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们的世界大战观后感200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部分(第1页)

“司令官,您放心!这可是我从3万多人里抽调出来的精英,每一个都是我亲自考核出来的。”张建军站在王珏的身后,介绍着这一次前来接收坦克的这些车组成员:“你要是让他们去考皇家大学,可能有困难;但是让他们学习驾驶新式车辆,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先被急着吹牛打保证!我要的是实际训练成果!”王珏的目光一直盯着火车即将到来的方向,头也不回的对着自己手下的大将王建军说道:“你要是给我闹出什么乱子来,我就把再送来的物资,交给郭兴。”

张建军一听王珏这么说,立刻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吧!司令官!我张建军拿项上人头保证,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他郭兴指挥的是第2军,这辈子就只能跟在我张建军身后吃剩下的了。”

军队里有竞争并不奇怪,如果军人连互相竞争的意识都没有了,又怎么会有争胜的决心呢。王珏听到张建军在他面前说第2军是万年第二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郭兴那边说第1军也没有什么好听的形容词。

私下里郭兴说第1军只不过是成立的比较早罢了,而他麾下的第2军才是新军实实在在的主力。而在辽东初战的时候,第一军和第二军打出的战绩也半斤八两,所以两个人都憋着一股劲,等着下一次参战的时候,打出让对方心服口服的战绩来呢。

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了火车的轰鸣声,那列让王珏还有张建军等新军将领们牵挂的火车,终于在众人面前露出了它的身姿。拉响了汽笛的火车没用多少工夫就驶入了台安车站,然后缓慢的停靠了下来。

王珏的面前正好就停着这么一节平板车厢,车厢上面用帆布盖着一辆造型奇特的车辆,这就是1014厂生产出来的叫坦克的武器装备了,张建军看到之后,立刻就被这种武器高大威猛的体型给震慑住了。

1号坦克的车高超过两米,长度接近5米,对比原本那种并不专业的装甲汽车来,可以说是强大了不知道多少。随着列车而来的还有专业的维修工人5名,随车到位的1辆改装好的拖车,以及2台备用的发动机,加上负责押运的整整3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当然还有几名负责坦克生产的技术人员,以及跟着他们的记录员还有保密人员,这些人的人数也不少,加起来也有五六十人。很多宝贵的意见还有相关的使用问题,不仅仅需要部队内部统计,生产单位也要及时跟进才行。

王珏还有朱牧为了这个项目挥金如土,砸进去了数以亿计的经费,当然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想在这种武器上形成大明帝国自己的优势,要做的事情自然有很多很多,发明出来只是一个开始,跟进改良甚至发展出一系列的武器,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还真是个大家伙!”张建军看着这些被帆布盖住的坦克,最终只说出了这么一个形容的句子来。然后新军士兵们就迎上了跳下列车的士兵,开始帮忙将这些巨大的家伙从列车上弄下来。

即便是这些坦克只有10吨重,并非太过巨大笨重,可是将这些新设备从列车上全部卸下来,还是要耗费不少功夫。新军士兵早就准备好了简易的吊装设备,可还是因为估计不足,乱成了一团忙活了许久。

这列专列上,除了一辆拖车和10辆坦克之外,还有两节油罐车以及10辆装满了油桶的卡车,作为保障车辆一同送到了前线部队手中。毕竟这些东西从前根本就没有在部队里大规模的配备过,所以后方也想了不少问题,准备了一些解决手段。

站台上,士兵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将这些车辆从列车上卸下来,王珏和张建军以及一些指挥官们,却围住了随车一同赶过来的坦克生产负责人,以及相关的那些技术人员。王珏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这些人负责回答,包括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坦克的性能等等。

“正面的主装甲有25毫米厚,足够抵御重机枪在极近距离下的射击,不过侧面就需要小心一些了,毕竟车体重量是有严格限制的。”听到新军军长张建军对防护性能提问,一名专家一点点的介绍道:“最脆弱的地方是车体顶部的散热格栅,应该尽量避免被击中。”

另一边,王珏对坦克的行进速度更感兴趣一些,负责应对的专家也给出了让王珏满意至极的答案来:“它可以保持每个小时30公里以上的越野速度,比起骑兵来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在实验室内它跑出了每小时55公里的时速来,不过是在公路条件下。”

“很好!这种坦克我要1000辆,尽快生产出来。”听到这些性能指标之后,王珏没有耐心等待测试的结果,就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的订单数量来。

71平凡的开始

之所以王珏敢将订单一下子上调到1000辆这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曾经用坦克的数据反复在新军的演习中,模拟了这种进攻利器的参战效果,他用骑兵代替坦克,在没有实物的时候训练新军士兵在坦克的掩护下攻占敌军坚固的防御目标。

另一个让王珏立刻就下达了量产命令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时间再继续慢条斯理的测试和等待了。战争已经爆发,他的士兵正在流血牺牲,而这些士兵显然不是为了在战争中被消耗掉训练的,他们是火种,或者说是未来大明帝**队中的骨干。

“向左一点儿!小心一些!这些设备可是很贵的!”在站台的远处,指挥装卸的军官带着士兵小心翼翼的将这些从未出现过的新式装备弄下了火车,而那些满载着油料的汽车,也由相应的后勤部队接管了起来。

忙碌的小站上,一名军官拿着接收的文件走到了王珏的身边,他苦笑着将手里的文件递给了王珏,然后吐槽道:“如果真的要找这支部队究竟有什么缺点,我想就一定是后勤补给了……”

王珏从这名军官的手上接过了文件,然后开始核对上面的物品清单,一边核对一边点头赞同道:“是啊,你要知道,这还只是一个坦克营的编制,就已经让人头疼了。10辆坦克竟然需要50辆汽车,如果不是我已经知道了这个数字,也会被吓一跳吧?”

其实并不需要如此多的汽车,可是王珏将一个坦克营内其他的编制也计算进去了,才得出了这么一个近似于荒谬的结论来。

和另一个时空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国装甲营编制不同,王珏现在还没有想到用独立的坦克编成营级作战单位的想法,他将自己手里的各种装备揉捏到了一块,设计了一个混编的独立战斗部队。

为了加强这支部队的推进速度,这个营编制了一个炮兵连,这个连装备了10辆卡车,用来拖拽4门10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4辆卡车运兵并且负责拖拽火炮,4辆卡车负责运输炮弹,而另外两辆车运载维修配件还有连部指挥官代步。

同样的,后勤保障连规模也比步兵营大出了一倍不止。这个后勤保障连目前为止装备了15辆卡车,包括装满了两辆汽车的坦克配件,4辆汽车的坦克弹药,移动的电台还有两个防空重机枪班。

另外5辆汽车是营部的直辖车辆,包括指挥部以及联络用。这5辆汽车看似不少,其实并不充裕,甚至在组建这支部队的时候,王珏认为给8辆汽车也不为过。不过后来尽可能的压缩规模,才最终定下了5辆这个数字来。

剩下的20辆汽车,是这个营直属的机械化步兵连的汽车,这个连的规模要比正常的连规模更大一些,所以连同司机在内有200多人。这些汽车内还有步兵专用的弹药运输车以及电台还有辎重车辆,能压缩到20辆也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