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门科举之赚钱,考试,养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1章(第1页)

几乎在每个村,得到官差送来的紧急告示,都是像李老福这般兴高采烈激动的通知村民开会,说好消息。

等里正镇长们仔仔细细把官府的告示说完,不管是村民还是镇上的百姓,都瞪大了眼睛。

林泽所要求的‘义务教育小学’其实照搬现代的教育制度。

整顿了一番青山县的官员后,衙门目前的库存资金非常充足,完全可以支撑由官府出资在各村各镇开办私塾,发展教育。

当然,这些私塾也不能所有的东西一味全部都由官府的银子支撑,所谓的‘义务’二字是双向的。

官府只是出资修建私塾、置办教学设施、以及聘请教书先生等事宜;等到正式开学,所有的孩子还是需要交学费的,只不过比起以前教束脩,现在的‘官府小学’要便宜很多,只要不是特别困难的家庭都支撑得起。

因为还是要给学杂费,所以自然就会出现部分见识短浅和重男轻女的家庭有异议,会选择性送家里最受宠的孩子上学,节约银子。

所以,伴随着官府开办私塾的同时,还有一条附带命令,就是所有百姓必须把家里孩子送到小学读书,无论男女小哥。

部分实在困难的家庭,则可以申请‘贫困生’帮助。

而大人们也必须定期定时去‘官府小学’进行识字教育,否则会被处罚,不过这个免费的。

总之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小孩教育,大人扫盲,全员行动起来!

“啊?女娃和小哥也必须要送去读书啊,干啥浪费银子,等家里小子读完回来教也一样嘛……”

“是啊,虽然这个官府小学的私塾学费便宜,但家里孩子全部都送去,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哩。”

很显然,大多数百姓对强制送家里小子去读书没意见,可女娃和小哥就有点不想了。

官府私塾小学收的学杂费是少,可是谁家里不是五六个娃娃,就算一年每个孩子只花几两银子,五六个一起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巨款了,长期谁家里承受得住。

“别急别急,林大人颁布这个政令肯定就是想过大家困难的,所以特别贫困的家庭可以申请贫困生的帮助,又或者进行‘助学贷款’……”

“助学贷款又是个啥啊?”

“就是咱们可以跟官府先借钱送孩子去读书,到时候只要完成一些官府指派的活计,就可以抵消债务,反正咱们干活最后得利的是咱们自己孩子,没损失。女娃小哥有学问了,以后娶回家也好教育咱们下一代不是?”

这倒是,要是家里娶回来的媳妇都认识字,那打孙子一出生就能开始学习,走在人家前面。

如果以后别家姑娘都认识字,就自己的不认识,肯定就嫁不出去了。

于是众人想想,如果官府肯给大家找活干赚钱的话,那送自家的闺女小哥去读书也不是不行,反正孩子小也干不了什么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