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后途家家呈心祥的图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部分(第1页)

郭子兴忙着起义大事,哪有心情管这些内宅的鸡毛蒜皮,加上在刘大善人去世一事上对马秀英有些愧疚,所以总是含含糊糊地说道:“你也不是真心想认这个义女,何必管她怎么叫,就当家里养了个闲人。”

“我是不认她,可是也不能让她如此放肆!你是她的义父,妹妹是她的义母,那我算什么?哪家后院是这样的规矩?”大张氏的咆哮声响彻郭府。

郭子兴奇怪地反问道:“她怎么放肆了?你都不认她,她为什么叫你义母?你若认她,俺马上叫她改口。”

大张氏语塞,继而抓狂,摔碎一屋子东西。命令府中仆人使劲苛刻马秀英,让马秀英吃剩饭、穿旧衣,夏季不置冰、冬季不添炭。同时勒令自己的儿女不许和马秀英亲近,特别警告郭天叙不准对马秀英示好。

郭大丫、郭小丫一直就对马秀英看不顺眼,得到大张氏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地给马秀英使绊子,一开始是假借大张氏的命令颐指气使马秀英做各种杂事,挨了揍老实几天后换成冷嘲热讽马,甚至作诗羞辱马秀英。“命带煞星克父母,白吃白住惹人烦,举止粗俗大脚丑,河东狮吼震翻天”这样狗屁不通的诗没两天就传遍郭府,成为众人笑话马秀英的谈资。

换个寻常女子或许就忍气吞声默默承受寄人篱下的委屈,但是马秀英是谁?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她甘心白白吃亏?文斗,咱有几千年的文化做后盾;武斗,咱连老爹那么壮的汉子都能打趴下,还会惧怕两个丫头片子?

想要让她做事,可以,叫郭子兴来发话,没有郭子兴的吩咐,谁也别想使唤她,好歹她也是郭子兴亲口承认的千金小姐。

赋诗谁不会?曹植要走七步才能吟诗,马秀英连一步都没走,只是轻蔑地看着郭大丫、郭小丫,出口成章送给她们一首绝句,“鹅,鹅,鹅,大丫向天歌,小丫浮绿水,脚丫一拨拨。”唉,把骆宾王的诗用在两个粗鄙女子身上,骆老先生会不会气得活过来啊?

“你才是鹅!你全家都是鹅!”郭大丫、郭小丫气得眼泪滚滚,转身就往大张氏院子跑,又告状去了。

马秀英冷笑一声,不想做鹅就做鸭吧!

“呀,呀,呀,救命啊!为何屋里有这么多蜂子,快把这些蜂子赶走呀!”不一会,大张氏的房间频频传来女人惊慌失措的惨叫,丫鬟婆子乱成一团。

马秀英舔了舔食指上的蜂蜜,万分感谢郭家姐妹去告状,让大张氏也享受了一下被蛰的感觉。只是可惜这么甜的蜂蜜被两个臭丫头的衣服糟蹋了。原来马秀英刚才趁郭家姐妹不注意,偷偷在她们的后背上抹了一点蜂蜜,蜜蜂闻见味道自然蜂拥而至。

“马秀英,是不是你搞得鬼?”大张氏带着两个女儿和若干仆妇杀气腾腾地出现,红肿的脸颊在凌乱的鬓发间若隐若现。

“夫人说的什么?秀英不明白。”早就舔干净蜂蜜,毁灭了证据的马秀英一本正经地摊开双手,无辜地望着众人,内心笑翻天。

“别让我抓到证据,否则扒了你的皮!”看着马秀英干干净净的双手,大张氏找不出一丝端倪,只能狠狠甩下一句威胁的话,怒气冲冲地离开。

马秀英意兴阑珊地坐在石凳上发呆:这样下去不行啊,自己整天跟大张氏和郭家两姐妹宅斗纯粹是浪费时间,不如想想如何报仇早点离开这个冷漠的郭府。

以前爹娘在身边马秀英可以无忧无虑地成长,什么都不用操心,但是爹娘去世后马秀英立刻就感受到人情冷暖。虽然还有义父郭子兴照顾,可义父真的关心她吗?明知道自己的老婆和女儿都在欺负她,他却不闻不问;每次召见她,都没问及她过得好不好,开不开心,只是让她去农庄反复给那些新加入帮会的叔叔伯伯表演“大神通”把戏。

看不到希望的马秀英累了,厌倦了,她不想再做一颗被利用的棋子,她要报仇雪恨!她的敌人不是元朝,她知道元朝最终会被明朝取代,她的敌人是她的堂叔,那个出卖她父亲、霸占她家产的刘地主!

马秀英曾经恳求郭子兴派几个江湖好汉和自己去宿县刺杀刘地主,但是郭子兴拒绝了。他现在更热衷于建立自己的势力,他怕杀死刘地主会打草惊蛇引起元人注意从而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他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个人的恩怨可以放到一边,发过的誓言也可以暂时不算。

求人不如求己!既然郭子兴不愿真心帮她,她就自己想办法。

马秀英拿着树枝在地上涂涂画画,她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报仇雪恨的办法。她把前世所记得的元末明初发生的大事件都写下来。她的历史学得不好,她只能从这些勉强记得的大事件中寻找蛛丝马迹,或许她应该离开郭家,去投靠一个真正能帮助她的人。

元朝成吉思汗,明朝朱元璋……树枝猛然停顿在朱元璋的名字上,马秀英的手隐隐发抖,仿佛泄洪的闸门被打开,记忆倾泻而出。她想起朱元璋一生只有一个大脚皇后,她想起朱元璋的皇后闺名马秀英,她想起这位马皇后好像就是郭子兴的义女……

霎时泪流满面的马秀英怀疑自己在做梦,可是郭子兴义女马秀英这个事实告诉她,她或许可能真的就是那位马皇后,所以她得等待一个人出现,一个叫朱元璋的男人。难道这就是上天让她重生的意义?

一刻钟前还茫茫然的马秀英彻底风中凌乱,她从未想过神棍忽悠老爹的话会一语成谶,将来她真能当上皇后。然而她不知道,在她出生的第一天,这个朱元璋就跑到她家行骗,她以后的丈夫就是她曾经发誓想要抓住的两个神棍之一;她也不知道在她小时候被劫持的那次危险里,正是这个朱元璋救了她的命。

很奇妙的缘分天注定,是不是?

第二十八章 孙德崖夜投郭府

元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一个朝代,因为上天真的能掉馅饼,但是捡到这个馅饼的元人却感觉非常烫手。

当时的元人刚由奴隶社会进化,他们的眼中只有生存,他们和二十一世纪的某些城管一样崇尚暴力主义,走到哪拆到哪,走到哪抢到哪,所过之处犹如秋风扫落叶一片狼藉。

冬天快要来临,面临饥寒的元人打算像往年一样跑到中原抢掠一把就撤,谁知他们惊奇地发现宋人居然不堪抵抗,他们以摧朽拉枯的速度侵占了大江南北,他们用快马弯刀征服了中原汉人建立了大元朝。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上马能打天下的元人下马后不一定会治理天下!

元人豪放不羁,逐水草而居,没有很强烈的乡土观念,可是他们征服的中原偏偏是个农业大国,于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刻发生了激烈碰撞。

让这些奔驰在草原上的元人下马去种庄稼?不可能!有谁见过元人一边放牧一边种植草皮?叫他们放弃到手的江山?更不可能!汉人的皇宫金碧辉煌,汉人的食物精美可口,汉人的姑娘细皮嫩肉……总之,谁也不是傻子会干丢了西瓜捡芝麻的蠢事。

元人在中原读书人的眼里,本身就是蛮夷,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而元朝统治者同样也对中原读书人没什么好感,这些读书人太分不清实务了,都没搞清楚现在谁是老板谁是打工仔,既然不好好干活,就等着炒鱿鱼吧。

没了中原读书人的辅佐,元人治理国家自然是一塌糊涂。最后元人干脆采取了道家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来统治汉人这是你们汉人老祖宗提出的思想,你们总不能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