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夏日蝉鸣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章(第1页)

手上这本《钱商》是被程帆随手放在桌上的,她翻了两章便被吸引,看得还剩三分之一,出门前明智地将书塞进包里。

一盘刚出炉的松饼,旁边的玻璃碗里放着香蕉和冰淇淋球,她挖了勺冰淇淋混着香软的松饼送进嘴里,眼神都不离开书半秒。边看边赞叹作者功力之深,决心这本看完,再把这个作者的其他书全看了。

太阳落了,天还亮着没彻底黑下去。角落里光原本有些弱,室内暖色调的灯被打开,光落在书页上时,林夏从专注中被打断。拿了放在一旁的手机看时间,却敏锐地感受到有人在看自己,她不悦地抬头望去,看到那个人影时,却是一愣。

李子望下午跟林建华聊完后,他来京州要见的人、谈的事很多,并没有久留。

当林建华问他是否能赏面晚上吃饭时,他没有推脱,但七点后才有空,把地址告诉他,他直接去碰面就好。

结果事情结束得早,李子望也从来没有让人等的习惯,就让司机送他到了林建华宴请的地方。他没有先去包厢,就被服务生带到咖啡厅,说请在这休息一下,林先生很快就到。

进来时他就看到了坐在角落里的林夏,端坐着在翻一本书头也不抬,面前的松饼吃了一半就不再碰。

一位知名记者曾说过,做采访就像勾引人上床,如果用翻译,岂不是上床时中间隔了一个人。这话过于直接,但也说明了同一语言沟通的必要,效果远非用翻译可比拟的。

来内地谈工作,一些人惊讶于他的普通话之标准与熟练,这自然是更有利于合作的洽谈。ay曾好奇问他,老板你普通话何时这么好?他们能听得懂,但工作和生活中都大多用英语沟通,口语能力没这么强。

他没有回答ay的问题,更不会说在念书时,女朋友跟他交流都用普通话,有时还嘲笑他蹩脚的口音。他还偷偷上网找了老师去学习,结果等他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时,她已经离开。

李子望没有打扰她,点了杯咖啡,静静地坐着。

他的家族,在不同的地区与行业都有投资。对于内地房地产,他动作谨慎。

对市场缺乏了解,他势必会选本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共同开发。不冒然向一线城市进军,转而占领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市场,在这一点上,他与林建华不谋而合。

在对建林集团做背景调研时,ay提出质疑,建林集团的另一大股东是林建华的妻子孙玉敏,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她也是创始人之一。她两年前去了美国后,就没有再回来。这对我们的投资也许会有潜在的风险,这一点要写进o里。

他问,那其他人呢?

ay说,林建华和两个子女都没有境外永久居留权。

下午与林建华面谈,这个六十多的男人,眼角皱纹包围下的欲望、对风险刀口舔血般的追求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说是大胆而有魄力,也可以看出其作风之独断专行。

李子望相信,这样的做事风格,必然会让合作无比高效。比起外企的层层向上汇报的组织架构,这些民企只需要一把手的一句话,事情就能定下。这种效率,在别地是无法想象的。

林建华也很会放下身段,没有摆架子,见面前的几次线上会议,他都亲自参加、极力推进合作。

也是会有一点水土不服的地方,比如邀请参加饭局和劝酒,好像不被前呼后拥着就是不给他面子。结束后第二场还将他带去了声色场所。来内地做生意多年的一位朋友对他说,你习惯就好,习惯了,也就体会到它的好了。

当他端起咖啡,抬头时就忍不住看角落里的她。这就像一场作弊,不曾是她这几年生活的见证者,却轻易得到了答案。资料里的几行字,共同朋友聊天时的几句话,就拼凑了这几年的她。

此时室内灯光亮起,她兴许是察觉到了注视的目光,颇有警惕性的眼神扫来时,让他猝不及防。

他刚站起身想去跟她打招呼时,背后就传来了林建华的声音。

林建华穿了条西裤,被白色衬衫外的黑色吊裤带拉扯着,脚蹬着锃亮的皮鞋,走路生风,肥胖的腹部在提拉之下显得整个人精气神十足,“李总,你来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实在是抱歉,请你吃饭,还让你等。”

李子望看到林建华后边跟着一个面部轮廓颇像他的男子,这应该是他的儿子林洲,“林董您太客气了,这里环境挺好,坐着也舒服。”

“这是我的儿子林洲。”林建华转头对林洲说,“你得跟人李总多学着点,年轻有为,你要有他一半能力,我都犯不着操心你了。”

“你在这怎么都没跟人李总打招呼。”林建华看到走过来的林夏,揽过她,对李子望介绍,“林夏,我的女儿,我的得力干将。”

“林总,你好。”

在这看到林建华出现时,林夏就已猜到李子望就是他们的资金合作方,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她微笑着打招呼,“李总,客气了,叫我林夏就好。”

“别在这站着了,去包厢吧。”

包厢自然是雅致,若干根铜管做了墙面装饰,墙上留了盏圆灯,一朵梅印在其中,大片的暗黑气氛为基调之下,一点色彩留下了想象空间,完全不显压抑。角落里一块铺了鹅卵石,放了棵松树和石头,意境顿生。

面向小众群体的饮食,主厨更有自我发挥的余地。食材不追求稀而贵,偏爱新鲜而高品质的时令,做法上是更为大胆的创新,常打破味蕾的偏见,颠覆寻常的套式。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