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三国从黄巾小兵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太原黄巾甲子年年终总结二(第1页)

张燕点点头,收下竹简按在桌角,“好,详细情况等我看过,迟一些再讨论。”他转头看向孙轻,“孙轻你那边怎么说?还顺利吗?”

孙轻负责祁县邬县以及大陵方向的把控,那里是太原的西南角,汾水在那里形成了一片大泽,名叫昭余泽,水利沟渠到处都是,良田甚多,人口甚众。

太原十六城,有八个城在这块区域,沿大泽而布。

军事上,这里是面对西河郡跟河东郡的主要道路。

经济上,这里可以说是太原的粮产中心。

所以,这里交由最早跟随,最早服心的孙轻来监管。

“河东郡在对面的永安县区域层层布防,西河郡的平周城最近,也是愈加紧张,城门审查越来越严。不过总体来讲,他们都只有防御,没有进攻太原的打算,今年没有发生战事,明年估计也不会。”

“分田事宜,我这边跟何渠帅差不多,详细情况同样写了个册子,等待督军判决。”

孙轻也拿出一卷竹简放到桌案上,接着说道:“不过其他的情况还是有的,督军交给我的图纸,曲辕犁的建造,基本实验完毕。”

“大陵的铁矿,今年除了修补甲片和枪头箭头,大部分的产量,用来打造犁铲跟犁刀,都分给了我们统管下的冀州百姓,大受好评!”

“这曲辕犁节省牛力,原来的直犁要两头牛抬,现在只要一头牛拉就行。”

“我将官府登记在册的公牛和查抄所得的私牛重新编册,按十户一头牛来分配,每户轮流租用,翻土很及时。”

“就算轮不到租牛的时候,用人力拉,也不用之前那么费劲,一个壮年男子在前面拉,一个壮年男子在后面推,也能翻得动,丝毫不耽误冬小麦的播种。”

“另外,新建旱厕公厕两百六十七座,其中九十七座建在我们黄巾军的驻地,军卒大小解手之事都在内中处理,另外一百七十座分布大泽周边,派两人为厕卫负责管理。”

“我们持续宣讲,希望百姓到公厕解手,不要把尿撒到大泽里面去,但是效果不大,来的人很少。”

“还有收购牛粪人粪的情况,按督军说的,什么粪便都收,五斗粪换一升粮,我们还提供标准量度的粪桶,这个倒是很踊跃,粪桶不够发,很多人还自己做了个差不多的木桶拿来称量。”

孙轻思量了一下,“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我没什么别的要讲了。”

张燕点点头,“做的不错,公厕那边,可以设立一项制度,我们查抄出来的布匹数量不是很多吗?扯出一些布匹来,做成绢花,背后盖上特制的印戳,凡是到公厕来解手的,每人送一朵绢花。”

“每七天,可以到县衙统计一次,绢花排名前十者,奖励绸布一匹!前二十者,奖励绸布半匹,前三十者,奖励绸布一丈。”

“同时吩咐县长官,按户核算,同一户中,绢花数量可以叠加,但一户只能占据一个名额。”

“另外,一户中,人均绢花数量大于二十一朵者,可以奖励布匹一尺,总数超过一百朵的,也奖励布帛一尺。”

“上述奖励只能单独核算,不能同时叠加计算。”

孙轻数着手指头,“督军你说慢点,我快记不住了!”

“没关系,等迟一点,我写下来给你,回去慢慢看。”张燕拍着他的肩膀,微笑道。

见孙轻报告完毕,陶升也开始讲述自己这边的情况,不过他却没有拿出什么竹简纸张来,而是拿出了几个枣子。

“阳邑位在太原南部偏东,是上党郡进军太原的必经之路,上党太守同样只有防御之意没有进攻的意思,所以今年也没有战事。”

“我那边虽然有汾河支流,乌马河,但地势不平,多山地,还有几个断崖,田地不多,养活本地已经是勉强,户口同样不多,也没发现什么矿产,这边的豪强也没什么抵抗的意思,所以比其他方向都要顺利地多。”

“不过,我在下去查看的时候,倒是发现了这东西,也算是个祥瑞吧。”

裴元绍举起这枣子,拿到灯火旁仔细看了看,疑惑地问道:“这上面也没写字啊,这叫啥子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