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们的世界大战观后感200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部分(第1页)

为了这个他也必须要在铁岭坚持几天的时间,几天如果不行哪怕一天两天也行……只要叶赫郝连能够正确判断形势,丢下日本人独自逃跑,至少还是有很大把握可以逃出生天的。大不了从头再来也就是了,白手起家的金国政权最不怕的就是从头再来。

“明军来啦!”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还在踌躇着不知道该不该随着叶赫郝兰退回铁岭死战到底的这些金**队们,立刻就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理智也最卑微的选择。随着这声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呐喊,周围的金军就这么丢盔弃甲的逃散了。

还没等叶赫郝兰制止溃散,算上溃兵接近2000人的金军就这么逃散开去,最后只剩下不足五百之数。这些大部分是叶赫郝兰的亲随,很多都是正经的女真血统,他们虽然没有溃散,可也已经紧张兮兮,眼看着没有了勇气和章法。

叶赫郝兰哀叹了一声,挥手叫来了自己的亲随队长,开口吩咐道:“退回铁岭!收拢溃兵,做好打巷战的准备……咱们的大金国需要时间,只能拼死为陛下争取一些时间懂了吗!”

说到这里,他挥舞着手枪高声对手下人喊道:“大家作证!我叶赫郝兰在此承诺,诸位妻儿老小,金国奉养之;诸位荣华富贵,子弟共享之!死战!”

他这承诺确实在短时间内,激发这些女真人的血性。所有人都在几个军官的带领下,抽出了自己枪支,枪口对天呼喝道:“死战!我等死战!”

虽然嘴里喊的是死战二字,可这不足五百的骑兵队伍,最终还是调转了马头,向着铁岭城内退去了。叶赫郝兰知道自己再去辽河防线已经无用,只能无奈的退回铁岭城内,试图为金国再争取一些时间。

可惜他现在因为身边没有电台,还不知道金国的精锐骑兵正在快速北上,指挥这支骑兵的将领们,还抱着夺回辽河防线的心态呢。他还不知道,明军已经控制了比他想象之中还大的河段,用比他预计的快三倍的速度,越过辽河在河对岸集结起来。

这个时候,向北进攻的明军第2装甲师,已经攻占了平顶堡一带,开始向铁岭侧后的熊官屯迂回。这支部队进攻的速度非常快,前锋部队已经接近熊官屯,而那里几乎没有任何金国守军驻防。

而另一个进攻方向上,大明禁卫军第1装甲师的部队,已经打到了阿吉村的河对岸。遇到的金国部队望风而降,抵抗也根本不成规模,这让禁卫军的指挥官们觉得毫无压力,于是竟然就又分了一个装甲营,带着步兵直接南下,试图夺下铁岭到奉天之间的公路,阻止敌军南下逃跑。

虽然在铁岭的叶赫郝兰因为指挥不畅还没有了解到最新的战况,可是远在奉天的叶赫郝连却已经知道了辽河防线全面崩溃的消息。这位金国皇帝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坐在奉天原大明帝国总督府的椅子上,好半晌都没有说话。

他真的很想带着人立刻出逃,轻装简从先绕路退回到吉林去再说。可是这里还有他接近70万的大军,还有偌大的一个基业——任谁也无法轻易割舍放弃,丢下这么大的一片江山。

可是这江山虽然美好,这无数的土地虽然诱人,可也要有命享用不是么?叶赫郝连想到了这里,不禁破口大骂起来,他暴躁的将看见的东西都摔在了地上,比逃跑之前的清理还要彻底一些:“叶赫郝兰!你个混蛋!你个蠢货!你个白痴!是金国的罪人!是金国的千古罪人!”

他气喘吁吁的看着满屋子的狼藉,最终踢开了房门大声的对一旁低着头等他命令的嫡系手下吩咐道:“朕要御驾亲征!集合正黄旗!今日之战,不死不休!”(未完待续。)

180如此军队

“我是1连指挥官范铭,正在向南攻击。是的,我找不到2排的剩余坦克了,也许他们还在营部,也许已经在铁岭方向上了。”捏着无线电通话器,范铭再一次和附近最高的指挥机构确认了一下自己的位置。

混乱的攻击让明军的装甲部队也同样出现了混乱,和柳河之战的时候不太一样,因为那个时候明军一共投入的坦克数量也不多,所以即便是混乱也没有出现过找不到部队的情况。

可是在辽河之战的时候,因为战场乱成了一团,所以明军部队的坦克也因为混乱出现了建制崩乱的情况。范铭的1号坦克就跟在1号突击炮的身后,一路向南一直打到了现在的位置,却发现他们的身边大部分都是禁卫军的步兵还有车辆了。

倒霉的第1装甲师原本在阵地上有一个集结休整的命令,可是因为电台可靠性还有通信频道混乱的原因,很多部队都没有听到这个命令,以至于最终第1装甲师集结起来的时候,只有原来编制的一半。

范铭就是因为没有听到集结整军的命令,所以才稀里糊涂的跟着禁卫军的部队,一路杀到南线的情况。他的身边只有一直跟随在他坦克后面的另外两辆1号坦克,剩余的部下已经都不知道身在何方了,显然禁卫军那边的情况也不太好,他们没有集结整军就直接南下了,所以部队丢失的情况更加严重一些。

“嘿!”一名穿着禁卫军军装的士官跑到了已经停车在公路上的范铭的1号坦克旁边,抬头大声的问道:“我们准备继续沿着公路南下……营长让我统计所有能找到的坦克,你们愿意帮忙吗?”

“我们找不到自己的营部了,说实话如果按照部队的条例,我们应该立刻停止前进,原路返回寻找自己的部队。”范铭面前的坦克炮塔上,铺着一张附近地形的草图,显然这个地图是根据数十年前的情况绘制的,和现如今的地形地貌有些差距,所以范铭没办法从地图上确定自己现在的位置。

“我们只有两辆1号突击炮,还有4辆老式的1号坦克,继续南下的兵力不足……我需要增援,希望你们可以伴随着我们一起南下!”那名禁卫军的士官看了看范铭这里的三辆新式的1号坦克,开口请求道:“目标是腰堡,还有那附近的铁路线。”

“我实在看不懂这种地图,腰堡在我们正南方大约5公里远的地方,如果跟着你们一起过去,我就要违反军纪了。”范铭无奈的放下无线电的通话器,开始折叠起面前那张已经略显过时的地图,对那名禁卫军的军士抱怨道。

那军士笑了笑,然后指了指远处:“我们的侦查部队已经在想办法绘制附近的地图了,如果你跟着我们的话,我们可以为你开一份证明,证明你和你的坦克被禁卫军部队临时征用了。”

这个时候新军大量采用高素质士兵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在局部上,这些士兵可以根据形势还有状况来临时决定自己的行动。比起更高一级指挥机构的迟缓和呆板来,这种临时性质的局部自主,要更加高效也更加有效。

而这种局部上的自主完全建立在各层官兵拥有极高战斗素养的前提之上。如果没有战斗素养作为基础,那么这种局部上的自作主张,就会让决策崩溃以至于变成指挥失控。比如说指挥官让士兵反击,士兵却因为胆小或者害怕自作主张原地防御,这明显就不是什么好事儿。

“好吧!无线电频道是多少,我需要调整一下。我会跟着你们的1号突击炮一起行动,一直到腰堡。”范铭想了想,支援禁卫军夺取铁路线,总归要比远路返回铁岭要更好一些,所以他同意了跟随禁卫军南下的请求,决定带着3辆坦克帮友军夺下腰堡。

“好的!你可以到113号突击炮找我,无线电频道1107。对了,既然是支援我们行动,就统一由我来指挥,检查各自的油料和弹药,如果需要补充,也是找我。”那名军士安排好了之后,就快步返回前端的那辆编号113的突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