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三国之我叫汤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坞堡贵族(第1页)

测试广告1翌日,清晨,县城西刘备军帐

简雍又开启了怨妇模式,不住地埋怨我道:“汤总啊汤总,你是酒喝多了,四五千人你都诓得出来!你看看这几百个兵,哪里像数千人了?明眼人一下就拆穿你的把戏了!”

说着他看向刘备。刘备也不出声,只是窃笑。简雍又说:“主公,我看这安喜县是待不下去了。我们就像行骗的,昨天被那姓崔的忽悠,骗了大族们不少钱财。等他们反应过来,非得吃了我们不可。”说着他就要回屋去收拾东西,关羽正好进帐,与他撞了个满怀。

“云长…你!”简雍还没开骂,忽然发现关羽今天穿了一身紫红。

“你是去接亲了?穿得这么喜庆。”简雍很是疑惑,回头看向我。

“云长,事情可办好了?”刘备问。“主公,某已带着兵又从城门走了一遍。沿途都鼓声大噪,有不少百姓都出来看。”关羽回答,此时帐外马声又大作,是张飞带着骑兵入了营。

“好!云长辛苦,快去歇息吧。”刘备不忘帮关羽换下衣服,又问我说:“汤总,还需要做什么吗?”我指了指简雍,回刘备说:“其它倒也没什么了,只是请主公让宪和声音小点便好。他如此聒噪,公孙伯圭远在上谷怕是都能听到。”

刘备和关羽大笑起来,简雍见此,涨红了脸。骂道:“好你个汤总,私底下做些算计却也不与我说。快道快道,你又耍了些什么伎俩?”说着就摸到我跟前,勾肩搭背是一番讨好。

刘备笑道:“汤总,你就讲给他听罢了。”听主公这么说,我便将计划全盘托出。

原来安喜县在经过多次战乱后,地方豪强大族们为求自保,纷纷在自家庄园筑堡防守,广招失地破产和受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发给武器装备,平日里积极组织训练。最开始只是为了抵御贼寇,但久了这些豪强们就既有经济产业,又有私人武装,实力膨胀到可以对抗州郡甚至朝廷。

这也形成了汉末三国乃至南北朝都延续的一种特殊经济政治模式—坞堡集团政治。这种形状封闭的坞堡在北方尤其是遭到黄巾之乱破坏严重的地方十分常见,坞堡有大有小,兵力也强弱不一,但都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都以世家大族为核心,民众广为依附,具有经济上自产自给和军事上武装自卫的双重特征。

古时候因为信息封闭,皇权基本不下县,朝廷任免官吏最多到县一级,再往下就是民众,或者说是地方贵族自治。在乱世,中央皇权对地方的控制力势弱,坞堡这种中国式的封建堡垒就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著名人物都出自于坞堡主,如魏国的李典和许褚。《三国志》记载:“汉末,(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俨然是一个地方小诸侯了。

具体到安喜县,我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县也已经形成了如此成熟的坞堡体系。在县城外,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坞堡,都有部曲家兵,并拒绝向县里纳税交粮。他们就像中世纪欧洲的各封建主,只在名义和部分义务上承认朝廷和郡县的权威。在自己坞堡,他们就是一个个小国王,生杀予夺权势极大。

对付军阀,只能用军阀的办法。

所以在崔县令问我们来了多少兵时,我只得谎报数目,非如此不能震慑豪族。但豪强们毕竟不是傻子,我们只七百人是怎么也充作不了五千人的,时间久了必然露馅。

因此,我决定仿照董卓入京师时的做法。

先让军队全部入城,在夜深人静都入睡时再偷偷将兵撤到城外,等第二天又大张旗鼓的走一遍。这样给人造成一种错觉:每天都有这么多人进来,他们兵确实不少。这样走上几日,五千人就能凑齐了。

简雍听罢,连叫妙计,我赶忙让他声音小些。正说间,中秋入报,辽西兵中有了些异动。

我陪同刘备出帐去看。原来是这几日赶路,再加上深夜来回换营,兵士们都很疲惫,有带头者提出要去中山重新投奔由楠,几个都伯正带着好些什长在起哄。

张飞见状大怒,拿起马鞭就要抽去,中秋抽身挡在他前,怒道:“是我的兵,你要作甚?”张飞更怒,挥鞭就要去抽中秋。

我喝止了二人,回身对刘备建言:“现在我们初到安喜,军队就是主公立身之本,万不可动摇。”刘备点头,问:“如此恐有哗变,汤总有何良策?”

我看了眼简雍,他会意将其他人支走。等大家都走远了,我对刘备说到:“兵卒拼命,无非是为了两样东西:钱和吃饱饭。我知道主公想用朝廷封赏的银子来犒劳关张简雍和我。但这支军队的根不在我等,也不在主公,而在这些兵卒。无兵则不成军,愿主公再思量,以银二十斤并县令所赠财货分散诸军士。众军以主公慷慨,则乱自平也。”

刘备听后很是赞许,遂令简雍依照去办。简雍领命,登高宣告,辽西兵们还在嘈杂,听到消息,全都由沮丧牢骚转成了欢呼。钱虽不多,二十斤银和其他财物分给六七百人,每人也才约得半两银子,换算到现在是一百多块钱。但却足够他们买几壶好酒,找个姑娘潇洒潇洒了。

末了,刘备又问我:“那你和云长翼德立了大功却不得赏,可会生什么想法?”我听了正色道:“我等追随主公非为钱也,主公自不必忧虑。”刘备听罢,拍了拍我的肩,说:“你果然不是一般人。”

言语间,县令府传令入报,崔县令有请刘备及我、关张二人入府,有要事商议。

测试广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