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们的世界大战观后感200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部分(第1页)

心腹吩咐道:“什么叫没这个胆子?是我命令你这么做的!必须执行!对!一定要狠……嗯,你明白就好……”

挂掉电话,王剑锋对自己的安排颇为得意:你们害怕我王家的权势,顾忌皇帝陛下对王珏的信任,不敢下死手?那我王剑锋偏偏要帮你们补上那最疼最致命的一刀!到了那个时候,就看皇帝陛下值不值得我儿托付了。

……

“什么?王珏将辽北军给夺权了?王甫同呢?他难道就没有反抗?死了?”已经老态龙钟的葛天章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盯着前来汇报情况的兵部尚书程之信,将手里的茶碗放在了桌子上,缓慢却又带着戾气的质问道。

“死了?死了……死了!”他用三种不同的语气重复了一下王甫同的下场,然后突然恨铁不成钢的咒骂道:“死得好!这个蠢货,枉我曾经以为他是个聪明人,还栽培过他!死得好!死了,就不用连累你我举荐非人;死了,就不用再担心王甫同祸乱辽北军这个隐患了……”

一边说着这些,葛天章一边将目光投向了程之信站立的方向上:“王珏……他做的好啊……不错,不错!我原本以为这大明帝国在我百年之后,会更孱弱下去……现在看来,还有的救,还可以等!”

“老师……这可是擅杀边将,扰乱边军的大罪啊……您这是要打算支持王珏?卖给陛下一个天大的人情?”程之信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的老师葛天章在兵部的时候就不喜欢王珏这个人,现在怎么会突然转了性子,这么看好这个王珏了。

“你还是太年轻!为师是怎么教你的?这事儿,要站在大明帝国的立场上去看,你才能走的更远,选择出最正确的选项来!”葛天章教训了程之信一句,然后开口缓缓的说道:“这事儿,对大明来说,是好事儿……好事儿啊!”

“那老师……我去准备一下,明天的朝会,就不递弹劾王珏的折子了?”程之信听到葛天章这么说,赶紧对自己的老师表态道。

葛天章伸出一只手来,阻止了程之信:“干什么?身为兵部的主官,下属犯下如此重罪,你竟然想要包庇?他王珏功在千秋那是应当褒奖赏赐的……可他犯了法违背了兵部的章程,那就要弹劾!”

老人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大约两秒的时间,仿佛在思考,在衡量。他要弹劾王珏,也要顾及到王家和皇帝的底线,想出了答案之后,葛天章才缓缓开口道:“革职……禁足反省!不能再多了!”

能够在兵部掌舵数十年,皇帝换了数次依旧屹立不倒,葛天章在朝堂上的经验,比起王剑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定下的基调,往往就是皇帝心中所想。能够在朝堂上屹立不倒哪怕三年的人,哪个不是七窍玲珑的心肝?

程之信点了点头,记下了葛天章的吩咐。他知道明天朝会上,自己再不是孤军奋战,因为就在他来之前,得到了锦衣卫传递过去的情报的吏部那边,已经传来了要弹劾王珏的消息。

吏部尚书陈玉还有吏部侍郎罗浩然,要弹劾王珏不遵守官员考核法,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干扰边将指挥。这个罪名看上去有些避重就轻,陈玉算是用他的职权范围合理的避开了重罚王珏的陷阱,老道的玩了一个巧妙的避重就轻。

刑部那边就更有意思了,尚书王剑海可是王珏的三叔,所以出面的是侍郎郑宇航。递交的奏章是弹劾王珏杀人的,避开了王甫同的身份,以一个简单的杀人罪来议处。

工部那边下手的是赵宏守的弟弟赵宏才,虽然有和事老工部尚书周飞熊在弹压,也依旧准备对王珏下手了。他已经明确向程之信表示,要和程之信保持一致,弹劾王家小儿王珏。

加上程之信的兵部,还有已经急切盼着辽东战事停息的户部以及礼部,这一次王珏可以说是墙倒众人推,京师六部几乎没有一个不要在这一次弹劾王珏的。

10月3日当天夜里,在辽东战事还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的时候,在奉天城的枪声刚刚停歇下来一天之后,大明帝国的高级官员们已经互相通气,准备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弹劾辽东战场上的新军统帅、大明帝国史上最年轻的上将王珏了。

他们磨刀霍霍,整理着手里的材料,就如同王剑锋料想的,或者说如同王珏在辽北白城猜测的一样,准备赶走王珏,然后瓜分辽东战场上的胜利果实了。只不过有些人,是站在大明的大义上,要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而有些人,则是为了报仇雪恨或者说为了私仇家恨;当然,也有些人,是受了王家的指派,准备以退为进展开反击的。

不过他们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些人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一个大明帝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壮举——全员弹劾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从御史到尚书,再到阁臣首辅,他们都要状告的人,是新军司令王珏!是一个刚刚为帝国立下不世战功,为大明帝国铲除了辽北隐患的那个,二十岁的大明帝国上将司令,皇帝最信任也最好的朋友,京师王家的那个王珏!

补更!龙灵补更完毕,不欠账了!(未完待续。)

213如何见他

大明帝国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是京师。而京师内大大小小的官署还有衙门里,最高的权力机构,自然就是那座帝国明珠一样的紫禁城了。这座城中之城彰显着这个世界上最巅峰的权力,这些权力在理论上都归属于一个人——大明帝国的皇帝!

穿过大明帝国紫禁城最外层的大名门,经过长长的街道,就可以看见承天门。紫禁城的真正大门朱红色的巨大城门上面镶嵌满了装饰用的金色门钉,走过这座大门之后,再过所谓的端门,径直向前就是所谓的午门了。

而午门后面,是皇极门,走进这里也就算是走进了大明帝国权力的核心。整个帝国内部有官僚千千万万,能够有资格走进这扇皇极门的,却依旧屈指可数。能够在朝会上躬身走过这里,对外也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说上一句位极人臣了。

这座大门的后面,就是那座让人无比羡慕与崇拜的宫殿了,听说当年打败了大明帝国远征军的大英帝国女皇陛下,听说了大明的富丽堂皇之后,一直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座堪比这座宫殿的住所和办公地……可惜她死后150多年的时间,英国却依旧没有能力建起这么一座金碧辉煌的巨大建筑群。

在这座巨大无比而且到处都彰显雍容华贵的宫殿,就是大明帝国大朝会还有特大庆典的时候使用的皇极殿了。设计这座皇宫的时候无数大明帝国的能工巧匠通力合作,甚至在声学传播等领域都有所考虑,建成了这座不用扩音器就能让大殿里每一个角落都听见皇帝说话的大殿。

继续向后延伸,穿过皇极殿就是中极殿,中极殿后面就是大明帝国的军事最高指挥中心建极殿,再后面,就是当年明成祖朱棣定下的寝宫,乾清宫了。这是大明帝国大多数皇帝陛下的寝宫,除了几个少数的叛逆不愿意躺在这里,包括天启大帝在内,这里都是皇帝陛下安寝的地方。

为了彰显大明帝国的富有,也为了满足皇帝陛下对这座寝宫的喜爱,这里差不多每一件东西都是有来历而且万分名贵的。曾经有一个笑话说,如果大明帝国的皇帝生气在寝宫里摔了东西,那惹皇帝陛下生气的这个人,最后处死的罪名里一定有一条“损毁国宝”。

“哗啦!”乾清宫皇帝的寝室内,皇帝朱牧将手里一盏通体洁白的瓷碗就那么摔在了脚边的地面上,这一声脆响,让远处那些服侍朱牧陛下的宫女还有侍从们都跟着颤抖了一下,因为那个瓷碗,可是当年万历皇帝陛下最喜欢的一个官窑极品。这要是放在市面上去随便吆喝一嗓子,也是足够无数人做梦都能笑醒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