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纨绔夫君的内阁之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第2页)

想起皇帝居然暗里把谢家留给了靖王,心头又是一阵生寒,吩咐道:“这回务必要将谢家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元相点头,还没来得及细说,内务的太监上门来催人了,元相只好长话短说:“殿下放心,自会万无一失,殿下此时回一趟东洲也好。"

凤城的事情一发,靖王必然会上东都面见圣上。

太子只想到自己被困在其中,却没想过,外有三个藩王替他挡在了边界,任何人到东都,都得经过他的东洲。

靖王一旦走出他中州的封地,便是图谋不轨,太子有理由将其处死。

终究还是不放心太子,元相回去后便找来了裴元丘,“你亲自去一趟东洲,要是碰上靖王和谢家人,格杀勿论。”

太子一走,皇后也坐不住了。

换作之前她没什么好惧怕。

和朝中众多大臣的想法一样,皇帝身边就这么一个亲生儿子,又是当朝太子,将来的皇位不传给他,还能传给谁。

可上回削藩河西之时,康王突然说了一句话:"娘娘以为,陛下当真

就只有太子一个儿子?"皇帝有多少子嗣,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早年原配夫人生下来的两个儿子,一个死于天花,一个死于战场,皇帝登基之时,膝下并无子

嗣。

后来迎娶她元氏为皇后,才有了自己的龙子,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位龙子,太子。

这些年杨淑妃倒也为皇帝怀了两胎,可惜命薄福浅,诞下来的都是公主,后宫虽进了不少新人,个个肚子都没动静。后宫所有的嫔妃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除了太子,皇帝哪儿来的儿子。

想了一圈,最后才想到了靖王。

细细一想,皇帝同靖王的关系确实不简单,幼年靖王便陪在陛下身边,陛下亲手把他抚养大,不是父子,胜过父子。

心下一旦存了疑虑,便无法安心,一次一次地去试探,越试探心越凉。

陛下对那位养子,当真是维护得很,不得不让她心怀戒备,几月前便派人秘密前去荆州,查了靖王的生母周娘子。

手底下的人从一位老妪那打听到了情况,"那周家的父母去的早,虽说周娘子上头有三个哥哥,但常年在外,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次,哪里顾不上她。周娘子遇人不淑,被人骗了身子,肚子显怀的那阵,村子的人才知道,个个都骂她不知检点。

“起初还只是在背后骂骂,后来见周家无人,愈发肆无忌惮,扔石头扔鸡蛋的都有,更有人心怀不轨爬上墙头,周娘子吓得门都不敢出,得亏周家的老大及时赶了回来,把欺负周娘子的人全都绑到了村头的树上挂着,村子的人再也不敢吭一声,周娘子这才过了一段清净日子。周家的老大一直照顾到周娘子生下孩子,满了周岁后,才出了门…"

“家里的几个兄长没去找那负心汉?”

老妪摇头,“谁知道呢。”又道:“多半是被村里的哪个二流子欺负了,什么遇人不淑,怕是想保住自己的体面。”

无论是不是遇人不淑,孩子出生,总得有个父亲。

只要把靖王的生父揪出来,公布其身份,他便对太子构不成威胁,皇后又唤来了心腹,“你再去荆州打听打听。”

当夜皇帝批完折子后,便坐在灯下,盯着手中一串早已被抚摸得看不出刻印的铜钱。知道他又想起了故人,太监刘昆上前替他续了灯火,劝道:“陛下仔细

眼睛,早些歇息。”

&nb-->>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