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清穿之太子妃的彪悍日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章(第1页)

一箭双雕!

或者,一箭三雕!

太子听了墨晴的话,久久无言。

把事情推到康熙的身上,这的确是不得罪人的好方法。但是,他们这样做了,万一被康熙知晓,也是不大不小的罪过。

当然,太子明白,此事就算是被康熙知晓,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处分。

只是,这样算计自家皇阿玛,似乎有些不孝!

&ldo;福晋啊,咱们这样做的话,是不是不孝啊?&rdo;

&ldo;哪儿有?&rdo;

墨晴眼睛一瞪,望向太子,&ldo;咱们不过是借用皇阿玛的名义而已,再说了,太子爷都说了,皇阿玛对你的折子,十分认可。&rdo;

&ldo;但,这事儿,咱们到底是假借圣意!&rdo;

太子还是感觉有些不大妥当。

墨晴撇撇嘴,道:&ldo;太子爷,咱们这哪儿算是假借圣意?咱们这样做,分明就是在上体圣心,帮皇阿玛分忧!&rdo;

&ldo;怎么讲?&rdo;

太子微微失神,他是真没看出来,这样做,怎么算是帮康熙分忧!

&ldo;太子爷,我听说,京中不少的官员、勋贵都在户部借了银钱米粮,是不是有这么回事?&rdo;

墨晴定睛望着太子。

太子点点头,道:&ldo;是啊,京官的俸禄微薄,又没有地方官吏那么多捞钱的门道儿,皇阿玛体恤他们生活不易,这才允许他们在户部支借银钱米粮……&rdo;

&ldo;太子爷,您不觉得这事儿有些好笑吗?&rdo;

墨晴看着太子,表情是相当的哭笑不得。

康熙明知道京官生活不易,那为什么不肯提高一下人家的俸禄?而京官呢,俸禄不足,在户部支借银钱米粮度日,但他们是真的生活不易吗?

好吧,的确存在一些寒门子弟科举入仕,在京中又是清贫衙门办差,生活不易。但这部分人,绝对是少数。

在康熙朝后期,官员们从户部支借银钱米粮,根本就是成了一种风气。甭管是不是真的缺银少粮,全都在户部支借,而且支借的越多,越有面子。

四阿哥登基后,为了收回这部分的钱粮,可是没少折腾的。

墨晴隐约记得,还有一位阿哥为了还钱,当街变卖家中器物。为此,雍正帝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刻薄寡恩之名。

可正是因为雍正的所为,才给他的继任者,乾隆皇帝留下了厚实的家底。

清朝历史上的康乾盛世,若没有雍正在其中承前启后,绝无可能出现。

若太子将来继承康熙的皇位,那么,有些情况就得杜绝。不然的话,太子就可能走上跟四阿哥一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