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从黄巾小兵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章 皇甫嵩和朱儁的联动(第1页)

冀州,颜良文丑二人,正在向冀州牧皇甫嵩汇报情况。

在常山的拦截行动彻底失败,而且常山赵家还受到了弘农杨家和其他家族的联合庇护。

“这些世家子弟,偏偏要讲什么风度,先礼后兵,徒误军国大事!”

皇甫嵩原本想着自己不是冀州本地人,擅自动常山赵家,可能会引起其他世家的不满,这才借助审家田家的力量,让他们冀州本地世家之间自己解决。

却没想到,赵家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竟然直接找到弘农杨氏,破了汝南袁氏的封锁。

“牧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兵马不必遣散,进驻井陉山口,我已经收到密报,太原有人在反抗黄巾,我们也给他们一点压力,你们二人倶带本部人马,合一千人,只对垒不攻取,威慑井陉黄巾,牵制叛贼兵力。”

“是!”

颜良文丑二人抱拳离去,带着本部,两曲人马,返回常山。

在他二人走后,皇甫嵩才悠悠长叹,“冀州刚复,不堪征用,只能等来年再行征伐了,希望太原内部能够成功吧。”

没过多久,洛阳方面对太原的行动回信,也到达了皇甫嵩的案头。

“陛下在杨司徒的劝说下,坚定决心,要继续攻击太原黄巾,任命朱儁和丁原北上攻击太原?”

丁原是泰山人,皇甫嵩对他不熟,但朱儁,他俩曾在豫州颍川郡共同作战过,还是有些了解的。

对朱儁一贯的作战风格,皇甫嵩是不怎么喜欢的,朱儁这个人有点类似段熲,对叛军毫不留情,而皇甫嵩的风格更像自己的叔父,也就是皇甫规,剿抚并行。

在击败豫州黄巾时,皇甫嵩,王允,以及朱儁,他们三个是那时候的主要长官,皇甫嵩和王允都是主张劝降,只有朱儁主张赶尽杀绝。

最后二比一,劝降的方略确定下来,十数万豫州黄巾一举投降,确认了他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

包括他后来击破兖州黄巾也还是这个思路,直到冀州黄巾的宁死不降。

朱儁的才能,皇甫嵩是认可的,但正常情况下,按照他的作战风格,对上宁死不降的黄巾余部,正面作战,恐怕只会重演当初败于波才的惨剧。

不过此时,太原正处于内乱之中,朱儁再上去添一把火,说不定能成功。

皇甫嵩想到这里,紧急写了一封信叫人送去,之后自己也翻出旧戎装,从容换装。

转瞬间,他的形象,从一州牧守转变为一方大将。

……

河内郡,破贼中郎将朱儁,收到了一封信,一封来自冀州牧皇甫嵩的信。

副将有些担心地问道:“将军,您看这封信已经看了半个时辰了,是有什么问题吗?”

听到副将的询问,朱儁才从各种繁杂的念头中回过神,抬眼停顿一刻,放下这封信件,背手在营帐中走动,一副无法决断的样子。

“我们派去太原内部探查军情的斥候,有人回来了吗?”

副将恭敬答道:“还没有。”

朱儁烦躁地摇了摇头,“皇甫嵩说,他有密报,太原北部,有豪强大族在发起对黄巾贼的反抗,叫我不要再浪费时间在河内募兵,现在手头上有多少兵带多少兵,直接北上攻击太原南大门,阳邑。”

“他还说,他会带精锐进驻常山,和太原黄巾在井陉山对垒,大张旗鼓,迷惑黄巾,让张燕以为他那边才是主攻方向,而我们就可以偃旗息鼓,快速进军上党,直扑阳邑,和内部义军南北呼应。”

副将听得连连点头,“如果真如皇甫牧守所言,末将以为此战略再好不过,内有义军抵抗,外有我部突袭,还有皇甫牧守牵制,我军必能大胜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