫禁城的内宫墙,西侧就是有名的西苑太液池。这座湖泊狭长而且上面有景色优美的琼华岛,是皇帝经常去消遣的地方。只要去看一眼京师留下的那些王府内宅,就知道即便是住所也能奢侈到让人赏心悦目的程度。

在中国数千年皇帝文化之中,有无数兴建宫殿的描述,而在这种家天下思想的影响下,皇帝陛下的住宅就成了汇集天下财富的精神文明象征——非壮丽无以重威。

实际上整个皇宫内院有很多很多的部门,并非只是传说中皇帝的丽春院。在一些角落内,包括石料加工、酒坊冰窖、花房以及采购部门,赃物库房还有印钞厂,图书馆加上宠物管理处……这么乱七八糟的挤在一起,不修成如同紫禁城这么大,还真就塞不下。

太液池再向西北去,就是内校场,这个地方皇帝一般是不会经常光顾的,可是这里却从天启年间,就成了禁军的一块主要训练场地。

如今的太子朱牧一身孝服站在校场中间,正兴致勃勃的看着那些锦衣卫亲军们,正在将手按在大明帝国的龙旗上面,高举着手臂向太子朱牧宣誓效忠。

一个班12人在班长的带领下,站在锦衣卫指挥使李恪守以及四名副指挥使面前,将手按在由卫兵们扯开的龙旗之上,高声的一起喊道:“我xxx对苍天发誓,在服役期间勇敢向前,不畏艰险。效忠大明帝国,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伟大的皇帝陛下战斗到最后一刻!”

然后这个班的所有锦衣卫士兵就转身向后,离开了宣誓的地点。他们将被人带领着,前往京师外围的驻地,开始换装禁卫军军装以及武器。而这些士兵也不再是单纯的大明帝国内卫部队,将被训练成真正的前线作战部队,伴随正常的帝国陆军在前线作战。

这个班12名士兵刚刚离开,第二批另外12名士兵迈着阅兵正步,庄严的走向了宣誓的国旗。这些锦衣卫士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选择的理由就只有一个:忠于大明帝国并且父辈并无任何不良记录。

不远的地方,是另外一个宣誓的地方,紧跟着是第三个和第四个,一个连着一个加起来有十个之多。这里的宣誓仪式将进行好几天的时间。

“在未来的1年之内,整编的禁卫军将扩编到30万,20个作战师,统一由禁卫军指挥部负责管理。根据作战任务和战场形势,划归给陆军各个战区协同指挥。而未来的皇帝陛下,则永远为禁卫军总司令,此仪式由今年开始,定为后世永例。”朱牧一边指着那些宣誓的士兵,一边对身后的东厂厂督陈岳说道。

陈岳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开口轻声回答道:“殿下,这锦衣卫原本有一部分职责是监察刑讯……如今又给了这么大的兵权,臣恐怕日后会影响到帝国皇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