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五十年代之养殖小能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第1页)

镇小学的钱校长,听到了欧蓉要辍学的消息,追到了欧蓉家里。

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以后,钱校长找老太太谈了谈,竟然没一会儿就把老太太说通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要日万的,写了才发现,日万太难(?﹏?)我会尽量日六的!

留言多的话~作者努力憋也要再憋出来一章~

第44章

“钱老师,你是怎么和我奶说的啊?”欧蓉好奇问道。

“还能咋说,说市里的学校只要能考上,上学是倒给钱的呗。”

“我咋不知道还有学校上学倒给学生钱的呢?”

钱校长摸摸欧蓉的头。

“傻孩子,当然没有这种学校了,所以你要努力学习,多拿几个奖状,争取多拿一些奖学金。

拿了奖学金就有钱给家里了。”

“万一我要是拿不到奖学金怎么办呀?不是又要被奶奶带回家?”

“没有奖学金,老师就给你发奖学金,谁叫你是我的关门大弟子呢!

但是你还是得好好学,要帮老师保住棺材本啊。”

欧蓉笑嘻嘻的答应着。

欧家村大搜查也就找到几百斤粮食,王庆安走了以后就从欧家村去了另外的两个村子。

可惜的是,没有任何的收获。

欧蓉就不信别村的村民们就真的把口粮都交出去了。

抗战时期过去了,人都是自私的,在最困难的时候国仇家恨,有赶跑鬼子这一个目标时刻的鞭策。

人往往很多的表现出了人性的无私和美好,事实也证明了,各个国家都好,在战争的时期。

出现了更多的英雄人物,舍己为人,不畏强权,无私奉献。

但是在和平时期不能说这种人没有了,只是变少了。

而且越在后世更加注重自身利益的人就越多。

现在已经是和平时期了,欧蓉不相信只有欧家村一个村的人偷偷的藏了粮食。

之前也说了,现在的农村人,多多少少都有城里的路子。

买卖淘换点粮食不在话下。

要么就是王庆安没仔细的搜,要么就是人家得到的风声早,早早做了防备。

欧蓉觉得也许两者都有,尤其是王文树村,浩浩桑桑这么多人,也许他们村的人一开始就是什么都知道的。

那次只是一场针对欧家村的扫荡。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七百多斤粮食,就算再兑水喝的粥再稀,一个月也已经是极限了。

没看历史各个朝代的人民起义运动都是从饿肚子开始的吗。

欧家村和另外三个村子合并的生产队队名,被王庆安改成了第一生产队。

寓意年年生产拿第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