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后途家家呈心祥的图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部分(第1页)

“就是,宁可做小户人家的正经娘子,也别做什么妾侍。我府里那些女人,平时在我面前乖乖顺顺,一背着我就想方设法勾引富哥,忒不要脸……”陆小倩说起自家后院就满腹牢骚,也不管马秀英愿不愿听就吧啦吧啦说个不停。

怀孕的女人总是喜怒无常,马秀英左耳进右耳出,全当是陆小倩发泄怨气的垃圾桶。她宁愿陆小倩斗志昂扬地咒骂沈万三的小妾,也不愿陆小倩用同情地语气安慰自己。未来的大明皇后是不需要任何人的同情,有一天她们会知道马秀英比任何女人都高贵。

絮絮叨叨的陆小倩终于闭上嘴巴,因为沈万三和姚天僖回来了。

沈万三咧着嘴,显得很高兴,估计已经说服姚天僖向老爷子低头。

姚天僖和平时没两样,但马秀英明显感觉他身上的气息更清冷了。他没有像以前见到马秀英就露出宠溺的微笑,而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向马秀英和陆小倩点头示意。

心有千千结,却相顾无言。短短的距离如同天堑生生隔断那条若有似无的情絮,马秀英心痛得想立刻逃离此地,“时辰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你还没拜菩萨呢。”陆小倩提醒道,她恍然想起自己好像一直在拉着马秀英吐苦水,不禁有些赫然。

“你拜过没?”

“等你的时候早敬了香火。”

“那我们走吧,我不信佛,也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马秀英毫不犹豫地跨出庭院,把希望寄托给缥缈的神佛,那是没有信心的人才做的事,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她从来都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返程的路上出了一点小分歧,沈万三非说轿子坐不下这么多人,要姚天僖和马秀英另坐一辆车回去。他得意地冲姚天僖挤眉弄眼,希望好兄弟能趁这个机会一举拿下马秀英。

让沈万三失望的是,姚天僖没有和马秀英挤在车厢里,他跟车夫坐在辕榻上,直到车停在郭府附近,他都没有靠近马秀英半分。端庄的仪态,礼貌的辞行,让车夫忍不住暗赞姚天僖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君子。

马秀英步履千斤,每往前走一步就远离姚天僖一步,然而直到走进郭府她都没有回头,她知道过了这一天两人就真的只是朋友,也只能是朋友了。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如果上天再给马秀英一次机会,她还是会选择放弃,因为她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后悔两个字。

沈夫人的寿诞在大张氏母女的期盼中来临,马秀英以自己名声不好、不想出去丢人现眼的理由拒绝了陆小倩的邀请。

“你总算有点自知之明。”大张氏很满意马秀英的态度,带着郭家姐妹兴致高昂地参加聚会,这次一定要重新打好贵妇之间的关系,争取给儿女谋到好亲事。

马秀英嘲讽地勾勾嘴角,一只土鸡非要挤到锦鸡中,但愿不要被啄得遍体鳞伤。她快步返回林瑛园,那里也将举行一场宴会,虽然只有两个人参加。

“姐,祝你生日快乐!”袁兴拗口地说着这句祝福语,把精心雕刻的竹簪插在马秀英头上。

除了袁兴,没人知道今天也是马秀英的生日。十五岁是女儿家最宝贵的及笄之年,袁兴一人充当了有司、赞者、观礼宾客等各种角色。原本他叫马秀英邀请小张氏、周虎妞做主人和正宾,马秀英没同意,小张氏和周虎妞如果知道了必然会让郭府上下也知道,少不得郭家母女会前来嘲笑。这种形而上的古礼马秀英本来就不注重,何必让外人给自己的生日添堵。

马秀英从兜里掏出两个水煮蛋,递给袁兴一个,这是她在厨子那里买的。以前刘大善人和马氏在的时候每年都会给马秀英煮个红壳鸡蛋,说是让她象鸡蛋一样“骨碌“就滚过一年,无病无灾,顺顺利利。这些年爹娘虽然不在了,她还是习惯在生日的那天吃个鸡蛋。

袁兴拿着鸡蛋默默回屋,他知道马秀英在这一天会有许多话要对她的爹娘说……

太阳还没落山,郭家母女就气急败坏地回府,大张氏把马秀英叫到跟前劈头盖脸地喝道:“你这个扫把星,祸害精,你何时得罪了陈家小姐?”

郭家姐妹暴跳如雷,“都是你,让我们丢尽了颜面,你快滚出我家!”

马秀英一听陈家小姐就知道这事跟姚天僖有关,她不想辩白,任由郭家母女谩骂,直到张天佑赶来劝说,大张氏才住口。

第二天陆小倩派人捎来一封信,马秀英才知沈夫人宴会上发生的事。

郭家母女不清楚姚天僖为了马秀英曾经打算退婚,但这事在豪门贵族之间根本不算秘密,退亲一事虽未成为事实,也足以让陈家蒙羞。怒不可遏的陈小姐降尊纡贵出现在沈夫人寿诞上,专程来寻马秀英,恰巧马秀英没有参加宴会,她就把气撒在郭家母女身上,当众羞辱郭家母女是身份卑贱的破落户、家中的养女不知廉耻……

郭家母女何尝受过这般气,刚准备顶撞回去就被人警告陈家家世不逊姚家,不能轻易得罪。满堂的妇人都用同仇敌忾地眼神瞪着她们,仿佛出口伤人的是她们不是陈家女。这样的情况下,郭家母女哪里还待得下去,狼狈不堪地离开沈府,沈家没一个人出面挽留。

陆小倩在信中致歉,解释他们商贾之家实在得罪不起陈家,再则看到倒霉的是郭家母女,也算是帮马秀英出气。

马秀英苦笑连连,这算哪门子出气啊,最后还是她被骂得狗血淋头。经此一事,郭家算是在苏州彻底没了脸面,估计大张氏比她还盼着快点让郭子兴接回濠州了。

第九十一章 郭子兴濠州起义

当马秀英殷切期盼郭子兴起义成功接他们回去的时候,郭子兴那边也一直没有闲着。他原本在定远就聚集了数百个好汉跟随,到了濠州大省城发展造反势力更是如鱼得水。

真应了那句老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省城大了什么人都有。濠州城里的泼皮、闲汉数不胜数,听说来了个仗义疏财的大财主准备带头造反,这些人立刻纷纷响应投靠。

队伍越来越壮大,到至正十一年,郭子兴的人马已有上千,人多了不好管理,他便让孙德崖、吴通、吕天寿、韩国忠几人做了二首领、三首领、四首领、五首领……

也就是这一年,黄河大泛滥,灾民多达几十万,元廷为了防止百姓闲着无聊发动暴乱,派了两万军队监督十五万各地民工治理黄河决口,这一举动给穷苦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这些民工本来就已经饥饿难捱,到工地后,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劳役和监督官兵的打骂,而且还吃不饱饭,伙食口粮被克扣,全都积郁了一股怨气在胸间。

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及其门徒刘福通等人充分利用民工这种不满情绪,紧锣密鼓地筹划起义活动。他们一方面派人到处宣传“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的消息,另一方面又仿照历代农民起义的做法,制造谶语。他们暗中凿了一个独眼的石人,在石人背上镌刻“黄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十四个大字,将它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河道上,同时叫人四处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

四月下旬,天气依旧清冷,黄河日夜不停地咆哮着,滚滚波涛,汹涌澎湃,河水像沸腾了一般,无处不是泡沫和浪花,甚至还有从上游漂流下来的人或动物尸体。

饥寒交迫的民工在茫茫的的水雾中开挖黄陵岗河道,不知是谁大喊一声,从河滩掘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上前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不禁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很快又在十五万民工中传开,大家不由联想到先前的民谣,心说民谣果真应验了,既然石人都出来,天下造反的日子应该也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