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网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2章(第1页)

“这说明孔子也并不是一味的只看等级,他也强调每个阶层的人在遵循礼制的同时要做到道德规范的要求,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孔子认为统治者若是滥用权力害民伤民,也会受到民众的反噬,这是早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后来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都对这一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

林老师讲的这一点,嬴政是认同的,现在他越来越认识到民众对于一个国家统治的重要性,只是林老师这里所说的民本思想他还不太能够理解,不过林老师后面应该还会再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脑筋急转弯?”林老师话锋一转,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脑筋急转弯是什么?

屏幕前的嬴政和蒙毅都有点懵,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急转弯,更遑论听没听过的话了。

不过林老师显然只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她直接说到:“这是老师小时候看的,可能跟你们都有代沟了,哈哈,这个急转弯是问孔子是什么家,然后有人说是思想家,有人说是教育家,结果答案是:老人家。哈哈哈哈,我小时候就觉得好好笑。”

看到屏幕不知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的林老师,嬴政和蒙毅都觉得有些冷,这就是脑筋急转弯?

林老师笑了一下就继续说道:“开玩笑的,这里其实反映出孔子除了在古代思想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他还在教育方面有着许多贡献,比如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后来的一些皇帝给孔子封赐的谥号就是‘至圣先师

’。”

“孔子的主要教育成就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创私人讲学等,这些都推动了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反映出他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这对推动国家教育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孔子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表述,他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都反映出他入世的思想主张,更加关注人类社会中的‘人’,而不是宇宙自然中的‘人’,但这也使得早期的儒家思想缺乏哲学化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哲学化的思考?

蒙毅听到这里,手中的笔继续记录着林老师提到的一些他不太懂的概念,同时又转头问嬴政:“王上,你明白林老师说的这个‘哲学化的思考’是什么意思吗?”

嬴政心中有所猜想,但他一时之间还没有整理好头绪,因此摇了摇头,继续听林老师讲课。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说道:‘孔子对于仁讲了很多,义利之辨也分得很清。每个人应当毫不考虑自己利益,无条件地做他应该做的事,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换句话说,他应当‘推已及人’,这实质上就是行“仁”。但是孔子虽然讲了这些道理,他却没有解释为什么每个人应该这样做。孟子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林老师引用了一段历史学家对于孔子思想的解读,导向了下一个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孟子。

嬴政发现课件中展示的这段材料的出处中也有“哲学”两个字。

“哲学”究竟是什么?是否意味着之前林老师看待很多历史事件的思考角度,之所以能够如此宏观并且具有逻辑,是否就和这个“哲学”有关?

这个词汇过于抽象,嬴政还不能确定它对于国家的统治能够有什么帮助,因此他准备继续听完思想史再去结合具体知识来分析这个抽象的概念。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四配圣’之一,孟子可以说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孔子的一些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发展,首先就是他的伦理观,他在《孟子》中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孟子在这里所展示出的伦理观就是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天生就具有怜悯同情别人的心情,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受到社会的影响,被个人私欲所蒙蔽了,因此统治者要做的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作用唤醒人们内心所具有的善念。”

嬴政听到这里略微皱了皱眉头,他觉得自己暂时还是无法认同这个观点,他想起嫪毐还有那个樊氏族长,他并不认为这样的人会具有怜悯他人的情绪,也不认为通过教化就能改变他们的心性。

“继续这样的伦理观,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君民关系,主张统治者要做到仁政爱民,要‘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省刑罚,薄税敛,真的就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吗?

嬴政陷入了思索。

一旁的蒙毅显然是比较认同这里的观点的,他一边默默点头一边兢兢业业的记着笔记。

有蒙毅在,嬴政的学习笔记记得比以前简洁多了,他不会把老师课件上展示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而是将一些自己的疑问点随意的标注在之前自己根据教材记录的笔记上,课后方便和蒙毅探讨。

“讲到这里,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孟子提出的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属于我们前面讲过的哪种思想?对,就是民本思想,而这种民本思想,是有利于调和阶级矛盾,推动封建统治进一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