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安土桃山时代的主要事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信介的决意(第1页)

德川家康在骏河,远江两国四处出击之时。

信介在饭盛山城,第一次召齐了全部家臣。甚至叫来了,领地内的所有地侍。

所谓地侍,是一群在乡野中颇有势力的,无主武士。

因为并非领主的家臣,战争时可以随心所欲的决定受不受征召,甚至加入敌方也是有可能的。生活却算不得富裕,平时还得亲自劳作。

游佐氏作为藤原秀乡的末裔,传承数百年。这些地侍已经习惯于听从游佐家的征召。不过,信介这次打算更进一步。

“诸位,凡有三町及以上土地者,每户必备一副铠甲,战时接受征召。有六町以上土地者必须拆为两户。”

三町土地将近四百石。购入一套过得去的装备,只需要这户人家,缴税后年收的五分之一。虽然算不上便宜,但完全装备得起。

众人一脸平静的接受了信介的提议。即使是信介担心受到反对的分户决议。

“这些人,都将被登记为家臣。”包括没征召的,家中土地却足够多的农民。信介也打算纳为家臣。

“开荒获得三町土地者,亦可列为家臣。开荒地归个人所有,头三年无需缴纳赋税。无法种稻的山坡地也可以累积面积,一町按半町稻田计算。”

河内国开发得很早,利于耕种的平原基本都开垦完毕。只能鼓励开垦不便种稻的丘陵。虽然没法拿来种大米,但是可以用来种大豆。

几百年的素食习惯,豆制品的品类已经发展得非常丰富。大豆也是十分重要的食材,用山坡地来种的话刚刚好。

信介把本地豪族大量得收为家臣,一是为了更好的控制领国,另一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下级武士,以提升军队的组织度。

信介参考的是长宗我部的一领具足政策。其实很多大名都有类似的政策。比如武田家就划分出了专门的军役众,通过参军减免家中赋税。其他的百姓则不受征召,只需上缴赋税即可。

“诸位,领内的关所,责令限期拆除。”

与把地侍收为家臣不同,拆除关所的政策影响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殿中的议论声很大。

“安静。北面的山城国,关所皆已废弃。南河内的关所也正在拆除。我们北河内在中间却保留关所,不能做如此白目之事。非得等来信长公的强制命令。”

“但是,主公。西面的摄津和东面的大和可都没动。”

“闭嘴,此事已定,尔等执行即可。”

考虑到家臣中,有很多在领内私设关所,贸然要求废弃定会遭到反对。信介事先已与领内关所较多的家臣做好了沟通,会从其他地方给予补偿,以确保裁撤的顺利执行。

“寻找制造味增,梅干的工匠,择其优秀者收为家臣。”

殿中的议论声更大了,因为收匠人为家臣算是很叛经离道的事情。

在拆除关所之后,就少了一个财政来源。信介想要通过开发特产进行弥补。却发现河内似乎只有稻米的产量实在是多。

思来想去之后,信介选择了梅干与味增。这两种都在作为军粮而使用。

梅干是作为解毒剂与开胃药。味增则经过熬煮,晾晒之后制成味增玉,用水冲泡成味增汤即可食用。

两者的原料,梅子和大豆正好也不占用稻田,正是十分适合的特产。

卖出的收益正好可以弥补拆撤关所造成的损失。

得益于事前沟通的原因。即便议论纷纷,反对的声也不大。

“所有家臣,无论男女,十岁到十五岁的孩子,强制到饭盛山城,居住并接受教育。饮食开支由我负责,每十日休沐一日。”

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于发育高峰期,而素食的习惯太容易造成营养缺乏,特别是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