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乾心论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1节 黛蚕窟深淯水赠别一(第1页)

昌山之南,临蚕郡之东,有大泽名曰黛蚕。

大泽因其水色、形状而得名。

有传闻说,大泽深不见底,因此水色如黛。

这说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因为形成黛蚕泽的水,均来自更东方的北带山脉。

那是一片高耸入云,山峰上部终年白雪皑皑的巨大群山。

冰雪融化,一路从山腰流淌到山脚,再通过密密的松、栎林,最终汇入大泽当中。

这些溪流在山间,在林中,一点都没有黛黑之色。

源头尚且不黑。

却形成一片宽广的黛色大泽。

如此,便怨不得人们胡思乱想,安插传说了。

就在黛蚕泽与北带山脉间,近来却有一片堂皇殿阁拔地而起。

虽是凡俗工匠打造,布局却能见得不凡。

其外围,呈四门四宫之象。

北方,单阙石枋门,正中刻着“上相”二字。

东方,双阙木栱门,正中刻着“上傅”二字。

南方,单阙砖券门,正中刻着“上保”二字。

西方,双阙铜斗门,正中刻着“上宰”二字。

四门之内,分别立有方诸宫、白山宫、太丹宫与西城宫。

此四宫俱有三层台陛,阔逾百步。

四宫之间更有廊庑相接,回环转曲,外人入内一时半刻便要迷失方向。

而越过四宫继续向内,便是记谛、忌详、飞根、明灵、月华、阴符、皇象等二十四阁。

二十四阁列如圆环,却又一半蓝瓦白灰,一半黄瓦红灰,界限分明,各占一边。

于这二十四阁包围之中,又有两座宏伟大殿。

其中一殿统帅蓝瓦白灰的十二阁,名为虚生。

另一殿驾驭黄瓦红灰的十二阁,名为九玄。

这两殿形制之大,远甚于外围四宫。

不仅长宽各自达到三百步、七十步,而且还有三重庑顶,其内挑高近十丈。

哪怕是在夏日阳光最好的时候,殿内若无火烛,只需进门三五步,便已非阳光所能照耀。

此刻,九玄殿中,便是漆黑一片。

唯有一点点暗红,在离地约有三尺之处,不时晃动。

不过,黑暗中并非无声。

“铮铮”琴音,好似高山流水,断续弹奏。

奈何弹奏之人的水准着实不怎么样,常常失误。

断断续续的琴音间,似乎还有“嘎吱”之声、“哗哗”之声、“哔啵”之声……

种种动静,尽皆隐在暗中,难以分辨。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太阳西斜,阳光一点一点向着殿内延伸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