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明末:天启遗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章 袁崇焕冤(第1页)

当钟岳率领大军继续朝着关外前行,期间也收拢救助了很多百姓,也有不少百姓愿意跟随钟岳出关。

而每次经过那些被劫掠的村庄、城镇时,钟岳心中的恨意便更深一些,同时对袁崇焕的无能也更愤怒,甚至如果不是没有证据,钟岳都认为袁崇焕是个汉奸卖国贼了。

期间在看着怀里的丫丫,和在面对那些收拢救助的百姓时,有几次的咬牙低语说道:“袁崇焕该死!”

后世还有很多人认为袁崇焕是冤枉的!可是他们又凭什么认为是冤枉的?凭满清的乾隆说他冤枉,给他后代抬正白旗吗?

就连李永芳、宁完我这两个在原来的时空历史中为满清入关做出巨大贡献的汉奸也只能被抬入正蓝旗和正红旗两个下五旗,而正白旗却是和皇帝亲军两黄旗同列上三旗。

所以钟岳也不知道为什么袁崇焕会被满清如此重视,哪怕其死后百年,后代都能被乾隆抬入上三旗中的正白旗,明末为大明战死沙场忠臣多了去了,却没有一个的后代如袁崇焕的后代一样能被抬旗。

哪怕在原来历史上把乾隆哄得信任有加,并且提拔到身兼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无数要职,地位可以说是仅居皇帝乾隆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和绅,也只是被乾隆从一个旗奴抬入正红旗而已!

而且在原来的历史上袁崇焕在被抓捕后被定的九项罪:一,托付不效;二,专恃欺隐;三,以市米则资盗;四,以谋款则斩帅;五,纵敌长驱;六,顿兵不战;七,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八,兵薄城下;九,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这些罪可都不是崇祯皇帝直接定下的,而是经过刑部、大理寺联合调查审理才定下的,都是罪证确凿了。

可是一百年后乾隆在没有经历过的当时之事就为袁崇焕平反,还将没立过如何功勋的袁家后代抬到上三旗的正白旗中,这不免让人怀疑啊!

而且说袁崇焕冤的,他有这些无辜惨遭兵祸的百姓冤吗?

袁崇焕自升任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后。

在其掌控北方边疆所有军队的情况下,先是裁撤调走蓟州防线的近三万士卒,导致蓟州防线空虚。

同时在宁远之战后坐视奴尔哈赤西征蒙古,将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驱逐出蒙古南部。

同时在崇祯皇帝和朝廷的严令不许卖粮给蒙古的情况下,还将粮草卖给早已降金的东蒙古喀喇沁部三十六家,这无异于资敌。

崇祯皇帝和当时的大明朝廷都知道蒙古人信不过了,哪里还会裁减蓟州防线的军队。

自此建奴西面之敌被瓦解,蓟州防线兵力又是被袁崇焕裁撤和调走,防备空虚,这也是建奴能势如破竹入关的原因。

同时蓟州防线兵力空虚是袁崇焕一手操办的,哪怕是辽东将门和晋商,只要袁崇焕做得隐秘些,并且严令保密,这些消息基本不会被建奴得知。

可结果却是建奴不仅知道了,还在蓟州防线裁撤调军没多久就能准确的从兵力空虚的蓟州防线喜峰口入关!

而后又擅杀毛文龙,毛文龙的确是犯了不少军法律令,但袁崇焕给毛文龙定的十二罪项:

一,祖制,大将在外,必命文臣监,尔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

二,尔奏报尽欺罔,杀降人难民冒功,二当斩;

三,尔奏有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语,大逆不道,三当斩;

四,每岁饷银数十万,不以给兵,月止散米三斗又半,侵盗军粮,四当斩;

五,擅开马市于皮岛,私通外番,五当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