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南明亦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六章 江南震动(第1页)

杀入崇明城后,杨文启又配合城外守军迅速攻下了南北2门。

剩下的守军,眼看抵挡不住杨文启大军,毫不犹豫的从西门撤退了。

就这样,崇明县城一天之内第3次易手!

另一边,土国宝还在等着“杨文启”投降,盘算接下来要如何收拾杨文启,吞下那28w两银子。

结果江面船传来了炮击声,只见数艘2号福船排列成一条直线,像自己这里开炮。

土国宝大声喊道:“上当了,这杨文启居然还有援军,大家往南面撤,不要被炮弹击中!”

王安听到外面的炮声响起,知道杨文启那边应该已经攻下了崇明县城,顿时安心不少。

其实刚才他心里还是很担心土国宝孤注一掷,玩命的向戍堡发起进攻。

这样的话,他自己这个“诱饵”就被土国宝给吞掉了!

眼下虽然土国宝开始撤退,不过自己手里这点人马也不敢贸然出击,如果土国宝突然杀个“回马枪”,那可就要前功尽弃了。

目前只有坚持到天黑,然后再上船,想办法回到崇明县城与杨文启汇合。

正在撤退的土国宝,心中也是懊悔不已!

有道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自己不应该患得患失,错失了围歼杨文启的机会。

此时从崇明县城败退回来的士兵也赶来汇合了。

得知崇明县城再度失守的土国宝顿时暴怒,大骂杨文启狡猾奸诈!

此时黄大彪说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杨文启的援军应该不多,也就几百人。”

“我们虽然丢了崇明城,但是兵马损失不大,目前尚有2600余人。”

“眼下我们可以引蛇出洞,土总兵亲率1600人马四面围攻崇明城,卑职则率1000人马埋伏起来,杨文启只要求援,我们就先吃掉他戍堡的那波人马。”

土国宝大笑到:“大彪啊,还是你有办法,我们就依计行事。只要吃掉了杨文启的外援,他就是瓮中之鳖了!”

正当杨文启和土国宝这两人在崇明岛斗的不可开交的时候。

张名振所率领的舟山明军已经逼近了崇明岛。

(张名振,明末应天江宁人(今江苏南京),字侯服。崇祯末为台州石浦游击。南明弘光亡,与张煌言等拥鲁王监国,加富平将军,封定西侯。绍兴失守后,入舟山依附黄斌卿。鲁监国二年(1647),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通书舟山,因斌卿不应,乃独率军五万往援,至崇明,遇飓风,全军尽覆,只身浮海还。四年,率部火并斌卿,迎鲁王入舟山,晋太师,掌机务。六年,舟山陷,复奉鲁王航海。八年,率兵二万北上,截长江,驻军崇明平洋沙。寻被谗撤回。次年,再溯长江,攻入京口,威震南京。永历九年(1655),被郑成功拜为元帅。旋病卒;一说为成功使人毒死。)

张名振为人豪爽,重情重义,有人说张名振是南明最后的大侠,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其”三入长江”,登金山,遥祭孝陵的英雄事迹了。

永历八年(1654年)正月,张名振率数百艘大海船,溯长江而上,进抵镇江。

在金山,张名振设醮三日,遥祭孝陵,挥泪在绝壁上题诗,云: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

鹑首义旗方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

王师枹鼓心肝噎,父老壶浆涕泪亲。

南望孝陵兵缟素,会看大纛祃龙津。

今年4月为配合吴兆胜反正,张名振力排众议,率领数万明军,浩浩荡荡驶入长江。奈何苍天不佑,在崇明附近遭遇风暴,几乎全军覆没。

换做常人恐怕早已心灰意冷,但张名振遭此大挫折,雄心不泯,潜回南田招集旧部,重整旗鼓。

继续在舟山韬光养晦,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如果不是顾炎武去舟山报信,几天之后,当张名振得知鲁王被福建大军阀郑彩所挟持,便会率师攻破清军所占据的昌国卫(在今浙江象山以南),进驻健跳所(在今浙江三门以东)稳住阵脚,而后将鲁王迎至健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