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巴族迷魂·刑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第1页)

“现在不管是谁,一个人呆着都是挺危险的事,不管你还是杨铮。”马南想了想道,“我有个主意,既然杨铮不愿意跟你单独呆在一起,那么,不如我陪你一块儿去杨铮那里,这样,我们这里的几个人,就能都有一个照应。”

杨梅还在犹豫:“只是不知道杨铮愿不愿意。”

“但至少我们可以试一试,不是吗?你也不希望杨铮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成为凶手下一个下手的目标吧。”

杨梅怔怔地盯着马南,似乎想看清他的真实意图。但最后,她还是轻轻发出一声叹息,低头跟马南一块儿向前走去。

在这种情况下,她又何尝愿意单独呆在一个冰冷的房间里?就算死,跟自己心爱的男人死在一块儿,总比孤零零一个人死去要好。

第30章

秦歌回到刑侦队,贺兰已经将一份资料放在了他的桌上。

李建军交代了出售照片给杀人群管理员的事,并且,交易是通过网上银行转账完成的。李建军后来当着秦歌的面,登陆网上银行,下载历史明细账目。

明细账目打印出来,没费什么事,就找到了与刑官交易的具体时间。

网上下载的账单没有对方卡号,但这已经不能称为问题了。前段时间银行发生了起案件,秦歌在办案时,跟那家银行几位老总都打过交道,有两位私交还不错,案子完了,还能约出来一块儿吃吃饭聊聊天什么的。

如果公事公办,那至少得到第二天上班,才能查出对方的卡号,但秦歌只不过给银行一位老总打了个电话,半小时之后,不仅对方卡号,包括持卡人的身份证复印件,都传真到了刑侦队。

贺兰守在队里,拿到这些信息,立刻打电话给持卡人居住地的派出所,让他们查询此人的相关情况。派出所那边的人一听贺兰报出名字,马上就说知道这个人,很快就从户籍科调出了此人的相关资料,给贺兰传了过来。

持卡人名叫章善仁,但他究竟是不是杀人群的管理员,却挺让人怀疑的。

资料显示,章善仁生于1940年,也就是说他现在已经66周岁。现在上网的老年人挺多,看看新闻,玩玩小游戏,甚至聊天玩qq,这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要说一个66岁的老人创建一个qq群,还能招揽到那么多志趣相投的人,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太可能。

而且,这个叫章善仁的老人,离休前还是某大局的一把手,曾经在这城市风光无限。这也是派出所的同志一听贺兰报出名字便知道他的原因。

章善仁离休后一直住在家里,生活得非常低调,不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他的老伴早逝,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平时来往也不多,他这些年一直孤身一人。据所在辖区派出所的同志介绍,这位老同志和街坊邻居相处得挺好,附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碰上了,也会主动帮忙。他现在虽然退下来了,但外头认识的人多,一般小事情到了他的手上,很快就能办妥,所以在街坊邻居中口碑非常好。

秦歌立刻让贺兰给章善仁家里去电话,但没人接。立刻,秦歌就有了些不好的预感。他立刻再次联系当地派出所,让他们派人去章善仁家里,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

现在天已经黑了,一个孤身老人这时候不在家里,能去哪儿?

派出所的同志很快来电,章善仁家里没人,但据邻居反映,章善仁在海边还有一套房子,是他离休第二年买的,那会儿的房价还没这么高,但那也几乎用尽了他所有的积蓄。邻居们都知道章老爷子隔三差五总要到海边住上几天,钓钓鱼,吹吹海风,老头虽然孤身一人,但还挺会享受。

那套房子的地址很快就查出来了,位置就在那个海岛上,是他从当地一位渔民手上买来的,两层小楼,坐落在半山腰上。

听说又是海岛,秦歌头有些疼。星宿台就在那岛上,马南昨晚也是在那里失的踪。他忽然又想到,这一切和这个章善仁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

秦歌坐不住了,立刻带了贺兰,开车往那个海滨小镇而去。

路上,秦歌忽然想到那个民俗专家高伟,他答应今天去星宿台,察看一下星宿台与以前有没有什么不同。秦歌给他打了个电话,高伟说他刚从星宿台回到小镇,跟几位同行一块儿吃饭。他告诉秦歌一家酒店的名字,让秦歌呆会儿到了去找他,晚上把他捎回市里。

车到海滨小镇,驰到高伟说的那家酒店门口,本来想带了高伟直接去找章善仁,但秦歌想了想,还是带着贺兰进去吃了点东西,然后才打电话让高伟出来。

“有没有什么收获?”秦歌在车上问高伟。

高伟刚剃了头发,人显得很精神,但神色却有些郁闷:“你要的收获倒是找到了,但那收获对我们这些文物工作者来说,却不是好消息。”

“你发现什么了?”秦歌来了兴趣。

“观星台的墙壁上都有些刻画,西边墙上本来刻的‘仓颉造字’和‘舜耕历山’,但我今天去的时候,发现‘仓颉造字’那组画的一侧,又增加了一个图案。你别说,那图案刻得还真不错,混在本来的壁画里,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

不待秦歌说话,高伟抬高了声音道:“但这对文物是一种破坏!要知道,那星宿台可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星宿台上的壁画,可以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汉化像石之一,现在却随意让人在上面乱刻乱画。我早就向市政府递交过保护这些珍贵文物的方案,但有关单位一到正经事就说没钱,能把人活活给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