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魏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章 丁谧建言改刑罚夏侯著论驳肉刑(第1页)

话说曹芳让大内官张当当庭宣读了《易传》课考法后,殿上诸如太尉蒋济、司空高柔、司徒卫臻、光禄勋卢毓、太常王肃、太仆王观等一众太傅党群臣脸色都变了。如若以后地方上自己家族的中正们推荐的人才,还需要朝廷进行课考挑选的话,那他们的选举大权自然相当于被砍去了一半。

但这毕竟是天子亲自当众颁布的诏书,虽然众人心中愤懑,但却不敢表现出太多的负面情绪。

就在大殿之上鸦雀无声之际,尚书丁谧出了班列,只见他对曹芳建言道:

“启奏陛下,臣有一言。”

曹爽的三大幕僚中,相对低调且最有智谋的丁谧给皇帝留下的印象无疑是最好的。曹芳朝着丁谧点了点头后,丁谧继续说道:

“陛下,前番大朝会,何尚书曾谏言,恢复肉刑以减少杀伐,以保存人命、留存人口的提议,臣以为十分有理,变法诸事,臣以为应当以此事为先!”

曹芳听了丁谧的话后,不禁面露难色,一时之间沉默不语。为皇帝撰写过《论语集解》的曹羲明白,皇帝一向喜爱儒家义理,儒学水平不低,一向对残忍之事多有抵触,如今丁谧进言恢复肉刑以减少死刑,皇帝仓促之间又怎能接受?

就在曹芳沉吟不决之际,站在班次最末尾的尚书郎钟会缓步出了班列,开口道:

“启奏陛下,丁尚书所言,会并不赞同。”

尚书郎品级为第六品,本无资格参与朝会,但皇帝却对这个有神童之称的少年颇为赞许,因此这两次大朝会才让他破例来到了朝堂之上。

钟会见曹芳点了点头,于是这才继续说道:

“废除肉刑一事,先父定陵成侯曾与武皇帝、文皇帝、明皇帝先后数次商讨过废止肉刑之事,但先帝最终认为,吴蜀未定,不得仓促履行此事。如今吴蜀二方依旧未定,不知丁尚书为何就以为,此事一定可行呢?”

丁谧听了钟会的话,倒也不恼怒,而是平静的反驳道:

“先帝之时,商议此事的文武百官、学士学子就多达数百人,足见此事之重要。如今天下正是因为人口凋敝,农田荒芜、兵甲寡弱,这才才导致吴蜀二方久久不能平定,如今若恢复肉刑减少死刑杀戮,则国家每年都可多存活三五千人之多,若这三五千人归家之后再安心从事生产、生息繁衍,如此过上十年,我大魏岂不是又多了数万的农夫、士兵,如此一来,不知我大魏可以新垦许多荒田、增添多少的粮食!届时难道还怕扫灭不了偏居二方的吴蜀吗?”

已经从雍州征西府返回,并重新任职河南尹李胜听了丁谧的话后,深深的点了点头,对此事也是十分的赞成。

钟会听了丁谧的话,自知不好反驳。其实他本身并不反对恢复肉刑一事,他方才阻拦丁谧,只不过是为了阻挠曹爽的改制,不让一系列的改制变法开头而已。

皇帝曹芳原本对割截人体、残忍可怖的肉刑心存抵触,但听了丁谧一番话后,心中却忽然明白了恢复肉刑的好处,他点了点头,开口道:

“丁尚书所言甚是,此事事关重大,着令有司、太学、地方各处官衙、学府,一齐讨论此事,下个月朕要看到各地官员、学子的意见汇总。丁尚书,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吧!”

丁谧闻言,明白天子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向,心中激动不,他俯身跪拜再地砖之上,恭敬的说道:

“臣谨遵陛下圣谕!”

————————————

雍州,长安城,征西将军行辕。

这段时间,夏侯玄虽然远在长安,没有亲身参与大将军曹爽的改制,但他一面赈灾、安抚灾民,一面继续加固着雍州南境的防御部署,算是忙的焦头烂额。

夏侯玄在百忙之中,依旧关注着朝中改制诸事宜,关于裁撤中正官权力、撤郡这两件大事,由于肯定会遭到数以百计的中层郡守官僚的反对,因而不可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

他还听说了皇帝在朝堂之上不俗的表现,心中自然十分喜慰。

不仅如此,他还听说皇帝又通习了《礼记》,还专门以太牢礼去太学辟雍学宫祭祀了孔子与颜渊。这让夏侯玄心中对未来的天子充满了更加充足的期待。

夏侯玄这段时间最为关注的一项改制政策,是何晏、丁谧、李胜几人提出的恢复肉刑一事。

肉刑自古有之,包括黥、劓、刖、宫、大辟这五刑,以及其它侵刻肌肤、残害人体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