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食戟之冒牌小当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备战团体赛(第1页)

,,,!

阻碍,那就说明厨工在之前对食材进行处理时,对食材的“源”的改变,与主厨所期待的改变一模一样!

这所需要的不是厨工有多高的技艺,而是堪称恐怖的默契度……

所以越是越用“厨心”、越是技艺高超的主厨,对厨工与自己的默契度的要求就越高,否则还不如没有人辅助自己。

不过这种例子太少了,即便是合作了几十年的主厨、厨工也未必能做到,通常如果厨工负责的流程与主厨是五五开、也就说两人合作一道料理时,各自的工作量差不多的时候,对主厨的“厨心”的削弱小于三成,就已经算是非常默契了!

而这种默契,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

所以四宫才会质疑刘昴星的“2+2+1”战略。

“不过四个人各自为战的话,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一餐’在菜品上匹配程度极低!现在的‘2+2+1’,已经是考虑到我可以完全配合另外两组的料理,相当于只要两方互相协调就可以。”刘昴星反驳道。

嗯,团体赛上时间同样是两个小时,不过题目是“一餐”、而不是“一道”,也就是说最后呈递的,无论是中式还是西式,必须是由数道料理组成的完整的一餐……

整体的考量,才是团队赛的标准,否则和个人赛有什么区别?每队上场五个人,只是四个望风、一个进行料理不就可以了?

按照团队赛的规则,最优配比应该“四保一”,也就是说五人中有四个人,可以完美的胜任另一位的厨工,令其发挥出500的效率……

如此一来,所有料理出自一人之手,从时间上、协调性上,都满足条件。

不过这样的战队,在预选赛中只有两支!而且都威胁不到他们。

因为厨工毕竟有其局限性,配合自己的老搭档时,能够发挥出一名主厨的作用,但是本身料理技艺,肯定比不上真正独当一面的主厨,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要用在配合上,而且甘心做厨工的料理人,肯定天赋也不算是上佳……

而在“all·be”大赛中,每队正选五人、候选两人,如果将四个名额给厨工,也就意味着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主厨只能有三人!

就算不考虑报名时的“星级”问题,只有三名主厨,也就意味着个人别无选择,只能他们三个上场,而且之后在团队赛中,也只能那位拥有四名助手的主厨上场,没有任何选择的空间,一旦出现非常不利的题目,很容易导致满盘皆输。

看现在个人赛的分数排名就知道,只要有一个人出现重大失误,整只战队就和晋级无缘了!

另一方面,即便有绝对的自信,但是拥有四名如臂使指、配合完全默契的厨工的主厨,也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配合自己的厨工越多,也就说明要讲给厨工处理的工序越多!

如此一来,其实大部分将目标放在了正赛的队伍,大多都是一名主厨带一两名厨工,之后在团队赛中使用“2+3”的战术,分两支小组分别进行料理……

一名主厨主导的话,完全不需要考虑“一餐”的协调性,如果自己一个人进行料理,最后做出来的菜品还相互不协调,那他根本就不配做主厨了。

分成两支小队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相互沟通配合,虽然是“一对一”的配合,但也要麻烦许多。

而如果是分成三支小队……配合的麻烦程度将指数倍的增长!

刘昴星提出“2+2+1”,是因为将自己默认成了“1”,因为他的厨艺包容万象,所以有信心可以让另外两组不考虑如何配合他,他来主动融入其中就可以,还是相当于“一对一”的配合。

但四个人各自为战……且不说浪费了一个人的位置,单单是“一餐”的协调性,就已经不用指望了!

“一餐”的考量标准,与“一道”料理肯定是不同的……

不仅是考虑到一道料理独立的美味程度,还要考虑每道料理之间的配合。

最简单的,如果最后评委品尝到的一餐,是由一道“西红柿炒鸡蛋”、一道“鸡蛋炒西红柿”、一道“番茄煲蛋”、一道“蛋煲番茄”构成的,那心情绝对不会有多美妙!

四宫和刘昴星的想法,最后好像中和了一下……

“那就先在之后的九天……不,七天中,先来试试配合度能达到什么程度,最后在比赛开始前三天,确定最终的战略吧!如果配合程度还可以的话,还是应该尽量按照‘2+2+1’来准备的。”刘昴星说道。

四宫等人对刘昴星的这个决定,一开始显然都没有什么意见。

不过马上四宫就反应过来,疑惑的看着刘昴星说道:“你不会记错了什么吧?团队赛虽然持续十天,但是赛程顺序是要明天早上去抽签的!你怎么那么肯定,我们会在最后一天?”

之后团队赛,其实是从明天就开始的……

但是与“个人赛”不同,团队赛并不是挤在一起比赛。

因为既然比得是“一餐”,那么评委品尝每支队伍的料理的时间,必然会很长!

一旦出现先后完成“一餐”的情况,晚一步完成的队伍就倒霉了,很可能要完成料理半个小时后,才能轮到他们呈递……

如此一来,这半个小时的时间,如何令料理保持在最佳赏味期,就将是最大的难题。

如果是对最佳赏味期要求苛刻的料理,基本上就废了一半!

因此在几十年前,无数参赛者的血泪教训下,规则终于改成了更加公平的“错时”比赛。