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北京悠悠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第1页)

&ldo;其实,当时在她思想里,并没有认为杀死文保泰是犯罪行为。文保泰是镇压革命的刽子手的爪牙,是坏蛋啊!在芳兰心目中,革命是至高无上的事业,应当为革命筹划经费……正因为这样,她才一心一意地要杀死文保泰。这种信念使她视死如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那时,正是袁世凯残酷镇压国民党人的时代。他们在上海杀害了宋教仁。芳兰也是在上海惨遭毒手、饮弹而亡的。&rdo;

清朝灭亡之后,宋教仁是反对侵吞革命果实的袁世凯的最强有力的中心人物。他和日本人北一辉【注】有过深交。北一辉在《中国革命外史》一书中,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角不是孙文,而是宋教仁。宋教仁强烈反对袁世凯,故此在上海遭到暗杀。共和国成立不久,芳兰也遭了毒手。她死得太早了。

【注】(1883年‐‐1937年)日本的右翼政论家,曾支持日本军人发动政变未遂被处死‐‐译者注

&ldo;真可怜啊!&rdo;张绍光说,&ldo;芳兰不是在富裕的家庭中成长的,但她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她不是那种夸夸其谈大讲革命道理的人。然而,为了革命,她愿意做任何工作……甚至去杀人。同她相比,李涛之流,只不过是写写革命的剧本罢了。&rdo;

&ldo;他终于脱离革命阵营,捞钱发财去了。&rdo;

&ldo;他只是口头革命派,不,一开始,他们是不是真的置身于革命,还是个问题呢……哎,我倒想问问,当初和您一块把那笔收买用的巨款运到悠悠馆的日本人,后来怎么样了?&rdo;

张绍光转变了话题。

&ldo;他呀,他发财了。在美国呢……前几年偶然在洛杉矶碰见他。他和李涛一样,也过着豪华的生活呢……真令人吃惊啊!&rdo;

&ldo;其实,我认为没有什么可吃惊的,这类人,大概都有赚钱的本领吧!不管做什么,都是从金钱出发的……土井先生,您在北京吉祥二条胡同的黑房里,已经听过我对悠悠馆事件的分析和推断了……当时,我还煞有介事地用图解的方式说明那个事件发生的经过。现在担想,真是令人汗颜啊!当时我的确是想说明事件的真相。&rdo;

&ldo;真相我也早已明白了。当时我在屏风背后偷偷地听了您的分析,一点一滴都讲得很透彻,把&lso;谜&rso;解剖得很出色,我脑子里一点疑问也没有了。&rdo;

&ldo;然而,并非如此。&rdo;张绍光微笑了。

在促膝谈心的过程中,策太郎感到张绍光的容貌丝毫没变,但言谈举止却与往昔完全不同了。

过去的张绍光,性情乖僻,对一切都采取旁观的态度,现在却是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是一个真正有事业心的人,他稳重沉着,在这个世界上已深深扎了根,真令人有&ldo;士别三日刮目相看&rdo;之感。

&ldo;您说并非如此,又是什么意思?&rdo;策太郎问。

&ldo;我能够解释清楚的……&rdo;张绍光回答说。

&ldo;仅仅是文保泰事件的最突出的部分,也不过是摸到了事情的表面罢了……至于真相,还是经过很久以后才弄清楚的。现在想想的确感到惭愧。

&ldo;您说的真相又是什么呢?&rdo;

当时,我没有眼力,但却装出一副通达世故的样子……是极其浅薄愚蠢的……您知道吗?实际上文保泰事件是那须启吾一手炮制的。&rdo;

&ldo;嗯?怎么?……&rdo;

当张绍光突然提到那须启吾的名字时,策太郎一刹那间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他几乎没有把这个姓名和那须启吾本人联系起来,即便联系起来了,也使人难以置信。他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呢。

&ldo;感到意外吧?&rdo;

张绍光调换了一下盘着的脚,继续说道:

&ldo;我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真相时,大为吃惊。我对自己的愚蠢进行了反省……那时,我曾为自己摸到了一些表面情况而沽沾自喜,这是可悲可耻的。我以这件事为转折点,认真考虑如何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深深扎根的问题……那个案件是这样的:日本方面拼命拉拢清朝大官,由那须启吾制造了当时的文保泰事件。他是日本的重要谍报人员,最了解当时的情况。如果清政府和俄国就撤兵问题进行协商,日本将一筹莫展,这也是日本最担心的。那须了解到这些内情,便和袁世凯密谈了生财之道。&rdo;

&ldo;是那须向袁世凯提出的?&rdo;

&ldo;是的。当清政府就从满洲撤兵问题开始和俄国接触时,故意将这个情报透露给日本。日本马上展开收买活动,力图阻止清俄就撤兵问题达成协议。袁世凯知道这一生财门路后,便与庆亲王、那桐磋商,并向日本政府敲诈勒索了一百二十万元,以其中一成,也就是十二万元酬谢那须启吾,他真是发了一笔大财啊!&rdo;

&ldo;这是真的吗?&rdo;

策太郎说完,自觉有些失礼。事实上,他也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事。

&ldo;当时,我调查了袁世凯周围的人。告诉您,我说的这些都是真实情况!……那须启吾不仅如此,而且还和袁世凯策划和革命派一起瓜分第二次送去的二十五万元呢。&rdo;

&ldo;和革命派?&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