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都市修行我靠加点横推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山居(第1页)

“砰!”

“咳咳……”

王一推开木门,一阵烟尘飘来,呛的他连连咳嗽,连忙用手挥散。

“这得多久没人收拾了啊!”

王一环顾四周,全木制的墙板和屋顶,阳光透过浓密的树林,化成细碎的光亮从屋顶木板间隙映射下来,在地板上形成几块耀眼的光斑。

灰尘飘舞起来,散在光柱之内,如精灵跳跃,看上去五光十色,美轮美奂。

房间里的陈设十分简单,除了一张床摆在角落,进门口右边放着一个壁炉,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再没有其他家具。隔壁连着的耳房里有一个土灶,油盐酱醋没有,锅碗瓢盆倒是齐全。

灰尘散的差不多,王一才捏着鼻子瓮声道:“难怪工作人员一听我要租这儿,都跟看怪物一样看我。这环境谁愿意花两千一个月来租,也就是遇到我这种特殊情况,估计这会儿人家心里还把我当冤大头呢!”

简单整理了一下,床上有一层床垫,拍干净灰尘,天气不冷铺上床单就可以睡,晚上冷的话,他还带了一床空调被。

房间里水电都是有的,不过没有其他电器,对于王一来说,倒是无所谓,他只要能给手机充电就可以了。

而且木屋外面架设了信号增强器,虽然是在深山老林里面,但是手机信号却是满格,这一点他实在满意。

打水准备简单地把房间清扫一遍,忙忙碌碌快一个小时。

他本以为自己会受点累没想到一直到他把卫生搞完,除了出了一点细汗之外,完全没有疲惫的感觉。以前他蹲下久了,腰就会酸痛不已,现在也完全没了这些问题。

感受着自己充满活力的身体,王一都禁不住要给系统打call。

系统yyds!

直起身,看着焕然一新的房间,王一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呼吸着林间清新的空气,泥土的芬芳充斥四周,木屋,森林,微风,王一置身其中,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

收拾完这里的一切,他换了身衣服。拎着两个大编织袋就准备下山去采购生活用品和食物。

大同林场属桃花县直管,至今已有六十年历史,它是那段特殊年代下的产物。

本来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大同林场木材质量并不高,但由于计划体制,强行上马也曾经历了一段辉煌时期,一度供应周边四个县的建设板材需求,是县里的纳税大户。

到了改革以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外地板材冲击了大同林场的市场地位,导致大同林场经济效益不断下滑。

再加上桃花县自然风光秀美,又传闻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发生地,桃花县政府于是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旅游业逐渐成为桃花县经济支柱产业之一,那么自然而然大同林场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

一不能创造经济效益,甚至还需要县财政补贴才能维持运转。二又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违背了桃花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方针。

所以到了九十年代,县里下定决心,关停了大同林场。大同林场也从以前的板材生产基地,变为了护林单位,并规划了旅游区,开始植树造林,由林业局管辖。

王一记得小时候大同林场刚关停时,还一度造成了下岗潮,当时闹得轰轰烈烈,后来怎么解决的,他就不知道了。

不过林场建成几十年,几千员工的吃喝拉撒,也让大同山脚下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名叫‘大同镇’,大部分居民都是以前林场的员工家属。

最后林场被关停以后,大同镇也依然保留下来,只不过重新规划地区并依托大同山旅游区,形成了一个新的特色小镇,想必这也是当初林场下岗潮能平稳渡过的举措之一。

王一居住的木屋在深山区内,离着现在的旅游区其实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他上山时从北面上山还比较容易。

但是现在他要去镇上采购东西,就必须翻过大同山,从南面下山汇入到旅游区的主路才行,不然依然从北面下山,就必须坐车绕大同山一大圈才能到地方。

而且从王一现在的位置去往旅游区只有一条小道,崎岖难行,杂草丛生,人迹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