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农门科举之赚钱,考试,养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3章(第1页)

虽然不知道官府的目地是什么,但总不能闲着无聊吧,做这些事情肯定都是有目地和寓意的。

热热闹闹一番讨论之后,大家的想法都挺统一的,

“……估计官府可能又会发什么新告示了吧,林大人不是说咱们青山县现在是陛下钦点的‘新政策实政点’,简单意思就是有什么新圣旨都在咱们这里先施行,这回查人口登记,肯定是又有新律法下来了。”

“我猜也是,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律法。”

“肯定是好事,林大人才上任半年的时间,那一次发布的告示不是对我们有好处的?林大人是个真正为咱们老百姓着想的好官,肯定又是好事,咱们等着就是。”

“就是就是,自从林大人上任后,咱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的感觉了,反正现在想做工咱们不愁找不到和被坑了,直接去‘官府人才中介’报道等消息就是,真方便舒服……”

村民们兴高采烈的讨论。

有着之前的好消息例子,对官府的新动静很是期待,不像以前,一听见官府说要干啥,顿时就愁眉苦脸回家数自己荷包还剩下多少银子过日子,唉声叹气……

白老太听了一溜村民的讨论,回到家后也没心思再去计较儿媳妇的问题了,心里也开始琢磨。

她是个活了半辈子的老人,见识经验总比年轻人多些,又是个独自拉扯大儿子的女人,没点本事和脑子怎么做得到,她很敏锐的感觉到了这次官府普查人口肯定没那么简单。

不过到底怎么不简单她就猜不到了,毕竟连衙差们都不清楚,她一个老太婆顶多能嗅个敏锐。

但她隐隐觉得,这次人口普查会改变家里的一辈子。

仔细思考辗转难眠了半宿,第二天白老太果断翻出家里的银子,换了身没有补丁的旧衣服准备出门。

“娘,您这是去哪里啊?咱们村离镇上远,虽修通了路,可今天老王叔家里的牛车不赶集,您这么大年纪走着去身体怕是吃不消……”

白家儿媳妇早上在井边打水,看见婆婆要出门没忍住多说了一句。

虽然婆媳关系不好,婆婆对她很凶,但娘家人不理她,夫家是她唯一的依靠,她还是很努力孝顺讨好婆婆。

也就是这点任劳任怨才让她多年无子没被休,白老太对儿媳的关心还是很受用的。

想想自己一个老婆子走那么远的路去镇上确实挺危险,万一路上气没喘顺倒到地上都没人看见。

想了想,又看了看儿媳妇五六年都没有动静的肚子,干脆招呼摆摆手,

“那你跟我一起去,顺便找个大夫看下,你这肚子也是的,嫁给大壮这么久连个闺女都没个下个蛋,也不知道你娘家怎么养的你!还得老娘花银子给你看大夫,回头你娘再敢来咱家借粮食,老婆子我拿烧火棍招呼去!快点回屋换衣服走人……”

白老太嘴巴从年轻时候就是个毒的,说话很难听。

“好,娘您等下,我马上换衣服。”

白家儿媳妇早就习惯了,也不往心里去,听话赶紧回屋子换衣服。

婆婆恶是恶了点,但总归她生病的时候婆家没把她扔回娘家去不管,闹灾的时候她也没被饿死卖掉,生不出孩子也更没休掉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也不打她了,她很满足了。

反正把媳妇熬成婆,婆婆一把年纪没她活的久,等把婆婆熬死她就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当然,这个想法绝不能让婆婆知道。

第160章

白家老太太和儿媳妇从村里出发到了镇上。

沿途看见好些来往匆匆的官差在各村跑,到了镇上也是到处热闹得很,大家说的话题都是这次人口普查的事儿。

不仅针对她们村民,镇上的人都一样,全部普查家里人口,然后让没有去衙门登记的夫妻和夫夫快点去登记,规定时间内不办者到时候就要受处罚。

为此,衙门还专门摆了几个办事的棚子,镇上人离得近,已经都去登记了,排上了长队。

白老太心里是越看越觉得这次‘人口普查’不简单,不明白为什么统计人口要成亲的人登记,这完全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嘛。

心里怀着事情,白老太先带着媳妇去医馆诊脉,开了些调理身体怀孕的药,然后才去找邹捕头,准备打听下官府普查人口登记婚嫁到底做什么。

说起来她这么个孤寡老太太多年来没受什么欺负把儿子养大,还给儿子修了房子娶了媳妇,除了老太太本身能干,最大的原因还是她有个嫁给了捕头的好侄女。

虽说捕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但大小在衙门办事,手里管着十几个捕快,在平常老百姓面前还是很有威风和脸面的。

白老太太那侄女小时候是喝着她的奶养大,亲娘死得早,后娘不好也都是老太太帮忙说话撑腰,所以对老太太很是亲近,当成自个亲娘孝敬。

那邹捕头因为白侄女长得漂亮,肚子又争气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很是宠着喜欢,因此爱屋及乌,对老太太每次相求不太过分的事儿都答应得很爽快。

所以,白老太带着儿媳妇一上门,就受到了热情款待。

“姑妈,你您来之前怎么也不稍信说一声,家里都没什么准备,快进屋坐。”

“姑妈来看你还稍什么信,想来就来了,快过来先提东西,家里养的老母鸡。你看看你,才多久不见人又瘦了,肯定没有好好吃饭,你男人家里没老人照顾,你就自己多长个心,补一补,想吃鸡啊鸭啊稍信回来姑妈给你送,咱们村里养的可比镇上肥油还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