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白色的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第1页)

&ldo;你确定总统先生的脑移植到黑人身上了吗?会不会是另一个护卫麦克尼尔?&rdo;

&ldo;你们有没有顾虑到人权问题啊?&rdo;

&ldo;会不会产生后遗症?&rdo;

&ldo;你们怎么处理凯休的脑?&rdo;

我冲出记者会场紧闭门扉,阻断一连串的人声、物声、谴责与追问。

&ldo;总而言之,脑部移植手术对记者团体而言还比不上总统先生的脑移植到黑人体内这件事令他们震惊。&rdo;

我而向坐在床上的人说明记者会的情况,这个人头上裹着绷带,黑褐色的皮肤、琥珀色的瞳孔再加上一身强健的体魄。身体部份是凯休护卫,而脑部则是布拉德佛登总统,我誓言效忠的政治对象。

&ldo;这也是人之常情,国际之间已经公认脑部移植手术为即将成功的技术之一,成功者不是美国就是俄罗斯、德国或是日本,此事早在众人的预料中,因为再过不到十年的时间人类就要迈入二十一世纪,但是谁也没想过黑人会成为美国总统。&rdo;

我耸耸肩。

&ldo;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人类的观念却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恼人的种族问题仍将伴随着人类社会一齐迎接下个世纪的来临。&rdo;

&ldo;法兰克,你打算由白宫发言人改行当文明批判家吗?&rdo;

总统先生笑着直呼我的教名,他的外貌与声音都是属于黑人护卫赖瑞&iddot;凯休,我到现在仍然摆脱不了这种莫名的违和感。

&ldo;不,我只是兼差罢了,白宫的待遇比较优渥,苛薄的上司还不至于让我想跳槽。&rdo;

正当我反唇相讥之时,有个人打开病房门走进来,他就是进行全世界首次脑部移植手术的修克罗斯博士。

&ldo;总统先生,您感觉如何?&rdo;

如果有个精通面相学的专家在场,看到博士的长相可能会断定他是个典型的偏执狂。博士并没有突出的特征,但那对张力十足的目光往往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位年近半百的医师过去曾在巴尔的摩经营一家私人医院,但是那家医院在十五年前发生一场不明的人为纵火,医院烧得精光,但摩根纪念医院肯定他钻研脑部移植的技术,于是聘请他到院内驻诊。常听人称他为疯狂医生,而他以人体做实验的传闻也已成为半公开的事实,这次手术在医学史上的确是一桩辉煌璀璨的丰功伟业,遗憾的是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甚至有家报纸不怀好意地写道:&ldo;如果是由修克罗斯博士以外的医生成功完成这项手术,必定备受殊荣。&rdo;修克罗斯博士之所以让舆论界痛深欲绝的原因就在于他极端的保密主义,在联合记者会之后,某个电视播报员还故意把博士捧为&ldo;无可奉告先生&rdo;。博士平时最擅长自吹自擂,一旦问题涉及核心他立刻不断以&ldo;无可奉告&rdo;一词塘塞。总而言之,修克罗斯博士并非危险份子,却是个十足可疑的人物。而我则认为布拉德佛登总统与博士之间这层长久的往来关系,简直就像一场恶梦。

博士似乎没有甚么要事,在询问总统的病情并简短寒暄几句后正打算离开病房,就在此时与随侍在床边的我四目交接,他不禁垂下头沉思。

&ldo;我是不是曾经在哪里见过阁下?&rdo;

我而露苦笑。

&ldo;自从我担任白宫发言人以来,在电视上曝光的机会不计其数,可能高达一、两百次吧,除非你是住在阿拉斯加的深山里,否则不可能对我的脸毫无印象。&rdo;

待博士离去后,我转向总统大吐苦水。

&ldo;总统先生,我希望你应该慎选朋友,我很担心博士的坏名声会连累你。&rdo;

&ldo;法兰克,你要我成为忘恩负义之徒吗?他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rdo;

总统先生瞄向自己的手,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开口说道。

&ldo;看着身上的黑皮肤,感觉的确格格不入,不过我迟早得去习惯它,而且非习惯不可,不管是白是黑,我就是我。&rdo;

我的目光也落在自己白皙的手上,&ldo;不管是白是黑,自己仍然是自己。&rdo;我可以了解。

此时又有一位客人造访。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名年轻的黑人女性。她的肌肤泛着浓郁的达吉琳红茶色泽,精雕细琢的五官与秾纤合度的身材比例,仿佛是出自名匠之手的石雕。

&ldo;布兰达。&rdo;

总统的声音似乎哽在咽喉。

&ldo;这次事件我真不知道该对你如何交代……&rdo;

我退居墙边保持沉默,因为我也找不出适当的应对,我们跟这名女性──布兰达&iddot;玛休兹相识多年,透过她男友──赖瑞&iddot;凯休的介绍。

她开口说道,没有任何惊惶失措的言行举行。

&ldo;看到您无恙我就放心了,总统先生。&rdo;

说完,她就直视着总统。

&ldo;总统变黑了?哼,总比变红来得好吧。&rdo;

据说共和党右派某位参院议员在新闻记者面前如此说道,不料事情有一必有二。

&ldo;脑部移植等于是违背了上帝所赋与的自然之道,应该与堕胎一起从这社会根除,生死定夺必须取决于神的旨意。&rdo;

某位宗教家带着一脸无趣的表情谈论著了无新意的内容,整个舆论界鸡飞狗跳,如同一个遭到狐狸袭击的鸡笼。说好听点是雨后春笋百花齐放,但&ldo;支离破碎的鼓躁状态&rdo;这项批评比较接近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