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北京悠悠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第1页)

王丽英寄居在舅父家。她舅父家就在琉璃厂附近的吉祥二条胡同。后来,这家主人举家南下,迁往上海,将这所房子委托王丽英代管。王丽英的朋友便毫无顾忌地到吉祥二条胡同青找王丽英。年青人聚会在一起,谈笑风生,无所拘束。

策太郎既然是古董商人,自然要常去琉璃厂,而且经常涉足于王丽英家中,与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策太郎真想天天都到她家里去,可是他又不敢如此放肆,于是隔一天就去玩玩。如此这般,他便可经常倾听到年青人对目前形势的看法和争论了。

策太郎沾沾自喜,他想:这是多么好的情报来源哪!

年青人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当前日,俄之间的矛盾。每当谈到此事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愤慨地说:&ldo;如果在我们神圣的国土上发动战争,真是太岂有此理了!&rdo;

有时,策太郎也会听到与众不同的见解。这种见解出自一个曾就读日本高等师范学校的青年人之口。这个青年人皮肤白嫩、面孔长长、眼神怠倦。他说:

&ldo;我们应当热烈欢迎在我国的东三省发生战争。何以言之呢?因为那里才是清朝的故土。一旦战争爆发而使其变成废墟,清廷贵族们在心理上、物质上肯定都会衰竭。当然,东北三省一旦成为战场,对当地居民是极为不幸的。应当事先让他们避难,除此之外别无他途。鞑虏的领地荒废之后,清朝的命运也就完了。我辈革命者,应当为在满洲的土地上发生日俄战争而感到高兴才对……&rdo;

这位年青人不是慷慨激昂地辩论,而是极其冷静,颇具说服力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他说的&ldo;鞑虏&rdo;一词,是汉族人对满族人的轻蔑称呼。毋须赘言,&ldo;鞑&rdo;就是指鞑靼人。

中国在二百多年前波满族人征服。清朝当然是满族的王朝。满族的皇亲贵族们,大多在东北三省占有领地,每年从那里得到年贡,过着豪华的生活。

倘使他们从领地上得不到任何东西,无疑就会衰败下去。这些皇亲贵族们一定会把东三省当作清王朝的&ldo;屏藩&rdo;死守下去。当他们衰竭无力时,谁来为他们维护清王朝呢?这样,他们也就临近灭亡了。

上述论点,条理清晰,也是出自那位年青人之口。

有些人听了,频频点头道:&ldo;嗬嗬!果然不错。的确有独到的见解。&rdo;

不过,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却反驳道:&ldo;东三省固然是鞑虏的领地,可是在那块土地上耕种的不都是咱们汉族兄弟吗?……一旦发生战争,汉族兄弟都会被卷进去。不行,一定要避免发生战争!&rdo;

待一场激烈争论略微平静时,李涛从容不迫地站起来说:&ldo;不管咱们怎么争论,假设总不是现实。诸位,我想战争是不会发生的!……何以言之?这是现实!即使日本很想发动战争,可是他们没有借口,不是枉然吗?……&rdo;

策太郎不由得吃了一惊。从讲话的口气听来,李涛似乎很自信。

&ldo;你怎么知道呢?&rdo;王丽英问道。

说来也巧,这正是策太郎想提出的问题。

&ldo;反正这就是我的结论。我的结论来自有关方面的可靠消息。首先可以说是不会错的……只能说到此为止,不能再讲下去了。否则会给向我提供消息的人带来麻烦。&rdo;

&ldo;可是,为什么日本方面找不到借口呢?&rdo;王丽英追问道。

&ldo;丽英,你对国际形势缺乏研究。我认为咱们对形势必须有个大略估计……现在庆亲王走的是李鸿章的路线。也许这样做是对的吧!&rdo;李涛说完,嗬嗬地笑了。

此刻,策太郎的心早已飞向金鱼胡同那须启吾的住宅里去了。

哪怕是街头巷尾的传说,策太郎也应当向那须汇报。倘若情报确切,那真是有关大局的重要问题。

策太郎很想即刻告辞,但又怕引起别人的怀疑,只好耐心地等待着。也只有在这种紧张的时刻里,他才会忘记王丽英的存在。不久,在座的人把话题转移了。

策太郎机敏地抓住时机,故意伸了个懒腰,然后开口道:&ldo;我告辞了,还要去做生意。唉!当小职员真辛苦……各位有时间请到琉璃厂的敝店里坐坐……&rdo;

策太郎离开王丽英家,急忙坐上一辆人力车,赶紧向城里奔去。

他是专程来向那须汇报重要情报的。可是,到了那须家,却不见他的人影,只有那须雇的老妈子用生硬的南方口音说:&ldo;哎呀!我家老爷出去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rdo;

&ldo;真没办法,我有事要找他,他却到外面溜达去了……&rdo;策太郎又气又急,发了几句牢骚。

但是无论如何,必须耐心等他。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那须回来了。这三十分钟对策太郎来说,真像足足等了半天似的。

那须见到策太郎,却流露出困惑为难的样子。

&ldo;你怎么了?我现在正忙着呢!……嗯!这样吧,反正我也有事找你。两小时后再来,好吗?&rdo;那须不耐烦地说。

这时,策太郎真是怒火满胸。他想,如果他听到的情报属实,那么这个情报很可能是左右国家命运的。但是,当他看到那须启吾的那种令人迷惑不解的态度,真是气愤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