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综同人)钢筋铁骨菟丝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6章(第1页)

众人被吓傻了,王丰却反应迅速,立即出列拜倒:&ldo;儿愚钝浅陋,不敢当此重任,还请父王三思。&rdo;

&ldo;你是长子,有战功、有威望,如何当不得?起来!&rdo;即便当上了一方霸主,平日里说话,王怜花也不是之乎者也的性子,说一不二,说立谁就是谁。

站在朝堂上众人的目光开始朝几个人瞥去,默默的,自以为不着痕迹的。

吴王无子,这是天大的机会,无数人为之暗中使劲。

比如羊景,幽州刺史羊直的嫡次子,大才女郗道茂的儿子,吴王妃同母异父的亲弟弟。出身泰山羊氏,祖母乃是南郡公主,身上还有司马氏的血脉。立这样一位继承人,兼顾世家、妻族与前朝皇室,他难道不是好人选吗?

比如王桢之,这一代王家最出色的年轻人。吴王可是出身琅琊王氏的高门郎君,本身无嗣,从族中选择一位过继,难道不是应有之义吗?也就吴王强势,让王氏宗族不得不妥协。可观王氏如今在朝中也占一席之地,吴王对宗族也不是全然防备。

这位王桢之可是连侍中谢道韫都赞过的啊。谢道韫谢侍中总揽宫中内务,统领机要、参赞军事,对吴王、吴王妃影响巨大,她看都好看的人,怎么没雀屏中选呢?

再比如郗家的郗达祖,当初吴王发家,受吴王妃资助颇多,郗家其中也有助力,难道不回报一二吗?

这些人在心中转了千百个弯儿,又看向与吴王有正式父子名分的诸人。这些人明显就不如先前列举的这三人有分量了。除了名分,他们又有什么优势呢?

这些个傻子不明白,连名分都没有,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话说回来,名分就是最大的优势,没听吴王刚才说吗?立王丰为世子,因为他是长子。瞧瞧如今天下这形势,今天是世子,明天是太子,后天就该是天子啦!

王丰凭什么?就凭他父母双亡吗?

王丰自己也想不通,他十岁左右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父讳狄一卓,母讳郗去病,生母乃是母妃侍女,后被母妃收为义妹出嫁。后来父亲战死,母亲惊惧难产而亡,连句话都没留下就撒手人寰。紧跟着叔父狄一友亦战死,只留下一个堂弟嗷嗷待哺。祖父抚养两个婴儿力不从心,又操劳公务,不幸殒命。

母妃见他们来兄弟可怜,接到身边教养,为了不让狄家绝嗣,留堂弟继承祖父爵位。而自己这个刑克六亲的不详之人,父王母妃非但不嫌弃,反而赐他姓名,养他长大,如今还要立他为嗣。王丰自己心里百感交集,千百滋味涌上心头,哽咽说不出话来。

王丰拜倒在地不肯起身,哭得肩头颤动,不能自已,等稍微平静,又连连推辞,自谦难当大任。

可王怜花说出的话又怎么会更改,直接吩咐有司准备立世子的仪典,日后,王丰就是吴王的接班人了。

其他养子倒没有太大意见,能被收养的,都是宗族无力抚养,战争孤儿居多,政治因素居多。

图恩因身体之故,不能承担孕育子嗣辛苦,两人一直没有孩子。那些阴谋诡计在王怜花身上自然从来没有得逞过,两人不以子嗣为意,奈何王怜花已经打下这偌大的事业,总不能无人继承。

两人收养的孩子,有汉人、有胡人,从第一家庭做起,为民族融合做表率。只有血脉相连,才是融合的开始。如今时人娶亲也不挑剔胡汉,都是他们带了个好头。文人也爱做诗文赞美图恩收养的鲜卑族女儿绿眸犹如一汪湖水,令人倾心。

不管王丰是凭什么胜出了,反正他已经胜了。朝堂上这些老狐狸,不能对抗强势的吴王,但能对尚且稚嫩的王丰出手啊。他还没有王妃不是吗?

几个世家大族的同僚下衙之后相约喝酒,共同商议起为世子选妃的事情来。

&ldo;世子常年征战在外,也该立妃绵延子嗣了。&rdo;

&ldo;自然,人伦大事,不可轻忽。我观诸家淑女,当推名门之女才好。&rdo;

&ldo;很是。一国之……咳咳,世子妃需得贤良淑德,方担得起大任。&rdo;说错话的人轻咳两声,真是老了,居然一不小心说了大实话。

这些老家伙商量着怎么让家里老妻带着家中、族中、姻亲族中出挑的女孩子入宫给无王妃请安,猜测着吴王妃的性情,揣摩她会喜欢什么样的儿媳妇。

众人之所以这么积极,也是打着不能影响现在的君主,就改变下一代君主。如今吴王太过倾向寒门,世族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吴王治下逐步推行科举制,无数寒门庶族抢夺他们的资源,连不通教化的胡人也惨祸进来了。哼,难道当年胡人屠杀汉人的血海深仇就这么算了吗?

那些不没骨气的高门,居然选派自家子弟参加科举,自甘堕落!

吴王不选高门出生之人做养子,已经令他们绝望。如今之际就是选一高门淑女,影响未来天子。

高门世家的大人们想做世子的老丈人,勋贵们也不甘落后。

&ldo;咱们刀山火海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功业,凭什么给那些会投胎的公子哥让位?&rdo;

&ldo;就是!王妃可不喜欢扭扭捏捏的女子,咱们家的女儿最大方,懂诗书、会武艺,和南征北战的世子最有话说。&rdo;

&ldo;谁说不是呢?咱们家的女郎身子康健好生养……&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