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内阁第一夫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六章 谢昭入京(第1页)

张安夷与尹济的目光相触,两人心中各自有一番体会。

尹济收回了目光,只觉得感觉到一股压力,笑了笑说道:“听闻张大人遇刺,下官特意前来探望。三年前刚入翰林的时候还多亏张大人教导。”刚进翰林的时候,尹济在翰林院做编修,跟着张安夷纂修了《光华盛典》,现在亦参与《平乐大典》的编纂。

可以说这两届进士里不少人都曾跟在张安夷手下过。

即便是受伤靠在床上休养,张安夷还是一副高深儒雅的上位者的样子,气势上丝毫不落下风。他客套地笑了笑说:“尹大人是个有心之人。这两年尹大人在翰林院潜心研究学问,在东宫认真教导太子,我也听许多人说了。”

尹济立即道:“下官才疏学浅,自然是要多努力些的,只是这两年的研学恐怕还不够。此次下官前来探望张大人,不仅仅只是代表的下官自己,还是代表着太子殿下来探望张大人的。太子殿下听闻张大人遇刺,十分忧心。”

他这番话里的深意多智如张安夷,怎么会听不出来?

他是婉拒了他的提拔,想要继续在翰林院和东宫。这又不仅仅是婉拒了他的提拔,还是不动声色地拒绝了他的拉拢。

张安夷面上依旧一副温和的样子,眼中带着审视看着尹济说:“请尹大人转告太子殿下,我的伤并无大碍,多谢太子殿下关心。”

尹济恭敬地说道:“张大人的话下官一定带到。看了张大人无碍太子和下官就都放心了,不再打扰张大人休息,下官告辞。”他这一趟当真只是为了替太子来问候一番。

“莫见送尹大人。”

看着尹济离开,张安夷的目光有些悠远,看着尹济恍如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当年洛阶和徐厚争斗得厉害的时候,他与两人的关系都很好。却也没有接受他们两个任何一个的拉拢,靠着自己步步为营进入了内阁。

现在的尹济在他与洛阶水火不容的时候也是保持着中立,不同于他步步高升,尹济始终蛰伏着。可是参加科举的没有一个是不想为官、不想平步青云的,尹济能蛰伏如此之久是何等的心性?

当初的张安夷保持着中立是为了看洛阶与徐厚争斗,同时他有着更大的野性。如今的尹济与当年的他虽然做法上有些差异,纵观确实大相径庭。何其的相似?

所以,他的目的或许跟当年的张安夷一样!

灵帝吐血的消息根本没有瞒得了几日,可是却也不知是如何传到了西洲。

谢昭上了一封奏折,表示了极大的担忧,感怀了一番当年的兄弟之情,随后表明心中放心不下决定立即动身前往京城探望灵帝,还请灵帝恩准。赦他先斩后奏,离开封地之罪。

西洲过来的折子,即使快马加鞭也要半个多月。当这封奏折到京城的时候,谢昭已经动身上路半个月了。

朝中上下,一片哗然。

藩王擅自入京是重罪。

永安王此番前来京城到底只是为了探病还是因为听闻灵帝吐血起了别的心思?

大多数人心中有了一个同样的答案。

“皇上,永安王擅自入京恐怕图谋不愧啊,臣恳请皇上立即派兵捉拿永安王。”都察院的御史说道。

灵帝看着奏折沉默不语。

见灵帝似乎另有想法。御史言官们你一言我一语,将永安王谢昭这番大逆不道的行为狠狠痛批了一顿。

御史言官们真要一起骂一个人的时候,就连洛阶都是害怕的。

灵帝被御史们吵得皱起了眉。

“好了,你们住嘴,吵得我头疼。”灵帝揉了揉脑袋,十分烦躁,只觉得御史们的声音吵得他脑子里都嗡嗡作响,再不安静下来都要喘不过气来了。

这群御史言官们平日里就总是上奏折说他沉迷炼丹,不问国事,他想砍了这些人,可是偏偏光华的太祖皇帝立下祖训,不得杀御史。

安静下来后,灵帝仔细看了看谢昭呈上来的奏折,想到兄弟之情,心中有些感慨。“既然都已经动身半个月了,那就让他来吧。”

先帝在世之时便总说还是太子的灵帝宅心仁厚,可这样的宅心仁厚换几个词说就是妇人之仁、优柔寡断、难成大事。换做是先帝,当初绝对不会放虎归山,让谢昭去西洲的封地。

“皇上不可啊,永安王恐怕是假借探病之名,图谋不轨。”洛阶终于开口了,“臣恳请皇上立即派兵,将永安王捉拿至京城,囚禁起来。”

其他人的不听,洛阶的话灵帝总是要听一听的。

思索了一番后,灵帝说道:“永安王手中的兵不是都被调到其他地方去了吗?剩下那几千的兵也生不出什么事端。”

毕竟灵帝还不至于太愚蠢。

洛阶的眉毛深深地皱了起来。

这时,沈未出列说道:“皇上,臣有两全之策。”

洛阶看了眼沈未。

“沈爱卿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