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们的世界大战观后感200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部分(第1页)

还没有等他找到办法,解决目前的危局的时候,遥远的战场上,已经传来了让他更加绝望的消息。留守在鞍山要塞防御地带的统帅不战而降,大明帝国超过50万的大军,已经全数渡过了辽河防线,占领了鞍山铁矿生产基地,以及附近的煤矿产区。

大明帝国捡到了一个天大的铁矿冶炼中心这件事暂且放下不提,现在让叶赫郝连头疼的主要问题,是大量的明军部队已经渡过了辽河,对日军和叛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合围包夹态势。如果说退出鞍山辽阳筑垒防御地带的叛军算得上是金蝉脱壳的话,那么现在追击他们的大明帝国,已经算是吃掉了蝉壳,将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叛军和日军身上。

不仅仅对于叛军来说,甚至形势还稍好一些的日军来说,这个消息都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消息。所有人都明白,一旦大明帝国展开追杀,那么逃跑的部队日子就不会像现在一样舒服了——被那些速度快,火力强大的坦克追上,下场不言而喻。

“陛下……”听到了这个消息,同样是在中军帐内的金国第一将军托德尔泰痛苦的叹息了一声,有些无奈的说道:“臣请亲自督率一军镇守鞍山,就是为了怕发生守军投降的事情……陛下强令臣随军出城,臣自不敢申辩,可现在看来,我们想要回到吉林,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

“朕……朕不是离不开将军你嘛。”叶赫郝连也同样被这个消息折磨得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他跟着托德尔泰叹息了一声之后,才缓缓的开口为自己的主张辩解道:“如果离了将军你,朕就算回到吉林,又哪来的东山再起的机会呢?”

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他将托德尔泰丢在鞍山自己逃走,虽然说逃走的几率大了很多,可是他手下却再没有懂兵事的大臣了。到了吉林别说想要东山再起,就是用谁来调动部队抵抗明军的数十万大军,都成了一个问题。

所以他不得不带着托德尔泰,用来约束逃跑的10万金国最后的所谓能战的部队,用来对抗明军随后对吉林地区的雷霆打击。为了这个目的,他不得不带着已经有些尾大不掉的托德尔泰,带着这个已经位比亲王的大臣。

“现如今……有两条路走……陛下。”托德尔泰也知道自己和叶赫郝连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为了自己有一个体面的结局,他不得不继续帮叶赫郝连绞尽脑汁的想出对策来:“最好的一个选择,就是现在轻车简从立刻向吉林地区逃跑。我们只带着精锐骑兵,凑够1万人足以成事……”

他的计划是丢掉眼前的这十万大军,用最快的速度返回吉林,去接掌大局。可是这需要万分的魄力还有对眼下形势的清醒认识:叶赫郝连如果有这些能力,他也不会在关键的时刻接连犯下各种选择错误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他,把眼前的这十万大军当成了自己回吉林去重振旗鼓的资本,哪里肯轻易的舍去。于是他开口问托德尔泰道:“将军……如果只身回去,朕能不能统御吉林各部,还是一个问题。眼下的这些部队,可是你我二人安身立命的最后本钱了,轻易可舍弃不得呀。”

托德尔泰苦笑回答道:“陛下!这个时候部队虽然说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可也是招惹明军大部队的累赘。如果不丢弃这些部队,那我军就只能赌大明帝国主力不会选着追杀我们……可这种时候,我们赌得起吗?”

当然赌不起,因为如果有一丝可能性,叶赫郝连这种自视甚高的家伙一定不会去用自己的生命赌博,可是现在他也不得不冒这种风险了:“将军,赌这一次……搏的是未来国家的命运……朕赌上这一回,又如何?”

“那我们就立刻反身率精锐骑兵,带着能跟上的步兵,立刻向东北开进。”托德尔泰觉得叶赫郝连说的也有道理,事不宜迟也赶忙下了决定:“陛下,这一回比拼的是速度,如果我们能够抢先在明军夺下抚顺之前,到达清原一代夺路而逃,就算是真的逃出升天了。”

他没说的话是,这一切都要寄托希望在,明军的主力部队向本溪方向猛攻,追杀日本部队上。如果明军放过了日本的部队,转而追杀他们率领的这支叛军,那依旧还是万事成空。

“好!一切就按照将军说的办法去安排!”叶赫郝连强打起自己的精神,对托德尔泰吩咐道:“朕小睡一会儿,大军就开拔!将军自去,朕……好困。”

这一路上奔逃,叶赫郝连早就已经困顿不堪了,多年的安逸生活,早就已经将他的彪悍和强壮腐蚀干净,连续两天的奔波让他失去了精神,托德尔泰甚至知道,这个皇帝陛下还吸食大烟,以此来振作自己。看着哈欠连连的皇帝叶赫郝连,托德尔泰没有再说什么,弓身退出了明黄色的大帐。

大帐之外,守在那里的有几个骑兵师的师长,他们都低头等待着他们效忠的将军托德尔泰出来,看见这位主子之后,赶忙围了上来开口七嘴八舌的问道:“大人!大人!皇上怎么说?皇上怎么安排的?”

看着这些一脸焦急的手下们,托德尔泰也只能摇了摇头,开口说道:“抽身的事情被皇上否决了……不过给了我调遣兵力之权,让我们可以先向小市和泉水两地开进。”

听到这个消息,手下的这些将领们,也都长出了一口气——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是有个主意,不论什么样的主意,只要有主意,就比乱起来强!(未完待续。)

224自寻死路

“两个骑兵师先悄悄的集结起来,沿着铁路线向泉水方向开进!”托德尔泰看到自己的手下们脸上的表情,开口强打起精神来布置了作战任务:“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先行到那里之后,赶紧约束当地百姓,买也好抢也好……给我筹集到军粮还有能找到的所有运输工具!马车,驴车,骡子都要!”

他安排好了自己最信任的两个骑兵师的任务,然后又开始布置起另一个普通骑兵师还有精锐步兵的任务来:“其他部队也赶紧收拾东西,等陛下……等陛下准备妥当之后立刻出发,尾随骑兵部队,前往泉水!”

托德尔泰的打算其实并不复杂,他打算在泉水还有小市等地筹集大量的运输工具,做出一副要南下逃往朝鲜的架势来,然后突然北上冲到抚顺到梅河口之间的铁路线上,夺路而逃进入吉林地界。他这么做一是为了绕开让他忌惮万分的大明帝国新军主力,也是为了尽快堵住明军从奉天经过抚顺冲进吉林的道路。

机关算尽的他,想要拿南下的日本人当诱饵,为自己争取一到两天的宝贵时间。只要这两天的时间到手,他就可以从容的指挥自己的部队,从泉水和小市等地沿着公路绕过湖泊冲向新宾。只要到了新宾,他就有把握抢先在明军反应过来之前,夺下抚顺到梅河口之间的铁路,逃回到吉林的大本营内。

不过他这边绞尽脑汁的想着脱身的伎俩,那边日本人也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有了山口次郎从朝鲜境内调集来的列车帮忙,日本在辽东的部队南下的速度比预计的快了不少。他们急匆匆的把部队运过了鸭绿江,然后卸载之后就返回凤城,继续抢运剩下的部队。

而大明帝国的京师那边,辽东的日军还不知道的是,大明帝国的礼部尚书孙芳,已经在皇帝朱牧和大明帝国内阁大臣们的授意下,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莫斯科公国与锡兰还有日本的使节们,重启了辽东和平谈判。

这场原本让英国和法国希望不大的谈判中,大明帝国突然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折中方案,同意区别对待“日本武装”,单独与卷入大明帝国辽东之战的所谓“日本帝国”展开和谈,争取实现整个辽东地区的早日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